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答案下载_doc可编辑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参考答案及译文阅读(一)4.答案:C5.答案:D.明器,文中指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6.答案:C.“元天穆与高祖都很后悔”错,文中没有说明高祖后悔。7(1)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辞理详尽审核,大多能获得实情。【“拷掠”:拷打;“直”:通“只”;“穷核”:详尽审核;“情”:实情;各1分,大意1分。】(2)若让吏部选官只按任职年岁和功劳,不考核他是否贤愚,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哪能说铨选考核?【“曹”:官员;“简”:考核;“次若贯鱼”: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铨衡”:铨选考核;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薛琡,字昙珍,河南人氏。他形貌魁伟,年轻时因有才干而被人称道。担任典客令,每引导客人相见,仪表十分美丽。魏帝召见,对他说:“你风度翩翩,姿貌秀伟,以后升进,要作什么样的官?”琡答:“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除此之外,不是我能够达到的。”正光年间,薛琡担任洛阳县令,境内安定肃然。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辞理详尽考核,大多获得实情。豪猾畏惧他的威势,事务不繁苛。当时久旱,京师囚犯都被集中到了华林园,他审理滞留未申的冤案,最后只留下三人囚禁在牢狱。魏孝明帝嘉奖了薛琡,还赐给缣百匹。薛琡迁官吏部郎中,早些时候吏部尚书崔亮奏请建立停年之格,不选拔人才,只提拔有功劳年龄大的。薛琡上书,说:“百姓的命运,被长吏掌握,如果用人得当,百姓就可以休养生息;如果任用不当,造成的祸患更大。若让吏部选官只按任职年岁和功劳,不考核他是否贤愚,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哪能说铨选考核?”上奏后,皇帝没有答复。后趁皇帝召见,他又进谏说:“一同治理天下,是百官的义务。所以汉朝经常下令让三公大臣举荐贤良、方正、有道、直言人士,任作长吏,安抚黎元。从晋末以来,此风逐渐衰败。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应致力于养民。我请求依汉代之制,建立四科,令三公大臣各自推举贤能,补充到郡县,明晰条例,防止官员们结党偏私。”诏令下达让公卿讨论,但却议而未决。元天穆征讨邢杲,请薛琡担任行台尚书。这时元颢已占领了酂城。天穆集合文武大臣议论先攻谁后讨谁的问题。大臣们都认为邢杲人多势众,应该先集中力量对付。薛琡认为邢杲聚众无名,虽然强大却像盗贼;元颢是皇室的嫡亲,并称自己的行动是义举,这就很难预测影响了。邢杲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的人,没有远大志向,应先征讨元颢。天穆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先出兵围攻刑杲。邢杲投降,军队归还时,元颢占领了洛阳。天穆对薛琡说:“不听你的话,事情就发展了如此田地!”天平初年,高祖推荐薛琡作了丞相长史。薛琡一向有才能名望,所以深受高祖礼遇,军国大事,多有参预。薛琡也推诚尽忠,屡进忠心正直的言论。高祖大举西伐,将要渡过蒲津。薛琡进谏说:“西贼连年饥荒,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了,所以冒死侵掠陕州,是想夺取粮食。眼下高司徒已经包围了陕城,粮食是运不出来了。我们只要在各条大道上设置兵马,不要同他们交战。请求大王不要过河。”高祖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就有了沙苑的失败。迁尚书仆射后去世。临终之时,告诫其子装殓时穿上平时的衣服,一个月后就下葬,还不准儿子向朝廷索取赠官。自家建造丧车,不加装饰,只用麻为流苏,绳用一般的线。也不让添置陪葬物品。阅读(二)4.A(上固问计安出,乃曰:“贼骄矣,诱之深入,而伏兵徼取之,故易易耳。”上于是决策,诱破友谅,尽覆其众。以克敌赏酬公,公辞不受。师攻友谅之皖城,不下。)5.D(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6.B(胡廷瑞派他儿子以献出洪都来请降)7(1)赶紧进兵迫近江州,他一定会逃跑,江州被攻占,皖城能(跑)到哪里?【“薄”“下”(被动要译出)“焉往”(倒装)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公(刘基)向下属各县发布文告,让各县坚守,等邵平章的军队到后诛杀了所有叛将。【“移书”“诸”“俾”“俟”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刘公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少年时聪颖超群,读书过目成诵,擅长经学,工于作文,又旁通天文和阴阳符箓的学问。恰逢朱元璋已攻下金华,平定括苍,派孙炎带着黄金绸缎来聘请刘基,当天刘基就同章溢、叶琛抄小路前往金陵,见到朱元璋后,陈述了十八条当前重大事务的对策,朱元璋非常高兴。不久,陈友谅动用全部兵力入侵,进逼金陵,军队气焰非常嚣张。朱元璋要派兵抵抗,但众人害怕,犹豫不决。刘基在后面到朝,独自睁着眼不说话。朱元璋因而起身走进内室,急忙召见刘基。朱元璋坚持追问拿出什么计策,刘基才说:“敌人骄纵了,引诱他们进入腹地,再派伏兵拦腰截击他们,所以非常非常容易罢了。”朱元璋于是定下计策,诱敌深入,攻克了陈友谅,全部消灭了他的军队。朱元璋因刘基献计战胜敌人而赏赐他,刘基推辞不肯接受。明军攻打陈友谅的皖城,攻不下。刘基说:“皖城是弹丸之地,哪值得长期让军队辛苦,现在陈友谅的胆子已经吓破了,赶紧进军,逼近江洲,他必定会逃跑,江洲攻克了,皖城能跑到哪儿去?”陈友谅果然逃跑了。陈友谅的丞相床,朱元璋醒悟过来,就答应了,洪都就攻下了。此前,刘基因母亲去世请假回家,朱元璋坚决挽留,没能成行,到这时再次提出以前的请求,才获得许可。刘基到了衢州,苗军反叛,杀了金华、括苍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人。衢州人骚乱不安,守将夏毅很担忧,就延请刘基进衢州,衢州人众立即服服帖帖。刘基向下属各县下发文书,让各县坚守。等邵平章的军队到达后,诛杀了所有的叛将。不久,朱元璋用驿车召刘基回朝,路经建德时,张士诚来侵犯。李文忠当时做统帅,想要奋起抗击。刘基让他不要抵抗,说:“三天后,他必定逃跑,逃跑时从后面追上去,可以全部擒获。”三天后,刘基登上城头遥望,说:“敌人逃跑了。”大家看到敌人军营旗帜跟以前一样,并且听到密集的鼓声,没有人敢进攻,刘基再次催促他们进攻,到敌营一看,只剩下空空的营垒,留下的都是年老体弱的人。于是赶紧追逼到东阳,把敌军全部俘获了。刘基入朝答谢,朱元璋不慌不忙的问道:“我要攻取陈友谅、张士诚,可是有小人说张士诚靠近,所占地区富庶且军队疲弱,应该放在前面攻打,请你替我谋划这件事。”刘基回答说:“陈友谅占据上游,窃取皇帝名号,他内心没有一天忘了我们的存在,这时候不宜让他长期积聚力量,发展壮大。攻克了陈友谅,张士诚就是肉汤中的食物了。”恰逢陈友谅又进攻洪都,朱元璋就率领军队迎面抵抗,在彭蠡湖打了一仗,虽然获得了小胜,还没有决出最后胜负。刘基请求把军队移动到湖口,在金木相克的日子决战,陈友谅终于被平定。朱元璋登基后,提拔刘基做御史中丞,兼任太史令。如果遇上各种封赏册拜的大典,都是由刘基和左丞相李善长、学士宋濂一起议定。当时处州七县缴纳的公粮都按每亩五升五合计数,而皇上单独下令,青田县仅以五升作为限额,并说:“让青田刘基老乡的子孙们,世世代代歌颂刘伯温吧。”阅读(三)4.D罪:谴责,怪罪。5.C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未几”是时间词,应断开,“为……所……”也应断开.“明正典刑”和“天下称快”均为四字句,要断开。6.A两人产生嫌怨隔阂并不是他们声望都很显著的缘故,而是在攻克金陵时两人产生了误会。7(1)不久,残余的叛贼窜入湖州,左公暗中查探,知道洪福真在金陵城内,会同李相的军队围攻金陵,并且上奏疏向皇上陈述了这件事。【顷之:不久。谍:对敌情的刺探、侦察。会:会同、会和。疏陈:上奏疏陈述。】(2)如果左君一旦舍弃,不要说我不能替他承担,即使是从墓地起用胡文忠,恐怕也不能替他承担。【无论:不要说、不必说。继:承受、承担、继承。即:即使。“即起胡文忠于九原”是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曾文正公与左季高相国是同乡,相互间很友好,又是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广东的叛贼凶猛而放肆,势力向四周扩散几乎遍布了天下,曾文正公与左季高相国争力讨伐叛贼,声誉和名望很显著。等到叛贼被扫荡平定之后,二公的嫌怨隔阂产生了很多。因为攻克金陵的时候,曾文正公根据众住将领的话,以为叛贼洪秀全之子洪福真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不久,残余的叛贼窜入湖州:左公暗中查探,知道洪福瑱在金陵城内,会同李相的军队围攻金陵.并且上奏疏向皇上陈述了这件事。曾公认为洪福真死了很久,怀疑浙江的军队的话言过其实,非常愤怒,特意上奏疏谴责左公。左公写奏疏辩解,洋洋洒洒几千字,言辞语气激昂慷慨,也很是谴责曾公。皇上知道二公忠诚没有其他的想法,特地降下谕旨从两方调解他们。不久,洪幼主运入江西,被沈幼丹中丞抓获,依照法律判处死刑,天下人都称痛快,但是二公的怒气最终都没有消解,于是彼此断绝了音信往来。海昌的陈其元,爱左公推荐,曾公之前在安庆时,也曾征召过他。同治丁卯年,陈其元到金陵拜见曾公,很受重视。丁雨生中丞当时担任方伯,写公文推荐陈其元,曾公在公文的末尾批复说:“曾见过这个人,很早就知道他贤能,只是他是左中堂所保荐的人,所以不能信任他。”辛未年,曾公两次督察两江军务,张子青中丞想调陈其元到上海,和曾公商量这件事,曾公却极力称赞他。这年冬天曾公来上海视察军队,称赞他是著名的好官,用来夸奖勉励的话语达到了极点。听说其元想要自请辞官,特意命涂朗轩方伯再四抚慰挽留。后来常州的吕庭芷侍读刚从甘肃回来,到吴门拜见曾公,曾公与他说起和左公造成隔阖的始末,他说我生平自信很是诚实,但是他却谴责(怪罪)我欺骗.因此,我不免难以释怀。曾公乘机询问他左公的一切分派安排事务,吕庭芷说:“凭我的愚钝,我私下里认为像左公所做的事情,今日的朝臣没有第二个了。”曾公拍案说:“确实这样.这时西部边陲之重任,如果左君一旦舍弃,不要说我不能替他承担,即使是从墓地起用胡文忠,恐怕也不能替他承担。”曾公死后,左公托人送来挽联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答案下载_doc可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1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