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企业文化管理第一次课知识架构、绪论
企业文化管理(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工商管理系列王成荣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言: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文化竞争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为什么优秀公司重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这个作用不是促进,而是直接提高。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消费者、股东、员工)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11年的考察期间的结论如下页图表所示:公司重视企业文化与否与其经营业绩对比研究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682%166%员工增长282%36%公司股票价格901%74%公司净收入756%1%张瑞敏谈海尔的企业文化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畸形公司文化+媒体推波助澜=毁灭文化之一:“只能成功”诱人作假在安然,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获胜者会留下来,指望获得做成最大交易的那些人可以得到数百万美元的奖金。在巴克斯特之前,已有三位高级管理人员在几个月里相继离开该公司,在他之后还有七人要走,最近的一位是上周离开的董事长肯尼思.莱。这是安然公司的“赢者获得一切”这种文化的缩影。该公司过去的和现在的一些雇员说,必须保持安然股价持续上升的压力,诱使高级管理者在投资和会计程序方面冒更大的风险。他们说,其结果就是虚报收入和隐瞒越来越多的债务,从而造成了——用前经理玛格丽特.切科尼的话来说——“一座用纸牌搭成的房子”。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畸形公司文化+媒体推波助澜=毁灭(续)前安然公司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部门负责人福利斯特.霍格伦说:“驱动力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愿望,就是要为安然塑造一种非凡的形象,并且使其业绩记录不断上升。”文化二:人被轻视“只重结果”安然的文化:“压力锅文化”安然是一个“炼人场”,那里的经理为年岁的增长而忧虑,担心上司认为他们太弱。有些人还担心,对董事长最看好的候选人给予的不够多,可能使自己的事业前途多劫。有些人甚至从要求他们对“联合之路”组织提供大量捐款的信中嗅出了威胁的味道。前安然公司雇员萨利.文森说:“今天你受到了亲睐,明天就可能失宠。你知道谁得势,谁失势。你希望继续与这个组织联系在一起。为此,你肯去做你所能做的一切。”“毒奶粉”事件、“楼脆脆”现象、“3Q”事件等,这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道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我们关注。企业如何从自身角度关注伦理道德建设,已经不是一个口号问题,更是一个企业的战略问题,不仅是企业内部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于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目录第一章绪论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文化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节企业文化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第三节企业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和学术地位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的生命属性第二节企业文化现象第三节企业文化建设第四节企业文化理论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三章企业文化的基本体系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价值观第二节企业精神第三节企业伦理道德第四节企业形象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四章企业文化的演变规律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文化的起源、积累与传播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冲突、选择与创新第三节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变革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五章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建设第二节企业楷模与企业文化建设第三节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六章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工程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企业文化管理的启动时机与切入点第三节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第四节企业文化管理的保证体系第五节企业文化的评价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七章企业文化管理的延伸工程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文化管理中的CI战略第二节企业文化管理中的CS战略第三节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品牌文化战略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八章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日本企业文化第二节美国企业文化第三节欧洲企业文化第四节中国企业文化第五节综合比较与借鉴第六节跨文化管理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目录第九章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导读学习提示第一节企业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二节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趋势第三节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本章小结复习与参考案例讨论深入学习参考书目本书的体系结构本书的体系结构由三个逻辑部分组成,即“理论篇”、“实践篇”和“比较创新篇”。各篇内容呈逻辑递进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理论篇”共四章。主要涉及企业文化学说形成的背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学科性质和学术地位,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和演变规律等。“实践篇”共三章。主要研究企业文化管理的主体,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工程”与“延伸工程”。“比较创新篇”包括两章。主要是对各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第一章绪论学习提示●重点掌握:企业文化学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企业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掌握:企业文化学形成的时代背景;企业文化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状况和原因。●一般了解:企业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和在管理科学中的地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企业文化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一、全球经济与文化互动的发展趋势(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公司经营均出现国际化趋势,资源配置冲破国别限制,生产的产品纷纷销往国外市场,资本也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好的机会。由于生产和资本日益国际化,同时也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的出现,使得主要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战后规模迅速扩大,并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章绪论在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同一家公司工作,要求人们跨越文化障碍和冲突,学会合作。(二)世界各国文化出现趋同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产品、资本、技术的流动以及传播媒介的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相对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得以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与交流,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对较落后国家的文化冲击越来越大,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风俗习惯出现了很多趋同现象,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开放,在不断追求新颖、时尚、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越来越强,民主意识日渐高涨。第一章绪论(三)经济和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经济和文化二者相互推动,相互渗透,出现了一体化发展趋势。可见,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尤其是经济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紧密结合,不仅为企业文化学说的产生和传播准备了肥沃的土壤,而且也是企业文化学说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一章绪论二、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实践的新变化(一)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最早将文化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和菲尼普·塞尔茨尼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71年出版的《管理学》一书中,把管理与文化直接联系起来,指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受文化制约。第一章绪论(二)企业管理出现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改变了以物、事、任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重视把人的要求、发展欲望和价值实现放在第一位;改变了单纯依靠严格规章制度和严密监督体系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方法,重视对员工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通过培养人的自主性,实现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改变了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体系和独裁式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大森林式的扁平组织结构和分权式管理方式,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传统的权力纽带和资本纽带作用递减,而文化纽带却在日益发挥着巨大的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企业也正在逐渐摆脱“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的传统经济伦理的束缚,坚持顾客利益至上,谋求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融合,谋求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第一章绪论三、日本经济奇迹的启示与美国经验的总结日本企业的成功表明,企业管理层着眼于人的管理,着眼于人的情感的协调,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灵性主义的管理避免了理性主义管理带来的普遍划一的僵滞和情感的损伤,有着理性主义管理所无法产生的凝聚效应,为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可以说,日本经济的成功和企业管理的成功,为企业文化学说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实践依据。与此相适应的是,美国受到来自日本成功的启示,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反省与经验总结。第一章绪论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虽然仍是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但相对实力下降。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不少美国企业过分拘泥于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思想路线,过分依赖解析的、定量的方法,只相信复杂的结构、明确的分工、周密的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控制手段,相信大规模生产和理性的、科学的手段能够带来生产率;忽视人的因素,尤其是忽视团队精神的培养等非理性手段的作用。这种管理压抑人性,抑制企业的活力,致使它们在与欧洲、日本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中,逐渐丧失了优势。第一章绪论美国管理学家,一方面反省管理思想的历史,反省美国企业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若干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发现人是最根本的力量,文化和价值观比起管理组织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更起作用。由此,总结美国优秀公司经验的学者与推崇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学者,在研究上殊途同归,在相互争论中揭示了企业管理的共同规律:人是管理的主体,必须靠文化凝聚力量,实现管理软性要素与硬性要素的结合。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企业文化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推动(一)市场变化与经营理念创新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市场供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各类商品几乎100%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市场短缺时代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商品供应丰富,市场活跃。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加强研发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差异性和文化附加值,赢得继产品竞争后的第二次竞争——服务竞争的优势,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第一章绪论同时,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市场交易关系越来越复杂,所有市场领域的经营者必须严守合同,恪守信用,一切交易关系均按照市场游戏规则,依法律和双方协议办事。(二)企业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不断完善,政企逐步分开,国有企业“有退有进”,中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及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形成
本文标题:企业文化管理第一次课知识架构、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