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美史名词解释彩陶P7(中美史)彩陶是一种制陶的装饰艺术手法,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P7(讲义)彩陶,是指橙红色陶坯上,以矿物质颜料描绘,用赭石,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入窑烧制。三星堆P25(中国美术史)P43(中国美术史教程)1986年夏季在四川广汉出土的商代祭祀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大型青铜器,为古蜀国的遗物。里面有大型立人像,大型人面像及人头像和跪坐人像。《青铜立人像》高163.5厘米,下面76.8厘米高的方形台座,其头戴身台上,着有线刻花纹的长袍,赤足华冠,圈手,抱物举在胸前,面目端庄,神态肃穆,身份可能是古蜀某一代蜀王。《大型青通告铜人面像》通高60厘米,宽达134厘米,面部转折棱角突出,两眼凸出眼眶外约30厘米,两长耳上扬,嘴巴阔大,风格粗狂,带有神秘色彩。战国帛画P29(中国美术史)P50(中国美术史教程)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是葬仪中的旌幡(也称:铭旌)。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人物龙凤图》质地为平文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画法比较古朴,具有一定的装饰风格。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人物御龙图》细绢地,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面画一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进行,整体画面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用笔劲挺优美流畅,随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的变化,已经注重线条的表现力,构图上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造诣,设色用平涂法而略作渲染,造型和用笔技巧上已经脱离了稚拙期进入了新的阶段。为秦汉绘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战国肖像画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其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甲骨文P31(中国美术史)P51(中国美术史教程)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占卜时的“卜辞”。至今发现的甲骨文有15万片以上,出现的汉子约有4000多个,可辨识的有1700多个。甲骨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在进行锲刻,为了适应刻画的工艺,改圆为方,改填实为勾画,改粗笔为细笔,毛笔作为书写工具的熟练运用,是书法艺术形成的重要前提。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在殷商后期,笔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显得遒劲而富有立体感,轻重急徐变化细腻,有运刀如笔之感,由于卜筮是商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所以负责锲刻的是专门的“贞人”(巫史),也是当时专业从事书法的人,因此甲骨文体现了较高的书写技艺,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甲骨文结体自由活泼,显得天真烂漫,自然随意,具有后世比较规整的文字所缺乏的特殊韵味。马王堆汉墓帛画P52(中国美术史)长沙马王堆,位于长沙东郊,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坟墓。马王堆1号,3号墓的內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2米许,构图基本相同,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上段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下段回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构图上通过穿毕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其次将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的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画法是先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在墨勾轮廓线。线条类同后世所谓“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质朴有力。设色以平涂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等,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重。这两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最重要的杰作,充分体现了西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武氏祠堂P54中国美术史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已残)四个石室,两个石阙,计存画像四十余石,在东汉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的典型代表。秦陵兵马俑外美史名词解释巨石建筑正面律古希腊瓶画柱式建筑古风的微笑巴特农神庙巴西利卡圣索菲亚大教堂加罗林文艺复兴(西面工程)罗马式哥特式(巴黎圣母院)
本文标题:中美史--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8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