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企业文化讲座课件(XXXX1004)
企业文化讲座与大家交流探讨的主要内容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文化打交道。当它们不属于我们时,这些文化最明显,最不同寻常的性质会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当我们置身其中时,这些文化现象又时隐时现、难与察觉——直到我们有意实施一些与这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标准相抵触的新策略或经营新项目时,我们才能亲身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一、什么是文化?西方:文化是一种培育与涵养•Culture:•源于拉丁文。原意指对土地的耕作,“培育”、“种植”、“耕耘”;•后引伸为对人的“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现代文化具有了“修养”、“文雅”、“高尚”、“智力发展”、“文明”等内涵。•自英国化学家泰勒之后,文化的定义至少超过160种。有广义狭义之分,有宏观微观之别。中国:文化是一种文治与教化•“文化”一词最早源之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指通过创作和分享诗、书、礼、乐等来提高人的道德情操,或通过受教育和思想灌输而使一个人的内在和外在符合社会规范。•“文化”是“文”和“化”的合成,故有“人文化成”、“文治与教化”的意思,因此,文化不仅是“自然人化”的过程,而且是“提升人自身”的过程。文化的涵义关于文化的含义,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如美国学者罗斯·韦勒在《文化与管理》中给出的文化定义是:“文化是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所学到的行为的所有或多或少定型了的模式或结构,这些行为以语言和模仿为载体传给下一代。”《辞海》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化就是“人文化成”,就是“人化”•文化作为“人文化成”:“文”是静态成果,“化”是动态活动,所以文化包括“既成成果”与“创造方式”两个方面。•人的活动成果:文化是既定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即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人的活动方式:与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样态,文化是活的文明、文明是固态的文化。•案例:•石头不是文化,但石器是文化;•头发不是文化,但发型是文化;•男男女女不是文化,但“授受不亲”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特定“系统”•从精神的角度看:文化是体现信仰的价值理念系统;•从制度的角度看:文化是体现共同遵守的规范系统;•从形象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组习得的、共享的、关联的符号系统;•从行为的角度看:文化是体现生活方式的风俗风尚系统。•从物质的角度看:文化是体现人类劳动的客观成果系统。文化的实质:人化=活法=习惯•文化就是“人化”表明:文化是人的活动成果与活动方式的辩证统一,文化就是人的“活法”。•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的活法,有什么样的活法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无论是“人化”,还是“活法”,更简单的理解:文化就是人的“习惯”。文化作为“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习惯是可以后天养成的;•有效的管理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案例:新加坡的城市卫生管理。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强调“征服自然”。•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强调“义务本位”;西方强调“权利本位”。•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强调“家族本位”、“社会本位”;西方强调“个人本位”。•民族关系上:中国的传统是“协和万邦”;西方的传统“征服世界”。•在思想方式上:中国强调“和谐”;西方强调“对立”。“向前”—“持中”—“向后”•中国文化以“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故在解决人与人的问题方面大有成就;•西方文化以“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故在解决人与自然及物质生活方面大有成就;•印度文化以“反身向后”为其根本精神,故在解决人与自己的问题方面大有成就。如:中西医区别、中西餐区别、中西家庭的区别。文化是特定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案例:酒中的苍蝇•据2010年11月18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只苍蝇是从东北飞过来的,在郑州管不了。”•郑州市民梅先生开了一家小饭店,店里有一款白酒,销量一直不错。然而几天前,却出现了问题。因为顾客发现其中一瓶酒里有只苍蝇。梅先生赶紧打电话给送酒的业务员,业务员说了:这只苍蝇是从东北飞过来的,在郑州管不了。•点评:业务员推卸责任的回答,堪称一绝、叫人无语!但这却体现了业务员日常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二、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形成背景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比较与借鉴企业文化发展趋势企业文化形成背景引言: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指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Mever、Utterback)指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Lenard-Barton)指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或几个关键技术(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我认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技术力、管理力、文化力,三者处于不同层面,有机组合、动态平衡特点:“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不易形成,不好模仿,不能替代”。只有企业文化具备这些特点。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文化是企业的深层内涵,如果把组织比喻为一条河,文化就是深深的河床,制度是河流的长堤,是河床与长堤规范组织之河的东去走向与汹涌澎湃。现代组织发展有三个境界:一是组织产品有市场能生存;二是组织有品牌有影响能获利;三是组织有文化能不断创造持续发展。我们可以说:组织一年发财靠机遇,两年获利凭领导,三、五年的成功因制度规范;组织十年不败、永续经营得宜于文化。文化是一种生产力。1、企业文化的形成背景•源于中国儒家思想•《论语》、《菜根谭》等•历史上:中国企业很早就重视企业精神与道德的结合,并引起国外企业的重视。如解放前的“民生精神”、“同仁堂古训”等。•解放后:“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没有系统探讨,形成理论•形成于日本•二战结束初期,日本经济上几乎完全靠配方扶植;六七十年代后,日本经济突飞猛进,一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到了八十年代,日本在许多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在摩托车生产方面令英国黯然失色,在汽车生产方面胜过了德国和美国,在手表、照相机和光学仪器方式超过了传统强国瑞士和德国,并结束了美国在钢铁、造船等方面的统治地位。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日本的企业管理三个阶段繁荣阶段(1965-)恢复与整顿阶段(1945-1955)发展阶段(1956-1965)原因分析:重视本国民族文化传统重视引进、吸收、消化西方现代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结合,形成独具本国特色的管理模式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1954)目标管理:把企业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把职工的劳动与企业总标紧紧结合起来。企业领导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职能:第一,力求企业内部人与物的协调,使企业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能力的简单迭加。第二,要激励和组织人们努力工作,既善于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他人,又善于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发展阶段(1956-1965)日本管理模式•以人为企业的核心,人不仅是企业的客体,同时也是企业的主体;•重视由企业最高目标、经营哲学、价值观与道德观凝结成的企业的精神建设,并以此为主导;•倡导共存、共荣、共识的群体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参与式管理;•以启发诱导激励为主的管理方法;•重视职工培训,善于发现和造就人才。繁荣阶段(1965-)共同价值观技能人员风格制度结构战略企业成败七要素(7S)硬变量美国重视软变量日本重视美国学者在仔细考察后发现,美国和日本企业经营之间比较,有95%是相同的,只有5%存在差异。•原因:宏观上得益于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工业政策、重视教育投入、技术引进和产品出口。微观上源于日本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源于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日本管理模式特点:强调软性要素的作用,即推崇道德和情感的力量,着眼于人的管理。(西方企业管理讲究科学,注重效率,习惯于依靠组织机构和正规制度,推崇独断、富有个人主义色彩的领导方式,注重近期效果)日本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文化•提出于美国•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埃兹拉.F.沃格尔出版了《日本第一,美国要吸取的教训》,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日本的飞速发展源于日本特有的管理模式,日本与美国管理模式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1980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的“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的电视专题节目中,也明确地把日本的成功归功于日本人对企业的忠诚及团体意识、企业对员工的翔和重视等精神文化因素。•1982年7月,《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诞生•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麦肯锡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诞生标志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企业文化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提出以后:《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等一批重要著作相继问世,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管理领域的一场文化革命,至今,在西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盛行不衰。通用、微软、IBM、沃尔玛、诺基亚、SONY等世界纷纷推出文化制胜的经验,松下、日立等也提出文化变革的计划。•全球范围兴起“文化热”。时代背景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社会价值观发生重大变革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形成与传播理论界:从事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行为学、文化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学者把目光聚焦于企业文化,纷纷加入研究行列。政界:自从党的14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后,先后在6个重要文献中提出。企业界:不少有识之士捷足先登,积极探索,取得新鲜经验,迅速引起“文化热”。最先尝试的是民营高科技企业、三资企业和管理意识较超前的国有大企业。目前在中国至少有1/3的大中型企业在倡导或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涌现出各种典型。几个案例:二汽:企业文化理论的最早实践者大庆:继承文化传统,不断推进创新宝钢:与先进设备相适应的先进文化管理联想: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文化先锋西安杨森:合资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同仁堂:传统文化与现代伦理的融合海尔:中国品牌文化的典范结论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里程碑”经济文化一体化。经济与文化互动管理理论与实践变化。传统管理理论有缺陷;变化:理念人本化、组织分散化、方法软性化、目标社会化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市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脑体比例变化日本管理的启示:麦肯锡7S模式: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能、作风、最高目标,美日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结论二:企业是一个生命肌体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经营哲理:企业不单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生命肌体。只有物质财富的积累与精神文化财富的积累相适应,企业才有生命活力企业成长要跨越五道坎:技术—营销—管理—战略—文化结论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遗传基因正像其他生命体有自身的基因一样,企业也有自身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文化基因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基因。不同的文化基因——决定企业不同的规模与效率,决定企业不同的生命状态,最终决定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文化基因具有规律性长寿企业尽管具有不同的经验,但在文化基因上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点;失败企业其失败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把千千万万个企业的案例放到一起研究,肯定能找到基因缺陷的规律。比如:Rand公司的调查:每倒闭1000家企业,其中850家决策失误,600家因多元化所致,这就说明经营理念有问题。阿里.德赫斯《长寿公司》研究。长寿公司有4共同点:第一,对环境敏感以便学习和适应第二,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的认同感第三,允许打破常规和不落俗套的思考和试验第四,财政上保守并以此保持灵活性文化基因具有可塑性企业文化基因与遗传学意义上的基因不同点在于不是不可变的。因为决定这些基因的企业自身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是可变的,因此企业文化基因也可变不过,既然是基因,就不太容易改变,不象换个机器部件、革新一个生产流程那样容易。这也就证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企业文化理论根在中国,花在日本,果在美国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行为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某个特定团体在学习处理外在适应与內
本文标题:企业文化讲座课件(XXXX100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