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
编号:063号使用时间:2015-9-8必修5《归去来兮辞》高二语文学科组白银市一中快乐阅读,轻松完成,稳步提高!-1-归去来兮辞【学习目标】1.归纳总结文言知识。2.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3.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重点难点】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预习案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折腰!”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3.解题辞,“辞”即“赋”,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整体感知】(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的乐趣。(2)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2-3),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和劳作之乐。第三部分(4),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3)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4)本文的情感思路: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自学检测】——基础积累,整体感知班级姓名评价高二语文必修5导学案编号:063号使用时间:2015-9-8必修5《归去来兮辞》高二语文学科组白银市一中快乐阅读,轻松完成,稳步提高!-2-一、诵读课文,识字记音憩()芜()眄()盘桓()窈窕()壑()飏()遐()观岫()一稔()耘耔()壶觞()翳翳()畴()皋()心惮()熹微()庭柯()棹()樽()靡途()惆怅()二、梳理本文基础知识1.写出句中通假字:(1)乃瞻衡宇(2)景翳翳以将入(3)曷不委心任去留2.辩明词类活用: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②眄庭柯以怡颜③倚南窗以寄傲④审容膝之易安⑤园日涉以成趣⑥乐琴书以消忧⑦或棹孤舟3.辨析一词多义:心①因事顺心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夫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故①故便求之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求之靡途③四方之事④感吾生之行休⑤何陋之有⑥马之千里者⑦怅恨久之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③余船以次俱进④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⑤木欣欣以向荣⑥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⑦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奚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而①门虽设而常关②觉今是而昨非③时矫首而遐观④鸟倦飞而知还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委:①曷不委心任去留②王年少,委国事大臣③教化从来有源委④委命下吏4.指出古今异义词,写出古意:(1)于时风波未静(2)尝从人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悦亲戚之情话(5)幼稚盈室(6)于是怅然慷慨(7)恨晨光之熹微(8)将有事于西畴5.指明文言句式:(1)皆口腹自役(2)复驾言兮焉求(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5)将有事于西畴(6)农人告余以春及(7)乐夫天命复奚疑(8)情在骏奔(9)寓形宇内复几时(10)稚子候门(11)遂见用于小邑【自学检测】参考答案1.通假衡通横景通影曷通何2.活用生,动作名怡,形使动傲,行作名安,形使动日,名作状乐,形意动棹,名作动3.一词多义心:心意;内心夫:人;语气词,无实义故:所以;老朋友之:动词,到。代词。结构助词,的。主谓间,消除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定语后置标志衬字,无实义以:让,因为按照表修饰表修饰表目的因为奚:为什么什么而: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表顺承表假设委:顺从委任原委托付,交给4.古今异义风波:战事。人事:做官。寻:不久。亲戚:含父母在内的亲属。幼稚:小孩慷慨:恨:遗憾。有事:有耕种的事。5.句式特点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介宾短语后置⑤介宾短语后置⑥介宾短语后置⑦宾语前置句⑧⑨省略句⑩省略句⑾被动句【自我探究】——解读本文涉及到的几个典故1.会有四方之事: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2.眷然有归欤之情:“归欤”,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4.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5.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6.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7.复驾言兮焉求:驾言,指处游,《诗经》:“驾言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编号:063号使用时间:2015-9-8必修5《归去来兮辞》高二语文学科组白银市一中快乐阅读,轻松完成,稳步提高!-3-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④“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其中前三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2.中间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间部分作者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二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之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抚孤松、出岫之云、知还之鸟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壶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三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3.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课外延伸】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拓展探究】1.陶渊明的意义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2.本文的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
本文标题: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1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