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第1页共14页概述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特点:①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除了激光是人工产生以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②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点的物理参数③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④工作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⑤有些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性质的不同,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⑥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⑦研究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机体的是适应范围⑧除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外,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无残留,所以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的方法。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一、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1.气温: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性热源、人体散热、二次热源2.气湿:高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见于纺织印染、造纸、潮湿的矿井和隧道等低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多见于冬季高温车间。3.气流:外界风速和热源。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也越强。4.热辐射正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向人体发放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则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热原辐射的能量(E)大小取决于辐射源的温度,并与其绝对温度(T)的4次方成正比(E=KT4)。K为热辐射系数。热辐射能量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热辐射强度的单位:(J/cm².min)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散热大于23W/m³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或热车间。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历年最热月每日下午1点或2点测得的气温均值。3个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使用炉窑工业、使用锅炉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为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井内3.夏季露天作业:热辐射强度比高温车间低,但作用时间长,中午前后是明显的高温热辐射作用。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体温调节:人体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辐射、对流、蒸发)。注意:①若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一般以平均皮温35℃为界),机体只能通过蒸发散热②湿热环境可降低蒸发散热的效率③中枢体温(深部体温):指下丘脑灌流血液温度,但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一般认为中心体温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急范围。2.水盐代谢机体的出汗量取决于气温、气湿、热辐射和劳动强度。干热有风的环境中汗的有效蒸发率可达80%以上,大量出汗能及时蒸发,则散热作用良好;湿热风小的环境中汗有效蒸发率经常不足50%,汗液难于蒸发,形成汗珠淌下,不利于体温调节。汗液中水约99%,固体<1%,固体成分的大部分为氯化钠,少量氯化钾、尿素及水溶性维生素。一个工作日出汗6升为生理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大量出汗失盐量可达20~25g/日,正常摄盐量约10~20g/日,体内缺盐时,尿中盐量减少(<5g/24h)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热痉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第2页共14页3.循环系统心脏要向高度扩张的皮肤血管网输送大量血液,以便有效散热;向工作肌输送足够血液,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维持正常血压。高温作业,由于大量出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如果高温工人在劳动时已达最高心率,机体蓄热又不断增加,则不可能再增加心输出量来维持血压和肌肉灌流,可致热衰竭。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出现心脏代偿性肥大。4.消化系统:机体消化功能下降,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疾患增多。机理:①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②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减少,吸收和排空速度减慢③唾液分泌明显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④血液重新分配造成消化道供血不足,影响营养素吸收⑤大量饮水使胃酸稀释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温中枢兴奋性增高,而运动区抑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机体产热下降→热负荷减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由于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减低,易发生工伤事故。6.泌尿系统:大量水分经汗蒸发→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量减少如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浓缩→肾脏负担增加→肾功能不全7.热适应: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一般数周后产生热适应。主要表现:①各系统功能有利于降低产热、增加散热从事同等强度体力劳动,机体产热减少,出汗量增加,汗液蒸发率提高;出汗量增加(30-100%),汗中无机盐减少1/10,皮肤和中心温度先后降低;心血管紧张性下降,心率明显下降,血压稳定;醛固酮分泌增加,肾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强。②合成热休克蛋白(hertshockproteins,HSP):尤其是HSP27和HSP70脱适应:热适应的状态不稳定,停止接触热1周左右回到适应前的状况。四、高温作业所致的疾病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1.主要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诱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2.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⑴热射病:由于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最严重的一类中暑。临床特点: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t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系统症状。⑵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多发生在干热型高温作业。临床特点:①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为多见②患者神志清醒③体温多正常⑶热衰竭: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不能足以有效代偿,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临床特点:①起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皮肤湿冷、面色苍白②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③体温不高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④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3.中暑的诊断⑴轻症中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②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③肛温升高达38.5℃以上⑵重症中暑:凡出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者。4.中暑的治疗⑴轻症中暑:①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休息②给予含盐饮料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第3页共14页③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⑵重症中暑①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②热痉挛:及时口服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③热衰竭:平卧,移至通风阴凉处;口服清凉饮料;对症处理。5.热致疾病的预防⑴高温卫生标准①湿黑球温度(WBGT):湿秋、黑球和干球温度的加权平均值,也是综合性热负荷指数。考虑了气象因素的影响,但没有考虑人体的代谢产热、衣着、身高等。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是以WBGT制定的,在该WBGT环境条件下劳动,中心体温不会超过38℃。②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制考虑了热负荷、劳动强度及劳动时间。在该高温环境下劳动,约90%的工人其中心体温不会超过38℃。⑵防暑降温措施①技术措施:合理的工艺流程(根本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隔热、通风降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②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个人防护、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合理的工间休息③组织措施:严格遵守规定、合理的劳动时间和休息制度、适宜的休息室异常气压一、高气压高气压下作业①潜水作业:见于水下施工、打捞沉船等作业②潜函作业:在地下水一下深处的潜函内进行的作业。主要见于修建桥墩。③高压氧治疗舱和高气压研究舱的作业。潜水员每下沉10.3米,气压增加101.33KPa(1个大气压);附加压:潜水员在水下承受的增加部分的压力。绝对压:附加压+水面大气压。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①健康人能耐受303.98~405.30KPa;②在加压的过程中,外耳道感受的压力较大,鼓膜向内凹陷产生内耳充塞感、耳鸣和头晕等症状,甚至可压破鼓膜;③709.28KPa以上时,主要为氮麻痹作用,呈酒醉样、意识模糊、幻觉等。减压病(DCS):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所致的职业病。此时机体的组织和血液中产生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1.减压病的发病机理①在高气压下,空气各成分的分压都相应升高,经呼吸和血液循环溶入体内的量也相应增加。②氮比例大(78%),仅单纯以物理溶解状态溶于体液组织中。每深潜10米,可多溶解1升氮;氮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血液高4倍,因此,氮多集中在脂肪和神经组织中。③如果外界压力下降幅度太大,体内溶解氮气体张力与外界气压的比率超过饱和安全系数,就无法继续溶解,在几秒至几分钟内迅速生成气泡,游离于组织和血液中。在脂肪较少、血管分布多的组织中,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而造成栓塞,引起一系列症状;在脂肪较多、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中,含氮较多,气泡多积聚于血管壁外,产生压迫症状。④减压病的原发病因是气泡。减压愈快,气泡产生愈迅速。2.临床表现急性减压病:大多数在数小时内发病,减压后1小时内发病占85%,6小时内发病占99%。减压速度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重。⑴皮肤:奇痒等,可见皮肤大理石样斑纹。⑵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疼痛,严重者可有骨坏死。屈肢症:轻者出现酸痛,重者可呈跳动样、针刺样、撕裂样剧痛,迫使患者关节呈半屈曲状态。⑶神经系统:症状多样化,可产生截瘫、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麻痹等。⑷循环呼吸系统:严重者可有心肌缺血或肺梗死或肺水肿。3.影响减压病的发病因素①可使机体溶解氮量增多的因素:急流、劳动强度大、延长作业时间、低能见度等。②减压时可使氮排出量减少的因素:低水温、反复潜水(12h内重复潜水)③个体易感性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第4页共14页4.减压病的诊断⑴急性减压病——轻度:仅有皮肤症状。中度:出现了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症状。重度: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功能明显障碍。⑵减压性骨坏死:根据骨骼X线改变分期Ⅰ期:在股骨、肱骨或胫骨局部有骨致密区、致密斑片、条纹或小囊变透亮区;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不超过肱骨头或股骨头的1/3。Ⅱ期: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超过肱骨头或股骨头的1/3或出现大片的骨髓钙化。Ⅲ期:病变累及关节,并有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5.减压病的处理原则——高压氧舱治疗:及时加压治疗消除气泡是唯一的根治手段;及时正确运用加压舱,急性减压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辅助治疗6.减压病预防措施⑴技术革新:减少潜函作业的机会;潜水作业采用氦或氢代替氮⑵加强宣传教育:作业人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理和预防手法;严格遵守减压规程(多阶段减压)⑶遵守潜水作业制度:潜水技术保障、潜水供气保障、潜水医务保障⑷保健措施:工作前防止过痨、严禁饮酒、加强营养、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保健措施的意义:①提高潜水者的水下适应能力,减少潜水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②使潜水员潜得更深一些,水下作业时间更长一点,提高劳动效率(药物预防)③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⑸职业禁忌症:①神经、精神、循环、呼吸、泌尿、血液、运动、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②患眼、耳、鼻、喉及前庭器官疾病③年龄超过50岁④过敏体质7.航空病⑴高空减压对人体危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减压发生高度②减压速度。⑵迅速减压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①爆发性或急性高空缺氧②高空减压病③高空寒冷④肺损伤⑤其他损伤包括软组织伤⑥应激反应致伤⑶航空病的预防措施:①机务人员飞行前严格检查飞机②增压舱失密后机组人员及乘客尽快吸氧③乘客系好安全带,保持镇静④飞机紧急下降到安全高度以下⑤就近机场迫降⑥做好宣传自救工作⑦组织迫降机场紧急救护⑧做好健康监护⑷高压氧治疗的副作用:①减压病
本文标题: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1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