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复习重点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复习难点是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理解余数的意义。举例说明:13个圆片,每4个分1份,分成了3份,还剩1个。这里剩下的1个就是余数。23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还剩3个。这里剩下的3个就是余数。金点子:平均分物体时,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就把剩下的数叫作余数。(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意义。金点子:分物体时,平均分完,可以用除法表示,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也可以用除法表示,余数要比除数小。(3)正确列除法竖式计算。金点子: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写在除号的上面,用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积所得的差为余数,余数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写在横线下面。(4)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金点子:比如“30张纸,每4张纸做一个灯笼,只能做7个灯笼”和“把45个皮球,全部装走,每6个装一盒,至少需要8个盒子”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去尾”和“进一”的求商方法,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2.梳理认数,发展数感。“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梳理,主要包括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的组成等知识,提高数数、读数、写数的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认识近似数,会找一个数的近似数。从而发展数感。本单元的复习重点是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用算盘表示数,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的复习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1)建立数位概念。要使孩子们建立数位概念,因为这是理解数的含义,正确读写,理清数的顺序和大小,明确数的组成的前提和基础,能使他们形成相应的数感,并对以后认识更大的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熟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明确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千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千。这样,要理解数的组成,可把数置于数位中去分析,自然简单多了。金点子: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比大小时,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如果位数相同,应从最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2)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准确数是生活中的实际具体数量,近似数为准确数接近的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一般用符号“≈”连接。金点子: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先找出这个数在哪两个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之间,再判断这个数更接近这两个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中的哪一个。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很强,也可以渗透四舍五入的方法,即看这个数的最高位紧跟的这一位比5大就进上去,比5小就直接舍去。3.注重计算,夯实基础。(1)口算的复习。口算主要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整十数与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复习重点是正确熟练地口算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复习难点是理解“满10进1”和“退1作10”的算理以及处理方法。当然,复习时关键是理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与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与不退位及的区别与联系。整十数与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可以用题组的形式加以对比,如:加强比较,明确方法,适当进行限时训练,逐步提高口算能力。(2)笔算的复习。笔算主要包括:三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三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不退位减。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不退位减。复习重点是明确笔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金点子:满10进1时,写上小1,称之为迷你1;不够减时,向前一位退1时,在借的那一位上作记号,点上小圆点,称之为小退位点。复习难点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容易把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混淆起来。因此,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时应标记进位的“1”,并且牢记十位相加时一定要加上去,十位相加满10,向百位进1;并且牢记百位相加时一定要加上去;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到个位作10,退位点不能忘记点,这样十位上计算时就要先退1再去减,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退1,退下来的1当作10个十,先退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个十到个位来计算。当然,在不需要进位或不需要退位时,切不可“画蛇添足”。金点子:笔算训练也可用题组的形式,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3)验算的复习。加法的验算: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两次的和是否相同;也可以用算出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一是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二是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算,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并且提醒孩子横式得数写正确。(二)1.认识时间单位,建立时间观念。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建立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复习时让孩子清晰建立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是重点,而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确的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几分是难点。综合性的题目主要有:(1)填合适的时间单位:要注意引导孩子在充分体验1时、1分、1秒的长短的基础上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再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考。如填空:做10次仰卧起坐大约用25(秒),小学生一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时)。(2)比较两个时间的长短:既要认识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更要明确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3)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认读钟面上表示时间的基本方法是“先看时针的位置,时针已经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的位置,分针从12起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孩子们最容易错的是接近整时的时间认、读和表示。如图:这里需要让孩子经历以下三个认知过程①大约是9时;②比9时多;③是9时零5分2、认识八个方向、体验位置关系。二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语言理解和逆向思维的能力相对都比较薄弱,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学会根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认识简单的平面图。难点是能利用方向正确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1)认识现实空间中的方向首先利用孩子们对“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一生活现象的认识,明确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其次将东南西北与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联系起来,认识到面向东时,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这样让孩子既体会方向排列顺序,又感受到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需要注意的是当面对的方向改变时,前后左右的方位也随之改变,但东南西北等方向并不会面对的方向而改变。如:面向西面站立,前面是(西),后面(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2)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为了便于表达和交流,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绘制。(3)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重点要理解这四个方向的含义,如:位于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4)用方向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用“××在××的××面”和“××的××面是××”这两种不同的句式描述物体或场所间的位置关系。如图:水库在桃园的(南)面。水库的南面是(橘子)园3、强化长度观念、培养实测能力“分米和毫米”这一单元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难点是正确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能合理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1)比划长度单位通过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可以让孩子比较准确的把握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常用单位的认识。(2)选择长度单位引导孩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题目给出的数量,再联系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展开思考。如: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哪种长度的钉子比较合适?4毫米、4厘米还是4分米?通过联系实际长度单位的比划发现4毫米的钉子太短,钉在墙上没法挂书包;4分米太长,生活中一般找不到这么长的钉子,所以应该选择4厘米的钉子。(3)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的换算有两种情况: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和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但不管那种情况都要先回顾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明确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来比较数量的大小。如:3厘米()3分米既可以根据厘米是比分米小的单位直接比较,也可以想3分米=30厘米,30厘米>3厘米来比较。(4)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会估计一些物品或线段的长度;能从熟悉的生活中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简单问题,并通过估计、测量或简单的推算加以解释。如:10张纸摞起来大约厚1毫米,100张纸摞起来大约厚多少厘米?1000张、10000张呢?面对这样的题目可以引导孩子先把10张、100张、1000张、10000张的厚度分别用1毫米、10毫米、100毫米、1000毫米表示,再将10毫米换算成1厘米;100毫米先换算成10厘米再换算成1分米;1000毫米先换算成100厘米再换算成10分米最后换算成1米。4.形成角的表象,体会本质特征。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角和直角的基本特征,能通过观察或操作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1)感知角和直角的基本特征借助孩子们熟悉的实物或图形,抽象出角,再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但要注意不能笼统地说成“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从而强化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2)比较角的大小在学生体会到“角的两边叉开得的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的基础上”鼓励孩子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如图: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个角小,第二个角大。对于个别有争议的图形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本文标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3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