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孙建杭)
国际战略研究所孙建杭博士内容提要一、如何看中国传统文化二、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三、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这些传统美德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把目光投向中国》温家宝2003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第一个问题:如何看中国传统文化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她自己的“民族灵魂”。这个“民族灵魂”就是那世代延续、不断发展的民族文化传统。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儒家、佛家、道家、兵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墨家、医家、农家等以及种种民族民俗文化传统,但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国学”一词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才出现的学术名词。用于指讲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学问或学科。2、如何看中国传统文化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宗教-儒家与道家》等著作中力图阐明:中华传统文化缺乏基督教新教伦理中那种能够促进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缺乏现代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精神”,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及其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东南亚国家,都有一种保守的惯性,妨碍着它们进入国际社会。他甚至认为儒家文化与现代文化水火不相容。澳大利亚学者雷吉.利特尔和沃伦.里德在其所著的《儒家的复兴》中指出:儒学正在复兴。儒学的复兴已经明确的指出,它将在世界的文明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将带领世界进入21世纪,即将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存在“管理”一词,但儒家学说却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如“治”、“君”、“牧”、“临”、“使”等等。事实上,与其说儒学是关于道德伦理的学说,不如说是管理的学说。因此,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儒言治世”真正道出了儒家学说的特点。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完备、最系统的管理理论,它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方法论,以富民安邦为宗旨,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任何强制性的管理都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必须通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挥人的道德自觉,调整各种矛盾,来达到控制社会系统的目的,儒家的学说正是擅长与此。第二个问题: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1、文化的涵义“文化”(Culture)一词,《牛津现代辞典》的解释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曰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等。“文化”一词最早指培养、种植、栽培或耕种,以后引申出文雅、修养、高尚的含义。2、企业文化的涵义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经济规律,同时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文化。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美国的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时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典管理学派研究的重点在管理的职能和管理的原则上,对人性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自觉的认识。第二阶段是以人际关系学派、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为代表。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二、关于管理中的人性问题。三、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四、企业的领导方式问题。第三阶段是丛林学派阶段。所谓丛林学派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些学派,诸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阶段,强调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重要特征。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美]约翰·P·科特(JohnP.Kotter)3、企业文化的意义1、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理念制度制度技术技术产品2、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第一,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第二,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第三,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第三个问题: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爱人贵民”的人本思想是儒家管理思想最显著的、最基本的特征。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当代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认真研究东方与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儒家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儒家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地位。儒家提出,人为万物之灵,人为五行之秀,人为宇宙的中心等等,都是对人的价值作出的肯定性的判断。第二,从孔子开始,儒家不断对人的本性进行探索,提出许多种理论,如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等等,目的是要建立起适合于人性的管理模式,这也是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的思路之一。孟子的性善论,为把人的行为引向道德自觉,实施自律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即通过养性,克制自己的欲望,达到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完满,使人认识的自身的价值,树立奉献社会、为国立功的价值观。儒家所信奉的是以社会为本、以集体为本、仁民爱物、爱国报国、杀身成仁和建功立业的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的指引下,不少中华儿女成了民族英雄、志士仁人,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第三,“德治”是儒家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孔子提出“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提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人本管理模式,主张通过人的道德自觉来使人民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儒家依据人本管理的原则,主张用“道之以德”来引导人的行为,用“齐之以礼”来规范统一人的行为,实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管理路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的“德”,即是“道德”。用道德来引导、诱导百姓就能达到“有耻且格”的效果。在孔子看来,“仁”是内在的道德意识,“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评判的标准,“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人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因此,管理中的强制性是完全必要的。他律必须要以自律为基础,任何强制性的他律,如果没有最基本的道德自律,是绝不会长久发挥作用的。第四,儒家主张刚柔并用,宽猛相济,反对苛政、暴政,反对用残暴的手段来对付民众,即使在必要惩罚时,也不能滥用刑法。第五,要对民众实行教化。儒家认为,必须对民众进行德教、礼教、诗教和乐教,通过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必要条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管理能否现代化,不只是取决于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口素质。一个文明落后、人口素质差的国家是无法实行现代化管理的。第六,必须满足民众的基本生存需要。在人本管理中,儒家十分强调“富民”、“惠民”、“裕民”、“因民之利而利之”,同时,还应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第七,孟子还特别强调“与民偕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与民偕乐”,也是得民心的重要条件之一。第八,儒家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安人、安百姓”、“民和”、“化成天下,万国咸宁”,使社会在特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达到和谐和稳定,追求一种理想的太平盛世或天下大同。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局限性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有浓厚的宗法色彩。用道德范畴的概念界定人性,并不科学。过于强调道德自觉,忽视硬管理的作用。在管理目标上,儒家追求的是整体的社会和谐,是一种宏观的价值追求;现代企业管理追求的是一种直接的经济目标,有很强的现实的功利性。谢谢大家!联系方式:010-6280984213381391238E-Mail:sunjh203@sina.com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孙建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