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儒家文化与企业执行力
儒家文化与企业执行力导师:张珈豪子贡:儒商的鼻祖1、如何将儒家的修身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2、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三种品质?为什么?3、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对企业管理具有怎样的启发意义?4、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之道是什么?5、企业的长治久安之道--如何打造百年老店?几个思考目录一、儒家哲学与企业文化二、儒家的天命观与企业三、儒家人性论与企业管理四、儒家的“三达德”与儒商的人格塑造五、儒家修身论与管理人员的内圣外王之道六、中庸之道:人生与管理的艺术七、诚信为本,无往不胜八、以人为本与团队精神九、语言运用与有效沟通的艺术十、儒家哲学与企业战略一、儒家哲学与企业文化儒学的当代意义国际儒联名誉主席、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如是说:“从治理新加紧坡的经验看,我深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我们是无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马来西亚华人的儒家情结]1991年,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思想精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为政以德”——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美国管理学家笛尔和肯尼迪的观点日本企管的儒家精神:天、地、人、知、仁、勇儒家为政思想的影响力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风头甚劲,其管理经验也引起世人的关注。美国管理学界有人到日本学习,却被告知:“我们的管理95%来自美国,而只有5%与你们不同。”这仅有的不同就是日本人所谓的“社风”──株式会社(公司)的文化风格。美国人如获至宝,将其翻译为CorporateCultures──组织文化,并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进而推向全世界,形成所谓“企业文化理论”。“导之以德”——企业文化的精神引导思想精华“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思想精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古代故事与现代案例“小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松下公司的电话礼节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1995年7月,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电器整体划归海尔。划归之初,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红星失败的原因不在技术,也不在资金,“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经过十几年发展,最大的成功就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思想,塑造了员工共同认可价值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海尔文化。只有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红星才有可能重生。在划归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便率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部门的负责人来到红星,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他们向全体员工解释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并突出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做法。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推心置腹地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张瑞敏进而从分析红星亏损的主要原因出发,讲解海尔管理的精神内核,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出成果。从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在海尔文化理念的导向下,原红星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建立健全的质保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海尔管理模式在红星全面推行,红星公司生机盎然。加盟海尔的红星电器很快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就赢利150多万元。短短两年时间,所生产的海尔洗衣机已成为同行业第一名牌。因管理不善而“休克”的鱼被催醒,重新参与市场搏击,如今已成长为同行业的“巨鲸”。“宽严相济”——企业文化的软硬因素思想精华“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荀子·成相》)大意:治国的原则,礼义与刑法,君子持此以修身,百姓因此得安宁。发扬美德慎刑罚,国家必然得安定,四海庆升平。汉宣帝做太子时,曾问其父皇为何不纯用“德”来治理国家,其父皇斥责他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古代故事与现代案例古代故事《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郑国执政大夫子产临终前,对继任的子大叔留下“政治遗言”,说:“我死以后,您必然执政。务请记住:只有有德的人能够用宽大来使百姓服从,其次就是莫如严厉。火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懦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死于水的人就很多。所以宽大不容易啊!”但是,子大叔执政后,却不忍心严厉而务行宽大,结果盗贼越来越多,聚集在芦苇荡里,子大叔后悔地说:“我要早点听他老人家的教导,就不至于到这一步。”于是发兵击打芦苇荡里的盗贼,盗贼才有所收敛。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评论道:“好啊!政事宽大,百姓就怠慢,怠慢就用严厉来纠正。严厉百姓就伤残,伤残就实施宽大。用宽大周济严厉,用严厉周济宽大,政事就会因此而和谐发展。”现代理论--“麦肯锡7S框架”“麦肯锡7S框架”美国著名的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总结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一个“7S框架”,包括七个因素: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风格(Style)、才能(Skills)、共有价值观(Sharedvalues)。由于这七个因素的英文都是以字母“S”打头的,故称为“7S框架”。在“7S框架”中,所谓“战略”,指企业的资源分配,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特定目标的计划或行动方向。“结构”,指组织图的特征,即职能和权力的关系。“制度”,指程序化的报告和日常工作程序,如会议形式。“人员”,指企业内主要的人员类型“履历”方面的描述、如工程师、企业家、MBA等。“风格”,指负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特点,也指组织的精神风格。“才能”,指主要人员或整个企业特有的能力。“共有价值观”则指一个组织的成员所分享的组织价值观念。“软”管理的发展当然是以“硬”管理的存在为基础的,而“硬”管理必须靠“软”管理来提升,需以“软”管理的指导美日管理的异同运用“7S框架”,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对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和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分别作为日美企业文化的代表,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在前面三个“硬S”,即战略、结构、制度方面,二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而在后面四个“软S”,即人员、风格、才能、崇高目标方面,日本的企业却略胜一筹。他们的结论是:这四个“软”因素再也不能看作是公司“糕点”上的“糖霜”,可有可无;而应当作为企业取得长期成功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认真研究所有7个变量间的内部关系,以便把个人和公司的实际需要同管理技术紧密联系起来。二、儒家的天命观与企业管理第一、天命无常与敬畏天命敬哉,命不易也;天命无常(《尚书》)第二、以德配天与祈天永命唯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周公的天命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孔子的天命观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是故人之身首□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董仲舒讲阴阳灾异:其大略之类,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诗云:畏天之威,殆此谓也。董仲舒的天人相类和天人感应敬奉天命的终极意识以天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天地君亲师,敬天敬地敬祖宗,敬天、畏天、法天、顺天与替天行道。天谴之说;案例:松下成功是百分之十的努力,百分之九十的天意。湖南常德最早的个体户巢立中的结局范蠡与勾践灭吴,人事须与天时相参赤壁之战与杜牧的诗企业家的成功陷阱:失败源于成功案例:李嘉诚与铠甲骑士霍尔公司的命运企业家的危机意识案例: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惶者生存。盖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九十年代的网景公司)任正非:华为的冬天忧患意识:惶者生存案例: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三只眼:内部管理、市场、政策;三重天:员工、市场、市长海尔的市场观:零缺陷、零距离、零烦恼海尔公式:10-1=0忧患意识:惶者生存天地人三才说,法天、象地、与人为贵。丰田创始人以“天、地、人”为座右铭。尽人事以待天命:诸葛何以六出祁山?达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人与天地相参与天人合一三、儒家人性论与企业管理孔子的人性向善论1、以生论性,肯定人性中的自然性的合理性性相近,习相远也(《阳货》)子贡问治国之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2、强调仁,肯定人的道德性。人不仅有自然欲望,还有道德性,表现在仁。“仁者爱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3、孔子的人性论不是性善论,也不是性恶论,而是向善论。孔子的人性向善论孟子性善论1、人禽之辨“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告子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2、人性本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人皆可以为尧舜“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上》)3、向善与为善“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公孙丑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告子上》)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1、性伪之分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正名》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性恶》3、性伪合而天下治,故隆礼重法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精神是向善论。孔孟荀三家,异中有同,皆主人性性向善,都是向善论,其差异对于善的来源有不同解释,而以孔子人性论为持平之论。孟子摸到了孔子的头,荀子摸到了孔子的尾,都不是完整的孔子。荀子性恶论比较: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人性论X理论--麦格雷戈认为的传统管理观点1、大多数人是懒惰的;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Y理论:1、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惟一方法。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没有矛盾的。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5、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比较: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人性论Z理论:X与Y理论的结合物质+精神惩罚+激励制度+人性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比较: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人性论第一、管理的不二法门:将企业家的需求变成员工的需求姜子牙论钓人、英国首相乔治论钓鱼、美国哲人爱默生论钓牛。企业家可以选择的管理方式:说教、逼迫与激发需求;心理学家奥夫斯特里特:行为、欲望与激发人们强烈的心理需求;成功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如果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就是跳出自身的局限,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就像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一样(福特)。基于人性的管理之道案例:共产党何以打败国民党刘邦何以战胜
本文标题:儒家文化与企业执行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