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基坑开挖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1)基坑工程事故的类别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挡土墙①挡土结构施工不良。②挡土结构渗漏水严重,致使挡土结构后面土体流失。③挡土结构异常变形。④地面超载引起挡土板结构上侧压力过大。⑤各阶段挖土超挖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⑥未进行支护与土体整体稳定和抗滑移演算错误,导致挡土结构整体垮塌。⑦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结构垮塌。2)与锚杆体系有关的事故①勘察、设计上的不当造成事故。②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3)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①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②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4)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①发生在挡土结构上的事故。②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③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④未对井点降水进行整体流量均匀性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过大、过快导致已有临近建(构)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5)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①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②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③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④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⑤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⑥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①在调查阶段,事前对周围环境调查不够,如临近建筑物的基础情况调查不足、地下设施及地下构筑物情况调查不足、地质勘查不详细、地质资料不足等。②在设计阶段,选用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误,选用的设计方法有误,荷载估计不足等。③在施工阶段,不适当地增加基坑四周地面上施工荷载、基坑超挖、回填土不密实、支撑结构断面不足、异常降水使墙后侧压力过大等。(3)危险源的监控项目①支护结构水平位移。②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化。③地下水位。④柱、墙内力⑤锚杆拉力。⑥支撑轴力⑦立柱变形。⑧土体分层竖向位移。⑨支护结构界上侧向压力。模板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模板工程、高支模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是:模板支架(模板支撑体系)、高处作业、施工用电。危险源的评估、识别及控制措施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表(范本支架、高处作业等)项目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控制措施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扣件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项目部对不符合要求的扣件要及时更换,进场的扣件应具备产品合格证扣件的螺栓无垫片或垫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上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扣件有夹沙裂缝现象同上立杆未设置离地20㎝的纵、横向扫地杆同上立杆的接头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架子班组、范本班组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立杆的间距不符合安全要求同上架体的转角处得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过大架子班组、范本班组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标准的要求,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并经过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横杆的端头与扣件的中心的距离小于10㎝架子班组、范本班组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水平杆搭设间距不符合安全要求同上用焊接钢管作为立杆将焊接的钢管全部退场,禁止使用连墙点的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进行纠正,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扣件的螺栓扭矩力没有达到安全要求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标准进行检测,检测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加固,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防护缺陷安全帽没有定期检查按照安全帽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安全带没有定期检查按照安全带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安全网没有定期检查按照安全网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架子工、范本工作业没有配备工具袋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劳保用品发放标准”执行。作业人员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罚,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运动物危害钢管、扣件、螺丝、工具等高空坠落完善各种防护措施,挂设安全标志牌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环境不良大风、大雨天气下搭设外架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停止高空作业搭设或拆除外架时,有人在外架下通行搭设或拆除外架时,项目技术员应在事前进行交底,项目部派专人进行监护,设警戒区,挂设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安全管理标志缺陷支架搭拆时无安全标志和警示牌项目部安全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挂设并加强管理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负荷极限:体力、听力、视力、超过极限架子工作业时间过长,体力下降存在安全隐患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进行,并适当调整和安排作息时间个别作业人员视力不好进行特殊作业按照特种作业的有关规定,发现此情况的应将该作业人员调离有心脏、高血压的人员进行高空作业同上夏天高温天气作业,容易中暑提供充足的清凉消暑饮料及茶水并安排适当的作息时间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引发事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人员行为性危险因素指挥失误班组长违章指挥,不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并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操作失误架子工无证上岗作业检查作业人员的持证,对无证人员禁止其上岗作业监护失误架子搭拆没有设置监护区域或无人监护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指定专人进行监护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表(施工用电等)项目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控制措施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使用的绝缘工具没有检测项目部机电(电工)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没有进行绝缘检测按照《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的人字梯中间的连接杆件没有或连接不牢固使用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处理后方可作业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无保护零线按照《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震动危害冲击钻使用发生的振动按照国家规定调整作息时间运动物危害室外电气安装时与塔吊作业同时进行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督,并及时检查各种防护措施防护缺陷操作工高空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罚,安全员现场进行监督,禁止作业。漏电保护器失灵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发现有问题的,机电人员要及时更换。负荷极限:体力、听力、视力、超过极限高空作业时间过长,造成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项目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酒后作业安全员监督、禁止酒后作业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员进行电气安装作业安全员监督、及时调整行为性危险因素指挥失误施工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加强教育脚手架工程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一、危险源识别与控制1、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分析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出坠落。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①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连墙杆等。②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杆。③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④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2)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出坠落①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②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架板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③脚手架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④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等。3)落物伤人(物体打击)①在搭设或拆除时,高空抛掷构配件,砸伤工人及路过行人。②架体上物料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及路过行人。③整体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跨架,砸伤工人及路过行人。4)其它伤害①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②在长期搁置以后未做检查的情况下重新投入使用。③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没有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5)危险源的监控1)对脚手架的构配件材料的材质,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监控。2)对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进行监控。3)对脚手架的、使用和折除进行监控,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4)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监控。5)做好搭设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6)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7)正确佩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8)不准向下抛头任何材料及手动工具。9)地基回填要夯实、基础平整、做好架体外排水。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一、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1、办公室内等私拉电线。2、现场缺乏相应的专业电工,电工不掌握所有用电设备的性能。3、接触带电导体或接触与带电体(含电源线)连通的金属物体。4、未按要求使用安全电压、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混接。5、外电与设施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又无防护或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6、配电不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丝。7、架设外电防护设施时无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护。8、在高低压线路下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体和材料。9、架设外电防护设施时无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护。10、同一供电系统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保护接地(除电梯、塔吊设备外)。11、电气设备的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未做保护接零。12、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和用大地作相线和零线。13、特种作业和机械操作工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14、设备未切断电源或无人监护时进行维修和保养。15、电渣压力焊一次侧防护未经过二级漏电保护。16、使用电器设备的作业人员未穿戴防护服、绝缘鞋和绝缘手套。17、临建搭设及围墙在安全距离内的输电线路未采取安全绝缘防护隔离措施。18、钢筋回转碰到电线。二、危险源的监控1、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标准》。2、编制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临时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3、用电线路的架设必须执行三相五线制标准。4、施工现场机械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5、用电线路的接、拆应由专业电工进行。6、漏电保护器必须灵敏有效。7、机具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8、建立、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三、临时用电的管理及预防措施一、重生产、轻安全1、现象1)法制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了解施工用电规范。2)现场无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值班电工,或无证上岗。缺少临时用电管理网络。3)临时用电设施陈旧、破损,技术性能落后。2、防止措施1)加强对项目的法制教育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2)施工现场必须配齐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持有效证件的专职电工,完善临时用电管理网络。3)更换更新临时用电设施。二、无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1、现象1)无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或制度不严,造成管理混乱。2)职责不明确,办事推诿。3)检查工作程序混乱,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危险性。2、防止措施1)建立健全临时用电规章制度,并予以贯彻执行。2)建立健全电气管理人员、值班电工及用电人员的责任制,并落实责任。3)制定施工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三、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1、现象1)临时用电设施施工完成以后,不进行检查验收。2)各项数据无量化记录3)无验收责任人签字。4)未试运行或试运行时间短。5)不合格的电气未整改,或已整改但不复查。2、防止措施1)临时用电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运行。2)验收记录各项数据必须量化。3)有关验收责任人必须签字。4)验收合格后进行12小时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5)对于不合格的必须予以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试运行。四、不执行定期检查测试制度1、现象1)平时不做定期检查测试。2)定期检查流于形式,草草了事,少做或不做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漏电保护器的定期测试。3)不做记录或数据没量化。4)对隐患不及时整改,也不复查。2、防止措施1)制定施工用电定期检查测试制度。2)专人专职指派专人负责。3)专职电工必须每周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测试。五、技术交底不做或不清1、现象1)临时用电施工前不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2)技术
本文标题: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7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