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Anatomyandphysiologyofthepharynx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学习提纲1、咽的位置?2、咽部分为哪三部分?3、鼻咽顶后壁和侧壁有何结构?4、解释:咽隐窝、咽峡、梨状窝、咽淋巴内环、咽淋巴外环5、咽的生理功能?6、腭扁桃体的生理功能?7、急性咽炎的症状和体征8、急性咽炎可引起哪些常见并发症?概述咽部上起颅底,下达第6颈椎水平,长12cm。呈漏斗状,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前面:鼻腔、口腔、喉腔后壁:椎前筋膜下端:环状软骨的下缘与食道入口连接两侧: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咽的分部及范围颅底—软腭游离缘平面—会厌上缘平面—C6平面(环状软骨下缘平面)|——鼻咽——|——口咽——|——喉咽——||||经后鼻孔经咽峡经喉入口通鼻腔通口腔通喉腔鼻咽部又称上咽,位于颅底与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顶壁:蝶骨体及枕骨的一部分,呈穹隆状。后壁:相当于C1~2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顶部与后壁交界处的丰富淋巴组织团块,似半个剥了皮的桔子,表面有56条纵形沟隙,居中的沟隙最深。下方:与口咽部相通鼻咽部前方:后鼻孔,鼻中隔后缘侧壁:咽鼓管咽口(下鼻甲后端约1-1.5cm)、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圆枕、咽隐窝(鼻咽部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区,为咽隐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与颅底破裂孔邻近,故肿瘤易循此孔入颅内)鼻咽结构的临床意义儿童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及咽管咽口,引起耳、鼻症状;鼻咽部肿物及下鼻甲肿大引起耳部症状咽隐窝为NPC(鼻咽癌)好发部位,且接近破裂孔,故肿瘤易循此侵入颅内口咽又称中咽,位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后壁平对第二、三颈椎。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背、双侧舌腭弓、咽腭弓构成。(腭)扁桃体:两腭弓之间咽侧索:每侧腭咽弓的后方的纵行条索状淋巴组织。舌扁桃体:舌后1/3即舌根,上面有淋巴组织团块。会厌谷:舌会厌外侧襞和舌厌正中襞之间,左右有两个浅凹陷。异物易停留在此。口咽又称中咽,位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后壁平对第二、三颈椎。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背、双侧舌腭弓、咽腭弓构成。(腭)扁桃体:两腭弓之间咽侧索:每侧腭咽弓的后方的纵行条索状淋巴组织。口咽舌扁桃体:舌后1/3即舌根,上面有淋巴组织团块。会厌谷:舌会厌外侧襞和舌厌正中襞之间,左右有两个浅凹陷。异物易停留在此。喉咽下咽,位于会厌上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以上,下接食管,前与喉相通。后壁平对第3-6颈椎。喉口:会厌、杓会厌襞、杓状软骨围成,与喉腔相通。梨状窝:位于喉口两侧的两个较深的隐窝。异物易停留。环后隙:位于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后方,其下方即为食道入口。喉咽下咽,位于会厌上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以上,下接食管,前与喉相通。后壁平对第3-6颈椎。喉口:会厌、杓会厌襞、杓状软骨围成,与喉腔相通。梨状窝:位于喉口两侧的两个较深的隐窝。异物易停留。环后隙:位于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后方,其下方即为食道入口。梨状窝环后区咽壁的分层从内到外分四层粘膜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鼻咽)、复层鳞状上皮(口咽)。纤维层肌肉层:咽缩肌组、咽提肌组(咽鼓管咽肌)、腭帆肌组(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等)外膜层:又称筋膜层咽的淋巴组织咽淋巴环(Waldeyer):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分为内环与外环。内环: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儿童期发育旺盛,青春期后开始退化。外环:由咽后淋巴结(咽后间隙)、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组成。咽淋巴环的临床意义内、外环各自内部的淋巴组织相互通连,且内环淋巴流向外环。咽部的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的淋巴组织所局限时,可扩散或转移至相应的外环淋巴结。鼻咽部淋巴汇入颈深上淋巴结;口咽部的淋巴主要汇入下颌角淋巴结。腭扁桃体扁桃体窝内,为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6~7岁时淋巴组织增生,可呈生理性肥大,成年后逐渐萎缩。两面(内侧面-游离面、外侧面-被膜)内侧面覆盖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向扁桃体实质内陷入形成6~20个盲管,为扁桃体隐窝,可形成感染病灶,其中最大者为扁桃体上隐窝。腭扁桃体扁桃体周围隙:咽腱膜与被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腭扁桃体两极(上极、下极)半月襞:腭舌弓和腭咽弓相交处三角襞:腭舌弓向下延伸包绕扁桃体前下部筋膜间隙1.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space):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内含咽后淋巴结。2.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space):咽旁间隙后隙较大,内有颈内动脉和静脉、Ⅸ、Ⅹ、Ⅺ、Ⅻ颅神经、交感神经以及颈深上淋巴结。前隙内侧借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同侧扁桃体相邻。3.扁桃体周围隙扁桃体动脉血供颈外动脉分支腭降A:上颌A分支腭升A:面A分支面A扁体支咽升A扁体支舌背A:舌A分支咽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引流动脉:颈外动脉供血。静脉:汇入颈内静脉。神经:咽丛(由舌咽N、迷走N、交感N构成)淋巴:汇入颈深淋巴结上、下群。NPC在早期即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咽的生理功能1呼吸通道:加温、湿润及清洁空气2吞咽:吞咽动作是一种由许多肌参加的反射性协同运动。食物进入口腔,咀嚼、吞咽刺激咽后壁吞咽反射(腭帆肌组)软腭上抬封闭鼻咽腔,食物不致反流(同时咽鼓管开放);咽缩肌收缩咽腔缩小食物进入食管;(咽提肌组)咽、喉上提封闭喉口,开放梨状窝食物越过会厌入食管,协助吞咽完成。咽的生理功能3言语形成:共鸣及构语。口腔和咽腔产生共鸣,软腭、口、舌、唇、齿协调作用构语。正常的咽部结构和发声时的咽部形态,对语言形成和清晰度有重要作用。4防御和保护:通过咽反射完成5调节中耳气压:借助咽鼓管咽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使咽口开放,调节中耳气压咽的生理功能6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具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产生T细胞、B细胞及全部的免疫球蛋白,以IgG最多。扁桃体反复感染成为病灶后,机体受到病灶释放出来的抗原刺激,产生抗体。扁桃体生理性肥大,3~5岁时,因接触外界变应原的机会较多,扁桃体显著增大。思考题1、简述咽峡及咽淋巴环的组成。2、何谓咽淋巴内环和咽淋巴外环?有何临床意义?3、试述扁桃体的免疫功能。4、简述咽的生理功能。
本文标题: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7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