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课程定位..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2)确定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明确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2.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具体工作有:(1)描述课程整体设计依据、指导思想;(2)描述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包括设计方法、原则及开发过程。(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前、后续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学习领域),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具体工作有:(1)通过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细化,形成分..析报告。(2)形成课程(学习领域)描述:名称、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开设学年、基准学时、学生需要能力、教师所需专业能力。2.教学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安排除了考虑课内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具体工作有:(1)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情境的开发。(2)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描述:名称、建议学时、能力描述、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所、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基础、教师需要能力以及实施要求。(3)形成和编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参考书及选用原则、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三)课程资源开发1.教材建设进行教材建设规划,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学结合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规范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具体工作有:(1)确定教材编写人员(包括企业人员),提出教材编写规划与进度。(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研究编排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特色。(3)选用高职规划教材,应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选用依据。2.其它资源建设其它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课程资源建设。具体工作有:(1)编写其他文本资源,如:教师教学指导书、学生学习指导书、学..习情境与任务引导文、试题库、电子教案等;(2)制作课程教学所需图片素材,如: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3)制作音频和视频素材,如:项目详细操作过程、关键步骤的操作过程、关键工艺、技术讲座等;(4)制作动画素材,如:关键步骤的演示动画等;(5)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6)制作教学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录像、关键教学过程分步教学录像等;(7)制作演示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演示录像,关键操作步骤等;(8)编写案例库,包括每个学习子领域的易、中、难不同层次的案例库;(9)建立技术支持库,包括学生的设计报告、行业标准、技术手册、行业最新技术文章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的实施是核心和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采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仿真摸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具体工作有:..(1)对课程的内容、类型、特点作出分析;(2)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固化成为指导性教学文件,体现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中。2.教学手段为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应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合理、适时、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工作有:(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研讨;(2)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建立虚拟企业、虚拟社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规划及建设要求,作为技改项目积极提交学校予以建设,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优化课程的教学手段。3.网络资源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有效共享的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具体工作有:(1)建设和优化课程网站;(2)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资源的整理以及上传工作;(3)建立网上交流机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网上交流与沟通。(五)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坚持应知加应会的考核方式;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1.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积极开展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重点由原来的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转变,由单纯理论考核向理实一体考核转变。(1)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考评的基本思路;(2)提出具体的考评内容组成和模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职业胜任”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工作有:(1)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考核内容描述及评分标准等;(2)完成课程考核试题库或项目库。(六)课程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1.实践教学方案系统考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融工作过程于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情境,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工作有:(1)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实训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主要载体,项目内容设计依据岗位职业活动的典型的工作过程。综合项目的选择要点是: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可行性、挑战性。综合项目设计应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需要充分调研,高度归纳;(2)设计若干单项实训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是综合项目的子项目,单项能力支撑综合能力,有前瞻性;(3)形成每个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时间、实训教学过程、实训内容、地点、教学条件要求、教师、媒体工具等。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对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设计、建设,能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环境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满足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体验行业企业文化的需要。具体工作有:(1)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针对具体的实训项目,阐述校内实训室的配备要求,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提出建设建议;(2)按照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提出校外实习的布点建议,共同细化确定实习实施方案。(七)课程建设组织1.课程负责人应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具体工作有:(1)系部根据工作业绩、系部评价以及学校评价遴选、确定课程负责人;(2)注重课程负责人的培训与交流,有具体的计划与措施,并逐步落实实施,推动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2.师资结构课程建设小组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同时,双师素质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比例,为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工作有:(1)按照要求组建课程建设小组,建立课程教师信息库;(2)说明课程所聘兼职教师数量,明确兼职教师的课程教学任务;(3)丰富教师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制定专任教师每年下厂顶岗锻炼计划,对教师的下厂情况进行认真记录。3.教学研究活动课程建设小组应组织多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活跃教学思想,推动教学改革。教师应积极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在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工作有:(1)制定课程建设小组教学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定期组织专题教学研究活动;(2)课程建设小组每年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一定数量的教改教研论文;(3)课程建设小组成员获得相应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奖;(4)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参与企业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或培训项目。(八)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是在教学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长期积淀形成的,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具体工作有:总结与提炼课程特色与创新点,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三、课程建设的评审标准(一)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在制定该评价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部分,课程建设必须围绕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进行。2.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遵循课程建设的教育教学规律进行。3.注重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注重指标体系应体现导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5.着重考虑各门课程的通用指标,同时兼顾其特色指标,鼓励在课程建设方面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二)课程评审标准
本文标题: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3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