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7届鲁教版 选修六 环境保护 单元测试2
2017届鲁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单元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它的生物环境。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2.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一组是()A.土地、岩石、矿物B.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C.阳光、水、大气D.丘陵缓坡、人工草场、水产养殖场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完成3—4题。3.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4.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下列选项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大漠盐湖B.极地苔原C.畜群牧场D.高山草甸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7.生态系统的基础与和核心的是()A.土壤B.植被C.水文D.大气8.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据此回答9—10题:9.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D.治理污染1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总量D.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11—12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双选)13.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化②兴修水利③毁林开荒④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5.图中c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台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但是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阅读材料回答16—17题:16.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17.如果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B.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秦代以前西汉隋唐元明清清以后abcde200808125030—5030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CO2排放量(亿吨)C.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扩大耕地面积D.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绿色GDP”正成为当前人们热门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一(环境资源成本十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据此完成18—19题。18.从根本上说,要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就必须()A.降低经济增长速度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提高劳动生产率D.提高环境资源成本19.目前,一些国家通过设置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对此,我们应该()①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②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④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提高关税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007年,随着巴厘岛国际会议的结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出现了转机。结合下图完成20—21题。20.图中显示,工业CO2排放量大于50亿吨的大洲主要分布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21.对CO2排放引起后果的叙述并不正确的是()A.荒漠扩大B.生物种类和生产率提高C.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D.气象灾害增加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可燃冰”,它是天然气在100多个大气压,-10℃的的条件下与水形成的水合物,其储量极为丰富,且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据此完成22—23题。22.“可燃冰”生成在()A.南北两极B.海底C.地壳内部D.地幔内部23.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A.取代所有核电站,改善大气质量B.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C.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D.部分代替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24—25题。24.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提高生态质量③提高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5.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数十万官兵和热血青年将它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北大仓”,但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据此回答26—28题。26.文中所说的“北大荒”是指()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宁夏平原D.华北平原27.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A.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B.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C.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D.该区剩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作28.近代湖泊和沼泽的消亡加速的原因有()①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②人为富营养化过程③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据报道,近些年来,日本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材料回答29—30题29.日本政府认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应该是()A.完全不排放废弃物B.不开采自然资源C.最佳生产、最少消费D.适量消费、最少废弃30.下列行为符合“零排放”概念的是()A.秸杆燃烧后灰还田B.推广使用干电池C.采富矿弃贫矿D.用牛粪培育蘑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200808二、综合题。31.读A.B两幅图,回答:(10分)(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2.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人口—生活能源—荒漠化关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使关联图成立。(3分)①耕地生产力下降②草场退化③平均收入减少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2)为缓解该地区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可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3)针对图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请你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答5点)(5分)33.(10分)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圈层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圈层Ⅱ代表_______________。(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_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3)C表示_________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_____作用。(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___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34.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1)说出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4分)(2)说出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说出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措施。(4分)(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分析:符合环境概念的只有选项D。2.B分析:社会环境必须有人类活动的干预,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的的形成过程中都与人类活动有关。3.C分析:采猎文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会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4.C分析:工业社会开始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成为全球性问题。5.C分析:畜群牧场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因此不属于天然环境。6.A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7.B分析:植被是能量的集聚者,因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8.C分析:人类活动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原因。9.A分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问题。10.D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首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11.C分析: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导致大树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12.A分析:用排除法选择,大树能吸收酸性气体降低酸雨的频率,排除③。13.D分析:毁林开荒和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是古代使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14.A分析:a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因此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b位于南方地区主要是以人工林和次分析:生林为主。15.B分析:c地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森林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16.B分析: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是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17.A分析:青藏高原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18.B分析: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就必须转变只追求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19.A分析:提高关税会降低商品的出口率。20.B分析:通过读图可是得出。2008081221.分析:CO2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会使生物种类减少。22.B分析:根据天然冰形成的条件可以得出可燃冰主要
本文标题:2017届鲁教版 选修六 环境保护 单元测试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6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