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血凝项目临床应用介绍
血凝项目临床应用介绍雷杜市场部林碧欣2017年4月内容提要CONTENTS---------------------------------------------------------------------------1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介绍2D-二聚体临床应用介绍3FDP临床应用介绍4AT-Ⅲ临床应用介绍凝血基本理论三大系统共同作用维持血液动态平衡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1.机体的凝血系统凝血系统主要由凝血因子组成,公认的凝血因子有13个。内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Ⅹ因子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2.机体的抗凝系统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1)细胞抗凝系统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组织因子、免疫复合物、内毒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促凝物质的吞噬和清除。肝细胞对激活的凝血因子摄取和灭活。(2)体液抗凝系统抗凝血酶是体内最主要的抗凝物质。此外还包括:肝素辅助因子Ⅱ、蛋白质C以及其他凝血抑制物。•3.纤溶系统及其功能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纤溶系统作用: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保证血流通畅;参与组织修复和血管再生。FDP和D-二聚体均属于纤溶系统产物。一、检验科一般开展的血凝项目常规凝血四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特殊凝血项目:D-Dimer(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AT-Ⅲ(抗凝血酶Ⅲ)FDP和D-二聚体的形成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后的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属于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产物。正常参考范围:0.0-0.50mg/L。继发性纤溶亢进:继发于血管内凝血的纤溶亢进,如血栓性疾病、DIC等。D-二聚体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重要指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病理产科、肝脏疾病等引起,导致循环血液在毛细血管、小静/动脉血管内形成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DIC时,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它是确诊DIC的特异指标,准确率达93%。临床表现:大出血、血栓栓塞、休克、各脏器功能受损。病死率高达30%。D-二聚体监测在DVT和肺栓塞鉴别中的应用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肺栓塞是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病理过程,常是一种合并症,血管阻塞后发生肺组织坏死者称为肺梗塞。D-二聚体监测在DVT和肺栓塞鉴别中的应用D-二聚体的检测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良好指标,在血栓形成中,阳性预期值仅为30%~40%,阴性预期值可达95%以上。即——D-二聚体检测为阴性,基本上可以排除血栓的形成。D-二聚体检测血管造影(金标准)ORFDP检测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包括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参考值:1~5mg/L原发性纤溶:在无异常凝血的情况下纤溶活性异常增高,导致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的大量溶解,常见于先天性纤溶异常或如严重肝脏疾病、肿瘤、手术和创伤、溶栓治疗等获得性纤溶异常。FDP检测临床意义结合FDP与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可以对原发性纤溶及继发性纤溶进行鉴别诊断。DD/FDP均为阳性DD阴性;FDP为阳性•继发性纤溶•原发性纤溶FDP检测临床意义临床病例1介绍:女,34岁。近两周来因头痛、恶心,经CT和MR证实为脑部肿瘤,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测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见表。诊断:病人存在原发性纤溶症。应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品,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正常。D-二聚体和FDP凝血试剂的主要用户妇产科内科肿瘤科手术科溶栓治疗妇产科(包括妇幼保健院)检测D-二聚体和FDP的应用围产期(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时间)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各种凝血因子水平显著增高,并激活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和FDP浓度增高,定期监测孕妇D-二聚体和FDP浓度水平有助于提高产科安全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辅助诊断及预防发生DIC)内科检测D-二聚体和FDP的应用心内科:心脑血管疾病D-D和FDP血症与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及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消化内科:肝病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类型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在肝硬化、肝癌和重型肝炎这三种情况中增高程度更为显著。肝病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作为病情诊断,预后估计,出血预测,并发DIC的诊断,以及肝病癌变指标。肾内科: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均显著升高,而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的程度呈正相关。这表明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也存在着纤溶的激活。肿瘤科检测D-二聚体和FDP的应用有关研究显示:肺癌、卵巢癌、宫颈癌、头颈部恶性肿瘤亦存在明显的降解产物升高,这些标志物的异常提示有慢性血管内凝血和纤溶性增强,其临床表现为深部静脉血栓和慢性DIC。检测D-二聚体以及FDP对于提示肿瘤恶化,判断其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肿瘤患者进行纤溶及凝血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增加患者生存几率。手术科检测D-二聚体和FDP的应用研究表明由于围手术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监护阶段),术后7天D-二聚体达到峰值,以后约每天6%的速度减少,因而使D-二聚体监测在有足够的预测能力以评估患者在手术后7天后形成血栓的风险。例:根据姚长海4年间确诊并抢救治疗骨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而引起的肺栓塞5例,2例因救治无效死亡,说明骨科手术后一旦发生肺栓塞可危及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检测D-二聚体和FDP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溶栓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FDP明显升高,一般可维持7天。在溶栓过程中于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FDP浓度变化对检测溶栓性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AT-Ⅲ检测临床意义抗凝血酶是体内最主要的抗凝物质,在人体内起到70%的抗凝作用。抗凝血酶Ⅰ?抗凝血酶Ⅱ?抗凝血酶Ⅲ?抗凝血酶Ⅳ?抗凝血酶Ⅲ,是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蛋白。AT-Ⅲ检测临床意义AT-Ⅲ检测临床意义AT-Ⅲ是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脏和内皮细胞合成,具有强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浆抗凝酶活性的70%。当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时,抗凝血酶Ⅲ的抗凝活性增强1000倍以上。此外AT-Ⅲ对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抑制作用。ATⅢ活性检测是临床上评估出凝血状态的良好指标。一、凝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筛选组合)1、凝血常规1(6项)PT、APTT、TT、FIB、D-二聚体、AT-Ⅲ适合于:干部病房、ICU病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产科、肿瘤科、心内科、肾内科和术后出血患者等,以及其他科室60岁以上高危人群。2、凝血常规2(4项)PT、APTT、TT、FIB适合于:一般手术患者。检验科凝血项目检测组合二、DIC筛选试验组合:PT、APTT、TT、FIB、D-二聚体、FDP、AT-Ⅲ三、血友病组合:PT、APTT、TT、Ⅷ:C、Ⅸ:C、Ⅷ抑制物检查四、凝血因子全套检查:PT、APTT、TT、FIB、Ⅱ:C、Ⅶ:C、Ⅷ:C、Ⅸ:C、Ⅹ:C、Ⅺ:C五、药物性出血的监测1、口服华法林治疗监测组合:PT2、普通肝素治疗监测组合:TT、APTT、AT-Ⅲ3、溶栓药物治疗(SK、UK、t-PA)监测组合:PT、APTT、D-二聚体、TT、FIB、FDP检验科凝血项目检测组合
本文标题:血凝项目临床应用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6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