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约60课时设计日期2014年9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对所学知识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关键。从学习内容上看,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集合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安排的是测量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集合是数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的方法与奇妙作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会选取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获得倍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关系,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5、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7、集合是数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的方法与奇妙作用。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时、分、秒4课时左右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左右3、测量8课时左右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左右5、时、分、秒5课时左右6、倍的认识4课时左右7、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左右8、数字编码1课时左右9、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左右10、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左右11、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左右12、总复习4课时左右课程实施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讲授、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读写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㈡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三)实施策略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8、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课程评价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三年级数学上册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八岗办事处蔡庄坡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杜银霞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4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8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从内容方面看: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课程目标:1.认识秒、感知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丰富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秒的认识1课时左右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1课时左右3.计算经过的时间1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二)学习方式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三)实施对策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练习十五中让学生估计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饭、整理书包等的时间,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等等。教学时,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除了教材上选择的素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更丰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的体验。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有效性评价(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八岗办事处蔡庄坡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杜银霞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4年9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从内容上看: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课程目标:1.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左右2、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左右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课时左右4.估算解决问题1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二)学习方式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三)实施对策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观察和操
本文标题: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8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