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钟表的发展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圭表--第一种计时的工具后来,人们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和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春秋时代已经使用圭表测量连续两次日影最长和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并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日晷也是圭表的一种但是,由于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漏壶这是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漏壶按计时分为两种﹕一种是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在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巴比伦等﹐都使用过漏壶。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因此就发明了沙漏。沙漏是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个小时。浑天仪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水运仪象台整座仪器高约12米,宽约7米,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其中浑仪等为铜制。全台共分三隔。下隔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等。中隔是间密室,放置浑象。上隔是个板屋,中放浑仪。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国际上对水运仪象台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器械—转仪钟的祖先。大明殿灯漏灯漏高五米四,它的框架用金制作。上部有弯曲的梁,梁的中间是一颗云珠,云珠二侧有象征日月的球体,云珠之下再悬有一颗珠子。这曲梁的两端各装有嘴能张合的龙头,龙的眼珠能转动,用这样的动作显示灯漏内的水流是快了还是慢了。中国近代钟表的发展南京钟十九世纪末期,中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烟台钟--我国近代机械制钟工业开始我国近代机械制钟工业始于1915年.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出资在烟台开办了中国时钟制造业的第一家钟厂—一烟台宝时造钟厂.并在1918年自制成功第一批座挂钟。第一批国产电子手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钟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55年由天津、上海试制出第一批国产手表.现较为出名的有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逆时针钟表2009年,第一块逆时针钟表将在厦门试制成功.但是逆时针手表精准度会大大下降,并且如果大量出现逆时针的表,那么“顺时针”本来的意义也会受到质疑。智能手表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推出了智能手表。下图是由华为推出的智能手表,款设备非常小巧,保留了时间以及健康指标追踪等功能,与众不同的是这个设备还可以像蓝牙耳机一样用于无线通话,使得用户不必把手机拿出来就可以直接进行通话。
本文标题: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6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