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文档。1欢迎下载实验目录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目录1、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2、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3、光反射时的规律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7、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8、水的沸腾9、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流规律10、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11、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12、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13、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4、电阻上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6、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17、研究电磁铁18、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电八年级物理演示实验目录1、有趣的物理现象2、空中的闹钟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4、观察波形5、观察噪声的波形6、声波传递能量7、光的传播8、光的折射9、色散10、透镜对光的作用11、焦点和焦距12、投影仪原理13、凸透镜成实像14、凸透镜成虚像15、自制温度计1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7、验电器18、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19、比较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20、演示电功率精品文档。2欢迎下载21、电流的热效应22、磁场的方向23、电流的磁效应24、研究电磁铁2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26、手摇发电机27、电磁波的产生28、光沿着水流方向传播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目录1、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3、如何使用刻度尺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二力平衡的条件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7、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9、杠杆的平衡条件10、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11、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1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4、斜面的机械效率15、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6、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九年级物理演示实验目录1、液体内部压强特点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3、功的原理4、气体扩散的实验5、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6、分子之间有引力7、做功改变气体的内能8、水沸腾后出现的现象9、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精品文档。3欢迎下载八年级分组实验:1、音是怎样发生与传播的仪器和器材:音叉、音叉槌、支架、不同材料做成的杆、量筒、水、抽气机、抽气盘、闹钟。实验方法:(1)演示声音的发生。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表明叉股在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振动。如果紧捏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演示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质传播。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其他物质做成长30-50cm、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相同的杆,插在共鸣箱上。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播。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一个直径比量筒小1-2cm是软木塞,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没1-2cm),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注意事项:(1)敲击音叉必须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击,以防击伤音叉表面从而改变其固有频率。(2)音叉十分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击、跌落,以免断裂。(3)用完音叉,表面要涂油或凡士林防锈,放置于干燥处保存。并注意防止受压变形。插入与取下音叉时,应避免摇动,防止共鸣箱插孔变形。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实验器材:鼓、音叉等实验步骤: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1.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2.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3.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制作方法:将贴有黄色胶面纸,画有刻度,标有角度数据的1/4圆的玻璃片用双面胶固定在1/4圆的木板上(因为只有玻璃片的面才够平),在水平木板台面中间(即竖直半圆的圆心处)嵌入一精品文档。4欢迎下载小块平面镜,将1/4圆与平面镜垂直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将金属棒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圆板背后的木底座上(与前面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将夹激光笔的铁夹固定在金属棒的另一端。使用方法: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右边的1/4圆,可以发现当两个1/4圆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当两个1/4圆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右边的1/4圆就观察不到反射光线,从而说明在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技巧:贴上刻字用的胶面纸,才能观察到1/4圆上留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传播过程路线的痕迹。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平面镜成像目的和要求: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的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仪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一条(约60×15×4厘米)。木板中央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央,木板的侧面从中央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实验方法:1.按图2.5-1组装好仪器。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2.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3.观察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事项:1.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玻璃厚了,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2.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玻璃如果倾斜或晃动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3.实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目的和要求: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仪器和器材:三原色光源,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实验方法:精品文档。5欢迎下载1.将三个灯泡串接滑动变阻器后接到电源上,如图2.12-2。调节变阻器的阻值,改变照到半透明纸屏上三个单色光的相对亮度,使得屏上三色重叠处的颜色成白色。2.依次只接通一个灯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现三个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圆形光斑。3.先后分别同时接通两个灯泡,屏上得到两个圆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叠,红光和绿光相交叠得到黄光;红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紫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青色光。4.同时接通三个灯泡,得到如图2.12-4的图案,在图案的中央,红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白光。6、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目的和要求: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仪器和器材:光具组,蜡烛。光具组是专供初中进行光学实验的一种仪器。仪器如图2.6-1所示,它包括3个三角形(或圆形)底座、凸透镜、烛台、毛玻璃屏及刻度尺。实验步骤:1.组装调整仪器将各零件组装好。然后以凸透镜中心高度为基准,适当调整毛玻璃屏和烛台火焰的高度,使它们的高度基本相等,并且利用三角底座,把它们调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步骤称为“对光轴”,这一步骤在光学实验中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应特别重视。2.实验以凸透镜为基点,向烛台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100毫米)、二倍焦距(即200毫米)的距离并作出标志。将烛台放在距透镜大于200毫米的位置上,移动毛玻璃屏,使毛玻璃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实像。观察这个实像,看它比实物是大了还是小了,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测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镜的距离),它与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关系?(大于、小于或等于)改变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按表2.6-1顺序进行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入表中。物距u像的性质像的位置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u2fu=2ffu2f精品文档。6欢迎下载u=fuf注意事项:1.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光具座(J2507型或J2507-1型)和学生电源(J1202型或J1202-l型)代替光具组来完成这个实验。2.在不具备遮光的条件下,用白屏代替毛玻璃屏实验,效果会好一些。3.移动烛台和毛玻璃屏时,要注意保持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为此,可以在基座的一侧划一条直线,让基础侧面贴着直线移动。7、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实验器材: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试管2个(内径各约3.5厘米和1.5厘米,如果大试管过长可截短一点),与大小试管相配的软木塞(或橡皮塞)2个,烧杯(500毫升),液体温度计(0~100℃),纯萘粉(5克左右),角匙,接近沸腾的热水(约350毫升),一小团疏松的细铜丝,其余除搅拌器、冷水、滴管不用外同方案一。实验步骤:(1)将小塞子中心钻一孔插入温度计,再把温度计伸入小试管下部预先放入的一小团细铜丝之中。用角匙向小试管内均匀地加入纯萘粉,直至萘粉将细钢丝盖没。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它位于萘粉柱的中心偏下处,但不接触管底。(2)如图3-18所示,将大塞子中心钻洞插入小试管,并通过大塞子把小试管固定在大试管中,使两个试管各处的间隔尽可能均等。再把大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使它不接触烧杯的壁和底,而水面略高于小试管中萘粉柱的顶面。(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让水保持沸腾状态,同时使小试管中的萘粉不断得到加热。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约70℃时,每隔一分钟或半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萘的温度,直至萘温升至85℃左右为止。(4)停止加热,取出小试管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让液态萘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继续观察和记录萘的温度,直至温度降至70℃左右为止。(5)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画出萘的熔化、凝固图象。由此分析表明:晶体萘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虽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但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8、水的沸腾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2.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叫沸点。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实验器材: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实验步骤:1.将水放在烧杯里(半杯即可)加热,温度计插入水中测水温。指出观察重点是水和温度计。2.首先看到较小气泡出现在烧杯底部,然后上升,指出这是由于玻璃上吸附空气和在水中溶有微量气体受热分离所形成的。精品文档。7欢迎下载少时,从杯底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这些泡里含有水蒸气,但没有上升到水面就变小并消失了,这是因为水温不匀,杯底温度较高,蒸汽泡可以形成,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蒸汽又凝结成水了。最后,加热到杯里水的各部都有气泡,而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继续增大,这才是真正的沸腾现象。强调这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在进行剧烈的汽化。由学生报出的温度是100℃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再加一会儿热,温度也不再上升,指出这个温度就叫沸点。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现象随即消失。说明维持沸腾是需要热量的,这些热量不是升高水温,而是进行汽化,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实验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6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