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章 GIS的地理基础
第2章GIS的地理基础2.1地球空间的认知及表达2.2地球形状与地球空间模型2.3空间参照基础的坐标系2.4地球时间系统地理基础是地理信息数据表示格式与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2.1地球空间的认知及表达人类认识地球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飞跃,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对地球是球体的认识,第二次“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地球绕日运动的认识,第三次“数字地球”的认识,则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人们对地球科学的认知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地球在宇宙中运动,受近地天体的影响,尤其是受太阳的影响。从日地关系来看,地球空间包括被太阳风包围着的、受地球磁场控制的空间区域,也是各种应用卫星、空间站和载人飞船运行的主要空间区域,是地球最重要的宇宙环境(见图2.1)。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环境特点及演变规律。人们用“空间实体”来概括表达对表层(现实世界)有意义的环境,空间实体是对现实世界有意义的东西的统称。对于空间实体来说,它是有形状的,可用维度表达。人们对地球空间的认识可概括成图2.2。图2.1日地关系及最重要的宇宙环境图2.2地球空间的认知2.1.1地理实体和地理数据1.地理实体和地理数据概念GIS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实体。即指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要素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地理实体类别及实体内容的确定是从具体需要出发的,具有很强的尺度特征。GIS中的地理实体是一个概括、复杂、相对的概念。如:面状实体在小比例尺表达时可能成为点状实体。点状实体在大比例尺可视化里也许就成为面状实体。地理数据用于描述空间要素的空间位置,或离散或连续。•离散要素是指观测值是不连续的,形成分离的要素,并可单个识别,包括点要素(如井)、线要素(如道路)和面要素(如土地利用类型)等;•连续要素指观测值是连续的要素(如降水量和等高线分布等)。根据空间特征,地理实体也可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也可进一步简化、抽象分为点、线、面、体等实体类型。2.地理数据与地理实体的关系所有地理数据都是地理实体的概括,反映地理实体在地表分布的定位数据都是依据一定的地表定位参照系统。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是一种较复杂的数据类型,涉及到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人们常把地理数据称为空间数据。但地理实体以什么形式存储和处理反映了实体空间、属性和时间三个特征,也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空间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定位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这种位置既可以根据大地参照系定义,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可以定义为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距离、邻接、重叠、包含等;属性特征又称为非空间特征,是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包括名称、等级、类别等),即描述了信息的非空间组成部分,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等;时间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反映时序变化等,时间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3.地理数据与比例尺用地理数据表示现实世界经历了一定的对地理实体的概括和综合过程的,地图概括、地图比例尺的概念都反映了这个特征。地理数据是有选择地表示那些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要地理实体及其重要特征,其表示的地理实体的数量和特征的详略程度主要受地图比例尺和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如图2.4所示。在GIS中,地理数据对地理实体概括描述的程度主要以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比例尺定义为地图上一条直线段的长度与其在地面上相应的水平投影长度之比。地图比例尺主要有三种形式:数字式、说明式和图解式。GIS在地图形式显示或输出地理数据时,经常使用图解式比例尺。这是因为随着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地图的放大或缩小,图解比例尺相应地按比例拉长或缩短。比例尺的大小决定地图表达地理实体内容的详略,对地理数据所表示的地理实体详略程度有影响。但GIS表达地理实体主要与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多少有关;GIS中地理数据的精度及其所表示的地理实体的详略程度,主要取决于原始地图或影像资料的比例尺。4.地理数据的分类与编码地理数据或信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只有将“现实世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才能使其在“信息世界”中有序地存储、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1)属性数据编码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相关的。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尺寸等。在GIS中,通常把这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的代码的方法和过程。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被计算机或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是计算机鉴别和查找信息的主要依据和手段。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而分类分级则是编码的基础。(2)分类编码的原则分类是将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分类是人类思维所固有的一种活动,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分类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可扩性、实用性、兼容性、稳定性、不受比例尺限制及灵活性等。(3)分类码和标识码分类码是直接利用信息分类的结果制定的分类代码,用于标记不同类别信息的数据。分类码一般由数字、或字符、或数字字符混合构成。标识码是间接利用信息分类的结果,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某一类数据中各个实体进行标识,以便能按实体进行存储和逐个进行查询检索。标识码通常由定位分区和各要素实体代码两个码段构成。分类码标识码2.1.2地理实体类型及空间关系1.地理实体空间基本类型及表示方法按空间分布特征,地理实体类型可划分为点、线、面、体。相应地实体的维数就有0、1、2、3维之分。地理数据根据点、线、面和体的划分来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专题特性。地理实体的基本类型及表示方法•点状:包括实体点、注记点、内点、角点、节点等。点有特定位置,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线状:包括线段,边界、链、弧段、网络等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在地图上它们以线状符号表示,在GIS中,看成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线或折线,由一系列的有序集坐标表示,并有实体长度、弯曲度、方向性等特性。•面状或体状:即多边形或多面体。呈面状分布,且其分布面积和实际形状轮廓能按比例表示。以面状符号表示。有离散型面状连续型面状实体在空间上每一点呈连续的区域分布,实体和连续型面状实体。离散型面状实体呈不连续的区域分布,连续型面状实体在空间上每一点呈连续的区域分布。•见教材表2.1注意: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往往由不同的空间单元组合而成。所以,复杂实体可由简单实体组合来表达。用点、线、面两两之间组合可表达复杂的空间问题。在地图上,通过地图概括或比例尺改变,实体维数的表示可以改变,如:“面(大比例尺的居民点)变到点(小比例尺居民点)”或“面(双线河)变到线(单线河)”。同样,在GIS中,实体维数的表示也是根据比例尺改变的,见图2.5所示。2.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拓扑关系、距离关系、方向关系拓扑(T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图形关系不变的几何属性,即“拓扑属性”,指的是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或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而“非拓扑属性”指两点之间的距离,弧段的长度,区域的周长、面积等。拓扑结构应包括: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界定(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1)拓扑关系定义指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空间数据点间的相互关系。即用结点、圆弧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等关系。或指虽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如将橡皮任意拉伸,压缩,但不能扭转或折叠)。(2)拓扑关系种类依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关联性、邻接性、连通性、包含性等。①关联性:指不同类要素之间,如图2.6中的结点(9)与弧段(5、6、3)关联,多边形(2)与弧段(3、5、2)关联。②邻接性:指同类元素之间,如多边形之间或结点邻接矩阵表达如图2.7所示。其中“1”表示邻接,“0”表示不邻接。③连通性:是衡量网络复杂性的程度,常用γ指数和α指数计算它。其中,γ指数等于给定空间网络体节点连线数与可能存在的所有连线数之比;α指数用于衡量环路,节点被交替路径连接的程度称为α指数,等于当前存在的环路数与可能存在的最大环路数之比。连通性常用于网络分析中确定路径或分析街道是否相通等。连通矩阵如图2.8所示,其中“1”表示连通,“0”表示不连通。④包含性:指面状的实体包含了哪些线(弧)、点或面状实体。图2.7邻接性表达图2.8连通性表达(3)拓扑关系表达GIS领域目前对于拓扑关系的表达普遍采用Egenhofer的9交叉模型。模型首先对线、面几何目标根据其拓扑功效划分三个部位:边界Y、内部Yo、外部Y-,然后通过这些部位的二元逻辑交运算,根据结果0/1(无交/有交)的组合值确定拓扑关系的种类,然后寻求对应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由于两实体比较三个部位的组合产生3×3=9种组合,因此称“9交叉模型”,通常采用3×3的矩阵来表示。如图2.9所示。图2.9面、线目标的拓扑部位表示(其中:边界Y、内部Yo、外部Y-)通过分析弃除矩阵中无意义的0/1组合,最后得到线与面目标的拓扑关系有19种,面与面目标的拓扑关系有8种,分别如图2.10和图2.11所示。图2.10线与面目标的19种拓扑关系表达图2.11面与面目标的8种拓扑关系表达(4)拓扑数据结构存储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如图2.12所示。结构存储表达如表2.2(a)~(d)所示。其中表2.2(a)是结点与弧段的拓扑关系。图2.12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5)拓扑关系对GIS空间分析的意义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GIS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为:第一,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它比几何关系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第二,拓扑有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利用拓扑关系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区域的邻接和相邻问题分析);第三,根据拓扑关系可重建地理实体,这对于虚拟GIS发展很有利。2.1.3地理数据、地理实体与图层在GIS中,地理数据是以图层(MapLayer或Coverage)为单位进行组织和存储的。一幅图层表示一种类型的地理实体,它包含了以一定的栅格或矢量数据结构组织的有关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地理实体的定位和属性数据,这些数据相互关联,存储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数据集(Dataset)。由于一幅图层反映某一特定的主题,因此,它又称为专题数据层(ThematicDataLayer)。图层表示法就是以图层为结构表示和存储综合反映某一地区的自然、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特征和过程的地理数据,这种方法实际上源自传统的专题地图表示法。专题地图主要用于反映某一主题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综合特征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专题地图来表示的。存储在GIS中的每一幅图层可看作是一幅反映单一主题现象的专题地图,但是,一个图层只能用于描述单一地理实体(点、线或面)。1.地理数据或实体分层基本原则和方法(1)在划分图层时遵循基本的原则有:①不同的图形对象类型存放在不同的图层;②基础地理数据作为单独图层;③依系统对各种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分层存放。(2)实施的方法:。①专题分层:每图层对应一个专题,包含某一种或某一类数据或实体。如地貌层、水系层、道路层、居民地层等。②时间序列分层:把不同时间或不同时期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层。如2000年和2005年福州林地数据就可存放两个图层中。③几何特征分层:把点、线、面不同的几何特征数据分成不同的层,如高程点只有位置,没有长度与面积;如道路、水系等,抽象成线,由点串构成,有长度属性;面状的水库湖泊等,不但有位置,而且还有面积、周长等属性。2、地理数据或实体分层的目的地理数据分层后便于空间数据的管理、查询、显示和分析等。主要目的为:(1)空间数据分为若干数据层后,对所有空间数据的管理就简化为对各数据层的管理,而一个数据层的数据结构往往比较单一,数据量也相对较小,管理起来就相对简单。(2)对分层的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时,不需要对所有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只需要对某一层空间数据
本文标题:第2章 GIS的地理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6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