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维定势—发挥创新思维的最大障碍概念用自己习惯用的、模式化的思考,把新问题纳入原有的思维框框之中,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思维定势——过去的思维影响着现在的思维。利弊分析思维定势对于处理常规性问题或日常生活问题是有利的。因为我们在处理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能不走或少走许多弯路,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利弊分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维,因为(1)创新恰好意味着脱离以往的程序、偏离常规,正好和习惯冲突。(2)可能削弱我们决策的能量,阻碍新点子、新观点的构想和出现。(3)也阻碍我们的交流、沟通的能力(4)阻碍对新知识的传播和吸收。“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看成是钉子。”拓展思维视角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就可以创造奇迹。思维一旦进入死角,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拓展思维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现形式从众定势权威定势经验定势书本定势从众定势及变革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一次“毛虫试验”:把一群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一个紧跟一个,头尾相连排成一圈。盘子中央是毛虫喜欢的食物,但毛虫沿着盘子爬了七天七夜,没有一个毛虫走出圈子而独辟新路,最终全部饿死于盘中。从众定势及变革从众定势就是服从大众,随大流,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别人怎么想,自己也怎么想,因此,从众不仅表现在行为层次,也表现在感情态度层次和价值观念层次。不许标新立异!枪打出头鸟!跟随(一)从众定势的形成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孤立的个体是不存在的。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为了维持群体性,就要求群体内的个体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从众定势的形成根源于此,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式:其一是社会学原因;其二是心理学原因;其三是社会的强化。由此可见,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及不断的强化,使多数人把从众作为行动指南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从众定势社会学原因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个人与个人之间总存在着差异性及冲突性,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为维持群体的相对稳定,要么是服从群体中的权威(如首领、宗教领袖、思想家)要么是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因此,这一生存的行为准则,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泛化和内化为普遍的社会实践准则和个人思维准则。心理学原因人内心都需要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对孤独的恐惧是普遍的心理。和他人不一致,意味着没有归宿感和认同感、意味着被孤立、饱尝孤独与寂寞,因此随大流,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人云亦云,不失为一种安全的处世原则,即使错了,也与多数人站在一起,“法不责众”,无需自己一人承担。社会的强化文化传统,尤其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强化的主要力量和方式。千百年来,统治者通过社会意识形态宣传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以维持社会的统一,铲除异端和言行独立的异已分子;同时心理惩罚也是社会强化的另一重要手段,一个从众定势弱的人,常被人讥笑为“古怪”,“不合群”,从而被人攻击和排挤。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小组中,有一个不合群的人,心理学家请这个小组推荐一名参加令人不愉快的惩罚性实验,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推荐那位“不合群”的人,而如果参加一次有奖励的实验,大家谁也不愿推荐这位“不合群”的人。事例1阿希测试:ABCD事例2松下幸之助:10%——太早50%——太迟20-30%——最佳!(二)从众定势利弊分析益处在于:从常规思维和日常生活领域看,从众定势的意义在于能合群,从而可减少心理的焦虑、孤独感,正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从而为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提供归宿感。(二)从众定势利弊分析从创造思维而言,从众定势不利于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如果一味从众,个人就不愿开动脑筋,也难有创新。我们难以忘记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思想的繁荣。而现代社会“文革”,这种全民族的从众闹剧,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甚至像敢于独立思考的张志新被割掉舌头,彭德怀、马寅初被看作走资派而活活整死的现代悲剧。(三)弱化从众定势的训练1.鼓励“反潮流”精神对于一个团体,一致通过、意见一致并不见得是好事,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从众定势”。(三)弱化从众定势的训练反潮流需要眼光和见识,更需勇气和冒风险的意识,甚至需要强大的人格魅力。你不妨做下列事情:①在公开场合反对某种观念②在公园或公共场所穿奇装异服(三)弱化从众定势的训练2.培养逆向思维冲破从众定势,要善于逆向思维,大家都这样做,我不这样做,大家都这样想,我偏不这样想。请你逆向思考:①考研热②出国热这是什么图形?(三)弱化从众定势的训练3.扮演“傻子”就是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以反语来揭示事件的荒谬悖理,自相矛盾。请您扮演一次傻子,论证:①吸烟的好处②下岗是件好事③经济萧条的益处吸烟的好处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科学实验表明,被动吸烟危害更大。与其让人害我,不如我去害人,最好让全家人都吸烟,老婆、孩子也不例外,免得至亲至爱让别人伤害,到那时老婆孩子也不再烦你、吵你,多么有利于家庭和睦和团结呀!中国有许多世界之最,其中最中之最是人口最多,如果我们都吸烟,最好在结婚生子之前就上瘾得癌仙逝,那么不用多长时间,中国的人口问题一定有明显改善,这不岂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多多吸烟吧,为解决我国人口数量过高多做贡献。吸烟还可减少小偷数量。你想,烟吸得我们肺痛,每夜咳个不停,小偷也就不敢光顾了。吸烟可为国家解决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吸烟搞活了多少相关行业:打火机、火柴、包装、商场、制药厂、医院、殡葬场……尤其是制药厂和医院,地球怕三废可从不怕香烟,我们的肺怕香烟,什么肺炎、肺气肿、肺癌,可医学在发展,文明在进步,终有一天香烟会取代毒品甚至会成为全民的健康运动呢?那时世界毒品消亡,人民抽烟大同,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我们可以潇洒地唱道“抽抽抽,抽呀抽,不死不罢休,哪怕我的心和肺黑不溜球”。为了显示中华文明古国的热情好客和悠久的吸烟国粹,我建议,今后我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只赠香烟,好猫表示关系一般,大中华表示正在发展,精品云烟表示关系良好,如果至交,就送“旱烟袋”,让他们吸得晕头转向,乐不可支,和我中华关系融融。权威定势及其变革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存在,在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宗教等领域,人们对权威普遍有尊崇之心,但如果这种关系演变为迷信和神化,处处唯权威是从,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与权威相违背,就大加鞭挞惩罚,这便是权威定势。(一)权威定势的形成权威不是生来就有的,思维中的权威定势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形成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教育权威;其二是专业权威;其三是社会的强化;其四是权威泛化。教育权威我们在动物园或马戏团中看到的动物表演,在我们为动物的精彩表演喝彩时,却不知这只是后天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行为正确奖励,行为错误受罚,如不服从训练员的意图,将是更为严厉的惩罚。因此不敢反抗、不愿反抗,最后根本不知道反抗,权威定势就形成了。教育权威人可以说是教育的产物,但是不能盲从盲信,不能丢失自我和创新!专业权威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越专业,以致于全才式的人物成为不可能,每个人只能在一个或几个专业领域有精深的知识,对其它领域则知之甚少甚至全然无知,因此,出于经济和安全需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就成为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和思维屏障。因此“引经据典”,拉专家作虎皮,几乎成为我们行为的基本方式。社会的强化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出于巩固自己政权的需要,扼制反判意识,常把统治阶级本身及其信奉的思想奉为神明和权威。如西方社会的《圣经》,中国社会的儒家思想、皇权意识,甚至连孔子的姓氏、皇帝的名讳,都被视为不可侵犯的神圣的权威。统治阶级有意地培植,进一步强化了我们思想中的权威意识。权威泛化把某一领域的权威和专家,不恰当地扩展至社会生活其它领域,此乃“名人效应”、“专家效应”,这种效应会进一步加剧人们思维过程中的权威定势。比如某位作家,文章写得好,就成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评价时装大赛、大谈儿童教育、担任大专辩论赛主席、为某个产品作广告……他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权威——别人这样认为,甚至他自己也这样认为。(二)权威定势的利弊分析在日常生活范围和常规思维领域,权威定势的积极意义在于可节省时间与精力。这非常类似于哲学认识论上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我们不必亲自去宇宙太空探险,听一听或看一看航天专家的报告和录像就可以;我们不必从头研究平面的空间特性,只需学一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就行……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借助专家和权威,为我们带来方便和真知!因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和权威大多都是经过长期的教育和专业的实践,在某一领域内有独到精辟的看法和见解,当然,前提是专家的权威性要建立在与自己利益无直接关系和专家的观点正确的基础之上。(二)权威定势的利弊分析从创造思维而言,盲目信从权威放弃独立性和创造性,正是权威定势的弊端,如果我们已习惯于听从权威,仰权威鼻息而生活,当失去权威时,常手足无措,甚至出现思想的巨大真空而无所适从。如近代科学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危机”,由于牛顿思维的权威性,洛伦兹在发现了时空可变性时却惊呼“魔鬼出现了,世界末日到了”而卧轨自杀;毛泽东逝世后,“失去舵手、领袖,航船向何处去”的那种全民族的精神空虚等。(二)权威定势的利弊分析难以忘记历史上的创新,总是从推翻权威而开始的:伽利略反对亚里斯多德,马克思否定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毛泽东发展列宁。如果没有“五四”的“打倒孔家店”,很难设想现代意义的中国将是什么,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标准”替代“两个凡是”,也很难想象今日中国在竟争日趋激烈的当代世界中会是什么样!尊敬权威,但不迷信和盲从,这就是我们的结论!(三)弱化权威定势训练弱化权威定势的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是以前的权威(时间)2.是外地的权威(地域)3.是其它领域的权威(权威泛化)4.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权威以前的权威(时间)任何权威都是时代的权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永久的权威.设想一下,二十年后的下列权威会怎么样?A:美国总统布什B:演员章子怡外地的权威(地域)任何事物都是特定的空间存在物,适用于某一空间的,不一定适合另一空间。美国的管理专家、公关专家、营销专家的意见,不一定适合中国,沿海的规划专家,不一定能规划好内地,解决城市问题的,不一定能解决好农村。其它领域的权威(权威泛化)当巩俐向你推荐“盖中盖口服液”时,当姜昆向你推荐脑白金时,当刘翔向你推荐摩托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他们是哪个领域的权威?他们的评价是否更有权威性呢?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权威即便是真正的专家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发表意见,他的意见也不一定就是权威,一位医学专家如果收取厂家的广告费而推荐某种产品,他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与其自身的利益相关。经验定势驴子背盐渡河,在河里不小心摔了一跤,那盐在水里溶化了。当它站起来时,突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后来又一次,它背着棉花过河。想起上次的经历,它走到河边的时候,故意跌倒在水中,结果。。。经验的狭隘性时空—主体—经验的时空狭隘性“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One’smeat,another’spoison”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类经验的有效运用范围,实际上是十分狭窄的。经验的主体狭隘性请在头脑中想一想以下这个问题:你面前有一张很大很大的正方形普通白纸,你把它从正中折叠,如此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一直折叠50次。请问,厚度将达到多少?一张普通白纸折叠50次之后,其厚度将增加“2的50次方”倍,也就是说,其厚度将达到5000万公里左右,比从地球到太阳整个距离的一半还要多。所以,这张纸无论多么大、多么薄,你都不可能把它折叠50次。每一个思维主体,不管经验多么丰富,从数量上说总是有限的,他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无穷多的。这样,当他面临自己所从没遇到过的事物或者问题的时候,他常常会手中无措,如果单凭已有的经验推断,其结果大多是错误的。“初生
本文标题:思维定势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9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