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姓名:李晓红学号:20112107022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其意义。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面。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以下我将对我国1998年——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一、199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表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二、1998——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图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仔细看来,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2003年的增长率最低,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但是,增长率始终没有低于10%,这足以说明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8——201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图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持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该系数若大于1,则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年,该系数是最大值,超过了3.5,此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到2004年达到最低值,其值低于1,之后缓慢上升,在2009年达到一个小高峰,2010年相对于2009年而言,下降幅度大,但是之后又出现了逐渐上升的态势。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图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指标始终大于10%,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始终是较大的。从1999年到2004年是处于下降的,自2005年开始,则是缓慢上升,并在2009年达到最高,高过50%,说明GDP增长的一半用于财政支出,2010年出现大幅度下降,之后又是上升的态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一个波动态势,但是,增长的年份多于下降的年份,并且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一)财政收入的绝对增长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22亿元、5252.82亿元、7110.91亿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万亿元以上。从增长率看,虽然在不同年份存在波动,但财政收入增长率呈加速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名义增长率从2006年的22.47%提高到32.36%,提升近10个百分点,实际增长率从2006年的18.62%提高到26.08%,此后,我国的财政收入逐年不断上升。这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需求能力根据瓦格纳等人的研究,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从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来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加,并没有伴随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相应提高,相反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改革开放初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完全失效,经济发展对中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无任何解释力。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与瓦格纳所观察的样本国的初始状态并不相同。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调动了千千万万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尤其是私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理所应当,整个社会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国家、政府满足这些需求。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由完全经济经济体制的庞大政府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补充性政府的转变之后,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管理的集中化以及劳动分工的专门化,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可以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活动的合理扩张是必然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这些都必然引致财政支出的进一步扩张。(三)城镇化的推动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张,这种需求包括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时候人们对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比较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明显小于城市公共产品的需求。随着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引致城市的拥挤和较强的外部性,从而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对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需求弹性较大的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引致更多的财政支出。(四)行政管理体制因素政府部门的特有性质决定了其天生具有不断扩大支出的需求,政府具有有一定的垄断性、官僚性以及非市场性,政府的各项行政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容易扩大支出而难以精简收缩;此外政府体制仍沿用传统的科层结构的官僚体制,层次分明,规章制度严格,很难引入竞争机制,效率的低下必然会引致支出的膨胀。此外,政府机构具有膨胀性,无论政府工作增加与否,或根本没有任何工作,政府机构人员数总是按同一速度增加。中国行政管理机构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双膨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机构的扩大必将更多地占用资源,而且导致政府运行成本增加,同时膨胀的机构本身容易产生低效率,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第三,政府机关公务员有扩大支出的动机。政府机关人员由于自身利益的追求,或者是出于享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的目的,或者是出于追求政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第四,政府层级过多也导致了财政支出的膨胀。我国政府多达五级,政府层级每增加一级,必然增加相应的行政管理经费,同时层级过多,必然增加交易费用,并导致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难以完全对应,即增加公共产品提供成本,又导致支出效率的低下,从而导致财政支出的相应扩张。(五)预算管理方式我国过去一直实行增量预算,即预算年度财政支出在上年财政支出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调整,一般是增加一定的比例,这种预算方式,必然导致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虽然,经过多次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我国也尝试零基预算,但是基本流于形式,实际预算中仍主要遵从增量预算理念。(六)贫富差距的扩大马斯格雷夫认为,如果政府旨在减少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那么随着人均居民收入的增加,转移支付的绝对值会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间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政府增加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支出,同时部分城市居民由于下岗面临生活困境、偏远地区居民生活的无法保障等,都要求政府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进而推动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四、对我国财政支出趋势的合理判断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将会继续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但是,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会有所放缓,并且财政支出重点将会有所改变,具体如下:1、为维护国家政权、主权完整、保证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对于行政管理与国防的支出仍旧是财政支出的重点;2、为了促使整个社会有较高层次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以及促进外部效应巨大的公共事业进步,国家将会在社会保障、科技、卫生、文化、医疗、扶贫等方面加大财政支出;3、对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会增大,例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支出;4、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国家对宏观经济还应有必要的控制,财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财力,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五、如何应对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1.、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廓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范围,以此作为市场和政府财政的分工范围。一方面政府坚决从私人商品提供领域退出,专注于公共商品和服务领域,另一方面,政府财政又必须把市场经济下本应属于财政职责范围内的公共商品和服务提供的职责承担起来,彻底解决“政府办企业”和“企业办社会”的双重错位,实现政府和市场职责的合理归位。2、转变理财思路。政府理财思路必须转到“以支定收”的公共财政理财思想轨道上来。这里的“以支定收”并不是“量入为出”的简单倒置——“量出为入”,而是立足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以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来确定政府职责,由政府职责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由财政支出规模确定财政收入规模。这里的“支”是由社会公众的代表——各级人大审议批准通过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支出,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客观的合理的社会公共需要规模相适应的政府实际支出,而不是政府部门自身确定的随意性的支出。这里的“收”是通过民主化、法治化的财政收入制度严格界定了的规范性收入,而非政府部门自身随意把握的收入。3、拓展和优化组合我国政府提供公共商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方式。公共商品提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应由政府所承担的公共商品的提供也不限于传统的财政全额拨款、建立国有企业和事业机构等少数几种方式,可供选择的有效方式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政府的职责应是根据不同事务的重要性及性质、公共商品的外溢性程度、政府所要达成的政策目标以及财政资源约束状况等选择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或将多种方式优化组合,以取得政府活动及财政支出的高效率。4、建立适度的公共支出规模控制制度,适度提高公共支出规模。根据我国目前公共支出规模较低而政府支出规模偏高的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政府支出规模,提高公共支出规模至合理区间。这就要求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取消制度外收支,将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提高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进而提高公共支出规模合理区间,将偏高的政府实际支出规模降下来。5、明确财政支出重点,围绕支出重点调整支出结构,因此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应重点用于政府应当而且有能力做好的公共商品的提供上,财政支出应优先保证纯公共商品的供给,对准公共商品(或混合公共商品)尽可能采取民间部门提供政府资助方式。6、废除公共支出资金分配中长期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各个政府部门可得到的公共支出资金。根据各个政府部门的不同性质,分别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分配各个政府部门公共支出资金的依据,优化各个政府部门支出结构,有效抑制各政府部门经费的不断膨胀,提高公共支出使用效率。7、强化财政支出的法治化,实施依法理财。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大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监管。各级政府必须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支出计划安排财政支出,违反预算支出计划的财政支出都属非法支出,应严加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轻则失去官位,重则承受牢狱之苦。其次,财政部门要被强力授权,使其能够及时阻止财政支出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财政部门一旦发现各政府部门财政支出中的
本文标题: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9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