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任秋红【民族精神耀中华】教案教学依据:依照国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三4.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1、领悟和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情感目标)2、能从多个维度深刻理解在当今新时期,国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由。(能力目标)3、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知识目标)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民族精神的作用板书设计:学情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丰富和发展基本内涵巨大作用形成于古代灿烂文明丰富和发展于近代和现代核心内容具体内容(拓展内容)历史角度现实角度未来角度作为初四毕业班的学生,若单论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应当说大部分的学生应该具有比较满意的水平了,当然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具有初四学生应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甚至还有些不及低年级学习能力和知识认知能力的学生。若论到初四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及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各显秋色:有不少学生心智不全、思想单纯幼稚,尤其受到当今西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地诱惑,再加之有些家长的不负责任地言行墨染,以及一些被金钱所使然的网路、图书、光碟等黑心宣传媒介地熏染,便不可避免得使得一些本来对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就了解甚少或淡漠的学生,就变得更加得无知和愚昧了,以至于在行动上不知如何做才是真正地爱国、才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的愚蠢之事。鉴于此,很有必要借教材所载内容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思品课程的宗旨,更是国家的需要。教学方法:情境问题法、活动引领法、谈话法、启发式讲解、分析、归纳等。教学策略:(1)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作用;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2)以史料和事实为载体,引领学生活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依据课标,深研教材,把好重难点,理清知识点及脉络。(2)依据教材,结合学情,设计教法和学法。(3)依据“三贴近”原则,收集相关史料和事例,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1)复习和巩固上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2)搜集与爱国主义相关或反映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或故事。(3)划分6个学习小组,以6——8人为一组,选出小组长。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作出评价。共和国巨变的表现?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个学生回答)(备注:提问以上问题,是因为原因中涉及到今天要学的内容)。————师根据生回答的情况作出点评,以激励为主。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导课:师出示大屏幕:————2012年8月15日,香港14名“保岛”人士成功登上我国“钓鱼岛”,而后被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抓扣,经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的严正交涉,最终日本政府无条件放人的实例……出示问题:(1)“保岛”人士的行为最主要的体现了什么精神?(2)他们的行为是否可取?————学生回答师总结导课: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他们的精神可嘉,但行为不可取。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其形成、发展、作用如何?又该怎样弘扬?等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明确,就是我们第七课要探究的内容,今天,我们就先来探究和学习第七课第一项:“民族精神耀中华”。板书:民族精神耀中华屏幕展出本项学习任务:(1)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2)能从多方面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切实知道并熟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伟大作用。3、学习新知,共同探究。活动引领一: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展示课前搜集到的爱国的名人名言或故事。————组际交流,全班共享。思考发言:通过同学们刚才交流的名言或故事,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情境材料一:文学战将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探究:鲁迅说的“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小组合作板书:中华民族精神自主学习层目一:课本P89——P91,自主或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中华灿烂文明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丰富和发展的?(3)简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自主学习伴随合作探究、发言师针对上述三问精简强化:(1)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过程中,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是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之中的,是中华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提升和结晶。(2)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中华古代文明,丰富和发展于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其余四个方面是核心的拓展和延伸)活动引领二:屏幕展示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的简要背景和内容探讨:(1)说说以上精神都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具体内涵?你有何感受?(2)它们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样的关系?(3)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什么作用?————学生合作探究师谈话式的强化及总结:(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容,但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备注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情境材料二:(1)“天宫一号”(2)我国派出的维和部队(3)抗击汶川地震讨论思考: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我民族精神的哪些具体内容?————小组讨论(备注2: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点评。此处的用意学以致用。一是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情感教育。)活动引领三:阅读课本P91的最后一段辅助材料(小字段)探讨: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小组合作探讨、发言生回答后,师展示图片:大禹治水、林则徐虎门销烟————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观点师归纳并板书: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从历史角度,看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情境材料三:(1)青藏铁路建成(2)我国“蛟龙”号深海下潜(3)第一艘航母下海(4)焦刘洋奥运会夺冠讨论:以上这些骄人成就是怎样取得的?谈谈对自己的感受和启发?—————小组讨论、发言师总结并板书:民族精神对内凝聚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从现实角度,看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备注3:师再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情境材料四:面对目前的总体小康和国泰民安,对今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第一种人:经过一番努力,现在可以说国富民强了,今后啊享享太平,过着舒服就行啦,不需要再革命加拼命了。第二种人: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国家也强大了,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差得远呢,我们全面小康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未达到,必须还得再拼命干!讨论:你赞成那种观点?说明理由。————学生自主或小组讨论、发言师总结回答并板书: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必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我们的宏愿。————从未来的角度,看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拓展探究:课本P93最后一段资料和问题,再结合老师给出的材料——————小组探讨师总结生的回答,简单分析,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民族全球化。4、例题解析,学以致用:大型史诗抗战剧《中国地》,2011年8月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在展现中华儿女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同时,蕴涵了深刻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思考。它作为一部抗日题材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和不屈的斗志,更传承着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国魂。在此剧中,赵家兄弟等每个人的身上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和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中“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国魂”是什么?其内涵?2、“中国魂”的魂力在哪儿?(备注:师与生再次温故做材料题的方法和技巧,略写)5、当堂同步练习: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现在()A.先有中华民族精神,后有中华文化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C.二者是相互区别,互不相干的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2.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勤劳勇敢精神()①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⑤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A、①②B、②③⑤C、③⑤D、②④⑤6、课堂小结:(1)盘点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2)谈收获或提疑惑。7、课下作业:(1)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观点。(2)收集我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3)写一篇学习本节课内容后的感想。(500字左右,择优贴在班报上,选做)8、课后反思:(备注:此项只有在授课后,才能做到)
本文标题:民族精神耀中华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2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