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1
1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课时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同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当代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盲目跟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2、学生的需要:如何针对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仅使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前布置自主探究题目:☆关于中华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中华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个领域的代表者是什么?☆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三、综合设计思路导入:齐唱歌曲《唱脸谱》,结合音乐课中学生们爱听乐唱的歌曲来导入,既可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又可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活动一:如数家珍一提起中华文化,你立刻会想到什么?以小组竞答的形式开展,启发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各种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文化”的场景之中。既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活动二:追踪溯源说了那么多,那你可知道他们的来历?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是什么?请你说说你的理由?意在启发、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来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力量,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相关链接:中华文化的表现。活动三:观察与思考教师出示阅读材料和图片:①站在2006年这个时间的点上,聆听WTO渐行渐进的脚步,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的到来,也看到一个更为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波的到来。今天,我们的同学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玩的是日本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耐克,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只有唐老鸭,蜡笔小新、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怎么!?2②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店中,开心进餐的儿童的照片;③随着《大长今》等韩剧的热播,“哈韩”风劲刮;④中法文化年、俄罗斯年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门,民族文化将何去何从?是否会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局面?文化的交融会不会消灭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呢?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只要我们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弘扬光大,那么,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多元文化的互相交融不仅不会消灭我们的本土文化,反而有可能在相互改造的过程中使之强化,得到创新和发展。全球化的过程,应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发展、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活动四:守护精神家园①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玷污中华文化的现象着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我们博大而精深的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可以“对广告文化的冷思考”为例,详见附录)②鼓励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积极向来我国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大力宣扬我们中华文化,做个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可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先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再请同学们说说,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教学中的困惑关注人文性,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外来文化汹涌而来的今天,青少年学生正经历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激荡面前做出选择的问题,而且,相对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更能为追求新颖,追求个性的未成年学生所接纳,他们否认传统,漠视传统,也因此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影响,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成长需要。第二课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一些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不着意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的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32、学生的需要: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和现实的,外来和本土的,进步和落后的,积极和颓废的。各种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地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如何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三、综合设计思路活动一:民族魂——踏寻先烈足迹1、你能踏寻先烈走过的足迹,说说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烈和他们光辉的事迹吗?2、鲁迅说“……,就是中国的脊梁”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活动二、民族精神之我见——你知道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吗?相关链接: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活动三、民族精神我传承——我的理想我的选择小组讨论:如何传承民族精神?四、教学中的困惑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生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努力去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来感动、感染和激励学生,以利于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感悟1、一节好课里究竟有什么?一节好课里究竟有什么?有学生和老师,有文本、授业和练习,有互动和生成……答案远远不止这些。“行万里路,历万端事,与读万卷书同等重要!”,生活如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将读“有字书”与“无字书”唤醒并融合,将课内与课外的障壁洞穿并贯通。我们不能经常考虑“我们做到了什么”,而是要考虑“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一节好课,就是要经常反躬自问:“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吗?“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这意味着:必须运用自以为“非”的思维方式,自觉反思那些自以为“是”的课堂教学。譬如,对于一味关注学业成绩,相对于如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对于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大剂量的应试型训练,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对未来、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对于唯考是教的功利壮举,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只有这样经常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才能境界更甚远,精神更丰实。2、寻找教学相长的新途径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沟通,沟通易,现在我们很多教师也都正在做,难在把握沟通的度。要么把自己放得太高,学生仰视你,不敢沟通;要么把自己放得太低,学生觉得你好欺负,拒绝沟通。尝试利用“作业”批改,将交流从口头搬到纸上,不知不觉中,就少了几分说教,多了几分宽容和谅解。老师可以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或权威,以平和的心态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观点上的碰撞。这种看似随意的交流,没有优美的文笔,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深的学问,但实则其中点4点滴滴都包含着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一颗拳拳爱生之心,蕴含着我们作为一名对学生负责的教育者,对生命、生活、教育思考的智慧火花。以书面的方式将教育的内容进行强化,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同时能让我们师生都有更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历久弥新,身体力行,持之以恒。3、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以古诗词、成语、典故、谚语为载体,探究哲理,使我们在文化的海洋里感悟“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原则。在探究中我们也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中,我们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附录:▲社会发展阶段的阅读材料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已连续3年保持10%左右增长。全国人均GDP1703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根据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的2004年我国GDP数据,2004年GDP总量达到159878亿元,增加2.3亿元。由此,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前移以为,成为第六,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2005年又可能超过英、法,排名第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法,调整后,2004年我国人均GDP从1276美元上调为1490美元,从世界排名第112位上升到第107位,2005年人均达1700美元,但仍在100名以后,人均只有全球的五分之一。▲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刘铮、杜宇)“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年均为8.8%,大大超出7%的预期值。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十五”开局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相对平缓。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5%,2002年为8.3%。作为应对措施,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效应的累积作用下,从2003年起,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突出表现在,投资需求高歌猛进,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不断回升,而消费需求趋旺。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一举跃升至9.5%,2004年继续保持这一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预计,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在9%或略高。▲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概况图表单位1978年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174772.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元316.051
本文标题: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2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