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四川师范大学教科法复习资料
四川师范大学教科法复习资料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研究者探究教育问题时特有的学科角度、研究指向或侧重点,是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特质所在。1、教育问题的特征:复杂性、整合性、二难性、开放性。2、教育研究是关于事理的研究,即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探究。它包含两大类型的探究:作为行事依据的研究,可称作基本理论研究;作为有效性和合理性改进的研究,可称作应用研究。3、教育研究的价值:科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的意义(改善教育实践、推进理论建设、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5、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如下类型: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承续性课题、再生性课题、热门性课题、创建性课题、开拓性课题。6、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1)发现问题的前提:首要前提是研究人员要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2)研究者具有好思索、不安现状的性格。(3)发现问题的具体策略:怀疑的策略(怀疑的依据:事实与经验、逻辑)、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类比与移植的策略、探究与体察的策略。7、确定课题的步骤与方法:(1)分析课题价值,确认研究的必要性;(2)考察主客观条件,确认研究的可行性,客观估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兴趣。8、文献检索的意义:文献可以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文献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具体的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文献可以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9、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确立合适的索引或修正系统的材料来源、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潜在的标题、有选择性地将材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对包含相关信息摘要或总结,并写出文献评论。(文献评论包括: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与当前研究有关的思路和方法、该领域研究者已做的工作)10、正式(课题)论证的内容:(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的方面;(4)分析研究的可能性、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5)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6)论证报告的格式、语句等写作上的问题。11、假设:假定性、科学性、明确性、可检验性。12、假设的作用:为研究活动指明方向、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可以提高研究活动的新颖度和预见性。(一个好的假设,是探讨教育问题、发现教育规律、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育研究的核心。)假设的类型:按照形成逻辑:归纳假设、演绎假设;按照性质和复杂程度: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13、研究变量:变量是与常量相对的概念,常量只有一个不变的值。变量则具有两个以上的值。当某一对象的组成成分间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并且可以操纵或测量,那么这些变化的特征就可以作为研究变量。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和条件的组合。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一种结果变量。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无关,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研究目的无关。但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14、研究方案的形成:确定研究对象(总体、分析单位);选择抽样方法;选择研究方法、手段;制定行动计划15、教育研究的操作性原则:客观性、操作性、公共性、检验性、系统性、解释性。16、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1)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力;(2)审慎解释研究成果;(3)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17、教育研究的综合式分类:性质: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目的:纯粹研究、应用研究;依据研究过程中描述和解释的不同方式:定性研究、定量研究。18、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注重不同教育事物、教育活动、教育行为的意义及其特性,而不关心它们在数量上的变化。优点:将研究对象置于复杂的环境因素中进行研究,涉及面广,形成开阔的视野,研究总是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量;缺点:样本数太小,有些研究缺乏普遍意义、缺少准确的测量和数量分析,研究结论的精确性较差,在指导实践方面,缺少可操作性。定量研究:关注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优点:可以得到较高的确定性结论缺点:在筛选变量、加权择优的过程中往往会损失部分信息。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环境”,干扰研究对象,影像测量的客观性,这是难以克服的缺点。一、教育观察法:1、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利用某种量表有计划地观察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教育现象,从而搜集信息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2、特点(优点):非言语行为、天然环境、纵贯分析。缺点:缺乏控制;样本数小;须获准进入、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3、类型:根据观察者对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的控制与否,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根据研究者是否让被研究者觉知,教育观察法可分为公开观察法与隐蔽观察法。根据观察研究者观察的过程结构性安排,教育观察法还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法、准结构观察法、非结构观察法。(P107)根据观察中对观察时间的取样不同,可分为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根据观察者是否亲身观察,分为直接观察、间接观察。此外,根据研究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活动之中,充任其中的角色,分为参与式观察法、非参与式观察法;根据对被观察对象信息收取的形式,可以分为定量观察法、定性观察法。(一)定量观察法:1、定义:是按照实现设计的一套明晰而严密的“计量系统”实施的观察;它也被称为系统化的、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观察。2、优点:能系统地、高效的获得大量真实的、确定的观察资料。容易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观察结果便于进行系统的定量处理和对比分析;缺点:对观察设计人员和观察者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观察过程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3、步骤: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方式、观察对象和记录方法;选择记录方式;训练观察人员;实时观察并整理资料。(二)定性观察法:1、定义:是研究者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观察对象所作的开放性观察。2、优点:可以了解更为真实的信息;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资料;可以进行多次观察;3、缺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4、步骤:确定观察范围;制定观察计划;设计观察提纲;实施现场观察;整理观察资料。二、教学调查:(一)问卷调查1、问卷的贴切性:研究目标的贴切性、问题对于研究目标的贴切性、问题对于调查对象的贴切性。2、问卷中易发生的措辞问题:一问多答、含糊不清、措辞水准、问题的抽象程度、诱导性问题。3、开放型问卷的优缺点优点:(1)可在没有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答案以及调查者希望了解调查对象认为哪种答案是恰当的情况下使用。(2)可在潜在地回答类型或答案太多以致无法全部列入问卷之中时广泛使用。(3)可是调查对象在无拘无束情况下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见,这样便可以使他们感到答案是自己作出的,从而增强其与调研者的合作意识。(4)特别可用于那些不能简化为几个小问题的复杂课题。缺点:(1)开放性的问卷设计的主旨是为保证所有确切的答案都充分详尽的被包含在调查结果中,但他无法排除相当多的无价值的不确切的答案。(2)得到的数据往往不是标准化的,容易因人而异并带有极大的主观色彩,难以编码,这将给调查资料的分析处理尤其是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带来巨大的困难;(3)开放型问卷要求回答者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与写作技巧,这样使得开放型问卷只能用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之中。在一些复杂的综合性极强的探究性研究中,开放型问卷问题太一般化,以致使难以明白他们的确切含义。(4)回答开放型问卷常会耗费调查对象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问卷回收率降低。4、封闭性问卷的优点:优点:(1)回答标准化,因而可以在不同地调查对象之间进行比较;(2)所问的问题及答案均具体而清楚,使调查对象易于回答,有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3)答案比较完整(在备有适当的答案的情况下),因而使得不相干的回答或无效答案降至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答案的可用度;(4)易于编码和结果处理,省时省力又省钱;(5)对处理一些敏感性问题的变量也有独到之处。5、问卷中的问题排列技巧:问题的排列应由易到难;对回答后面问题具有启发作用或奠基作用的问题可安排在前面;问题的排列应具有逻辑性;努力避免回答定势;按照回答的需要安排量度项目;将检查可靠性的成对问题分开;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宜放在问卷的后面、使问题活泼多样、决定是否使用“漏斗技术”进行排列。(二)访谈法1、优点:(1)灵活性强;访谈员可以根据访谈过程中具体情况来灵活决定诸如是否需要重复或进一步解释那些访谈对象不太理解的问题等。另外,访谈者可以为不同的访谈对象准备与之适合的一套问题,这就是的访谈调查法较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2)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由于有访谈员作为访谈对象的指导者,尤其是那些受过良好训练并富有访谈经验的访谈调查员,他们可以利用一些问卷或访谈提纲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3)可以克服邮寄问卷调查中问卷回收率低的缺点;(4)访谈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确定访谈对象的回答是否可信而有效。访谈中,访谈员可以与访谈对象单独交谈,这样便有可能直接观察访谈对象的非言语行为,从而判定访谈对象的回答是否真实可信。同时访谈员还可以通过巧问问题来鉴别答案的真实可靠程度。(5)可以控制问题的次序,还可以听到一些访谈对象的自发性观点和意见,使访谈员和调查主持者受到启发,从而使调查更加深入。缺点;费用多、时间长;标准化程度低;极易产生偏差;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访谈对象深思熟虑,不能保证受访者匿名,不能查阅有关资料以及易受环境干扰的特点。2、特殊类型的访谈调查:访问儿童:(1)注意儿童的年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2)注意处理好与儿童的关系;(3)应考虑到儿童的访谈经验和注意力的特点。电话访谈:优点:快、廉、保密程度高;缺点:抽样误差大、访谈时间有限。问卷事例:尊敬的老师:我们在进行一项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室体验的探究。请告诉我们你对“新课改”的看法和感受。你对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将保密。此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仅供研究参考之用。谢谢你的合作!请你在下列题目中,填入相关信息或选一项最适合您情况的答案(在选项上打“√”)三、教育实验1、定义: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并试图解释教育活动规律或某些教育内容、措施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2、优点:对因果关系的预见性、推理模式的完整性、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干预性、在时间维度上对事物变化的洞察力。3、局限性:有高度控制,带来的环境“失真”;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副效应;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四、教育行动研究1、定义:把行动研究的理念、方法和策略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2、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对于行动研究就有不同的划分结果。1、按照研究的侧重点分类,行动研究可分为:(1)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的探究;(2)行动者对自己时间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研究,前者研究的目的在于强调研究对于改善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实用价值。后者强调行动研究的批判性功能。2、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的反思看,行动研究可分为如下三类,(1)内隐式“行动中认识”,强调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反思时间日常行为,了解实践者“内隐于身”的知识。(2)“行动中反思”这不依靠现存的理论或技巧处理问题,而是针对一个独立的情形来思考问题。将目标和手段看←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根据彼此之间的需要进行相互调整、思考不脱离实践的事物,所有的决定都一定会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推进自己对事物的探究。(3)“对行动进行反思”研究中参与者明白地用口语建构或形成知识,把自己“抽离出”行动情境,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虽然这样的研究会减缓研究者自己时间的速度,干扰事件的流畅性,但是,这样做会促使研究者对自己行动细致分析,有利于研究者对自身实践的清醒认识,有利于实践者的反思。3、根据参与行动研究的主体及主
本文标题:四川师范大学教科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5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