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五种柱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姓名:吉大浩子学号:20094151XXX班级:09环艺一班指导老师:刘老师传统意义上的柱式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公元前1350年左右的埃及。在通往金字塔基部的神殿上。希腊人在建筑上的“柱式”也为神庙建筑的所有成分界定了理想的比例,它依据的是数学的比率。在公元前4世纪,受在意大利境内的希腊城邦影响,罗马人已经使用柱式,并且创造了一种最简单的柱式,即塔斯干柱式。公元前2世纪,罗马文化希腊化了之后,柱式广泛流行。以后,匠师们为了解决柱式同罗马建筑的矛盾,发展了柱式。埃及卡纳克阿蒙神庙多柱式大厅的圆柱,与人体相比,其尺寸大的惊人,这是为了显示在太阳神面前的微贱。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有运用地方特产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天然混凝土由火山灰、石灰、碎石构成,凝结力强,坚固,不透水。早期的柱式都是使用石灰石作为石柱的材料,到了古典阶段开始使用大理石作为石柱的材料,相对于石灰石的石柱,大理石更加的质地细腻,比以往常用的石灰石更易于精雕细刻,使建筑显得端庄匀称。古希腊柱式:柱式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有时只包括前两部分。檐口、檐壁、柱头等部位常有各种雕刻装饰,各部分交接处常有各种线脚。古代罗马对古希腊柱式的继承、发展与完善。五种柱式:塔斯干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组合柱式的发展解决了柱式与拱券结构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和连续券。希腊三种柱式罗马五种柱式卷杀:比如一棵圆柱上下一样直,就会使人感觉中部稍细,所以要使柱身向上三分之二的地方稍稍鼓起,再逐渐向内收缩。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特点: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的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阿法亚神庙宙斯神庙产生于地中海东部的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胜利女神雅典娜神庙科林斯柱式是一种华美的变体,它与爱奥尼亚柱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柱头,装饰着一排排优雅的毛茛叶,从毛茛叶中生长出弯曲的涡卷。万神殿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科林斯有位小姑娘不幸夭折,家人在她的墓地上放了一只盛着玩具的篮子,凑巧这个篮子正置于一株茛苕的根茎上。春天茛苕的新枝从篮子的两边长出来,形成了涡卷形曲线。雕刻家卡利马库斯偶然路经此地,注意到了篮子与茛苕的这种结合很诱人,便将它描绘下来,于是有了科林斯式柱头。塔斯干柱式是多立克柱式的一种简化形式,塔斯干式圆柱的柱身不开槽,下部有柱础,柱高为底径的7倍,柱身为6倍,柱头和柱础各为0.5倍。因为这种柱式十分壮实,所以常出现于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多层建筑的底层。塞盖斯达的神殿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根据新的审美要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造和发展。他们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广泛用来建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建筑物﹐并且创造了一种在科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尼柱头的组合式柱式。名称部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柱础无柱础有柱础有柱础柱径柱高比1:4—6比例粗壮1:9—10比例修长1:10柱身凹槽20个尖齿凹槽24个平齿凹槽24个平齿凹槽柱头简单的倒圆锥、粗壮有力两个涡卷、优美典雅毛茛叶饰组成、纤巧华丽檐部高大厚重(1/3H)轻巧(1/5H)纤巧(1/5H)整体仿男性,威武雄健仿女性,柔美秀丽借鉴爱奥尼亚装饰性强评判一座建筑的艺术价值,涉及到理解建筑师们如何使用各种设计要素。一座建筑能否出类拔萃,要看如何处理诸如细节、工艺、材料、比例、功能、表面色彩和材质与环境、空间和光线的联系等因素。一座好的建筑,必须具备三种品质:功能、结构和美。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献给雅典的保护女神雅典娜的,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历代西方建筑师的朝圣地。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蒂诺和卡里克利特。帕特农神庙是多立克式与爱奥尼亚式的完美结合。多立克式历经数百年的推敲,在比例与视觉微调上以达精致优雅的境界。建筑师伊克蒂诺将爱奥尼亚柱式引入室内,因为那细长的柱形与典雅的线条,十分适合屋内装饰。帕特农神庙以其垂直线条与水平线条的平衡,表现着黄金分割和希腊哲学中理想的均衡。胜利女神庙在雅典卫城西南角的高高石座上,还立着一座袖珍型小神庙—爱奥尼亚式的胜利女神雅典娜神庙,建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末期。它虽然规模不大,但典雅端庄,晶莹剔透,极其优雅。圆柱上开有深深的凹槽,冠以硕大的涡卷柱头,与平整光洁的大理石墙面形成对比。这座小神庙对后来的爱奥尼亚式神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万神殿万神殿内部万神庙内部墙面万神庙内部墙面分为上下两层,都采用大理石贴面,还设置了壁龛和壁柱装饰。上下墙面层的壁柱尺度形成鲜明对比,底层柱高大粗壮,而上层柱矮小纤细。这种对比性很强的设置将内部空间衬托得更加高大。万神殿内部墙体立面图。罗马斗兽场这座斗兽场是为了纪念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而兴建。从公元72年开工建造,到公元80年完成,历时8年,动用几万名战俘,所用材料全部是水泥和砖石。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外墙高49米,相当于12层的高楼;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中央舞台也有86米长,57米宽,观众席由接近舞台的贵宾席到顶层的群众席共分30余排,全场可以容纳近五万人数的观众。围墙共分四层,下面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塔斯干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层中,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有一长方形拱门,三层共计80个拱门,每个拱门相连一个通道。第四层装饰比较简单,仅有长方形的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上方有天蓬,可以用来遮阳。君士坦丁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细部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凯旋门是古罗马为纪念对外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出于炫耀功绩的需要,凯旋门通常都建造得相当雄伟。早期的凯旋门只有一个圆拱,后来发展成为两个小圆拱中间一个大圆拱的样式。凯旋门的三段式结构也成为一种经典的建筑布局结构,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成为一种经典样式而被广泛使用。哈德良别墅连续拱券渡渠比萨斜塔林肯纪念堂白金汉宫美国财政部卢浮宫隆尚宫白宫广东海关柱式的趋向华丽、细密又是和罗马奴隶主漫无节制的追求豪华浮艳的审美趣味相关。因此,柱式往往装饰过分,甚至有把额枋都布满浮雕以至损及结构逻辑的。罗马柱式一般失去了希腊柱式的典雅和端庄,并且多数已不是结构构件,也不再是建筑风格的赋予者,而仅仅是一种装饰品。
本文标题:五种柱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6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