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在第二学期。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正常人体结构》、《医用化学》后续课程有《基础护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四、设计思路《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医学知识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五、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常见病原生物的种类和主要生物学性状;(2)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传播途径和特异性防治原则;(3)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和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基础知识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基本应用;(4)掌握病原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操作基本要求,建立无菌观念,为掌握护理操作技术打下基础;(5)能初步辨认常见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6)能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7)能了解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相关概念;(2)会做简单的病理分析。(3)能初步辨认常见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4)能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5)能了解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理论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3)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5)培养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六、参考学时48,参考学分3七、课程内容1.课时分配表序号项目/单元内容学时分配1医学免疫学基础122病原生物学36总学时482.项目/单元设计单元内容1: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学时10实训学时2学习目标: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球蛋白的概念,组成,结构和特点。◆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的概念与功能;◆掌握抗原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组成、结构特点;◆掌握免疫应答的几种方式;◆掌握抗感染免疫的类型和特点;◆能熟练使用微生物检验用品,掌握免疫学试验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能撰写检验报告,并根据检验结果对微生物的种类做出判断;◆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良好作风;◆具备刻苦勤奋、认真严谨、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法一、学习内容1.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医学免疫学的发展简史(2课时)2.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课时)3.补体系统,免疫系统(2课时)4.免疫应答、超敏反应(2课时)5.免疫学的临床应用(2课时)多媒体讲授二、实训活动实训:掌握血凝试验反应原理及方法(2课时)微免实验室实验教学单元内容2:病原生物学理论学时28实训学时8学习目标:掌握细菌的基本知识,细菌的生理及消毒、灭菌。◆掌握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生理及消毒、灭菌、细菌的感染和免疫等相关知识及实验革兰染色、细菌的接种、细菌的分布;◆掌握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属的各相关要点;◆熟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各相关理论知识,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各相关知识;◆人体寄生虫总论、线虫、吸虫、绦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各相关知识。认识医学蠕虫的成虫及虫卵观察医学原虫、节肢动物形态观察;◆能进行各种食品的采取、送检、正确填写抽样记录;◆能熟练使用微生物检验用品,掌握微生物检验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能撰写检验报告,并根据检验结果对微生物的种类做出判断;◆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良好作风;◆具备刻苦勤奋、认真严谨、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法一、学习内容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课时)2.细菌的生理及消毒、灭菌(2课时)3.细菌的感染和免疫(2课时)4.球菌(1课时)5.肠道杆菌、霍乱弧菌(1课时)6.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属(1课时)7.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课时)8.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课时)9.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课时)10.呼吸道病毒(2课时)11.肠道病毒(2课时)12.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2课时)13.人体寄生虫总论(1课时)14.线虫(2课时)15.吸虫(2课时)16.绦虫(2课时)17.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1课时)多媒体讲授二、实训活动1.实训1: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2学时)2.实训:2: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实验(2学时)3.实训3:线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2学时)4.实训4: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2学时)微免实验室实验教学八、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建议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相结合。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实验室教学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护理技能;三是直接为实习及将来的工作做准备。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2.师资条件要求要求教师在医院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岗位能力,具备双师素质。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完成本课程需要教学教案、授课PPT课件、课程试题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视频资料。实训室要求:(1)学生实验室1间:30台显微镜、2套多媒体投影设备,还有恒温培养箱、水浴箱、离心机、电泳仪等多台。(2)实验准备室1间:配有普通冰箱、恒温培养箱、厌氧培养箱、电光天平、电子天平、恒温振荡器、酶标仪等。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1)本课程选用教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尚少梅,王岚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本教材内容生动活泼、能突出专业特色、通俗易懂重点明确便于掌握。(2)视频动画建立视频动画库,包括教师授课、学生实训、技术服务等。动画资料包括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等。(3)多媒体课件开发形式多样、与课程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供教师授课使用并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九、教学评价理论考核以掌握内容为主,熟悉内容为次,关注当前社会流行的重大疾病的病原。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等,考核学生对常见病原生物与面积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主要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并且附下表:考核形式考试(理论)考核组织方式成绩评定方法权重平时考核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30%理论考核考核学生对常见病原生物与面积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70%
本文标题:《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7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