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新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_doc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讨论、实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器材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同学们看课本上两幅图比较帽子高度和帽檐的直径长度,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面积。凭感觉不可靠,得用测量仪器或工具。基本测量长度和时间。二、新课教学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2、长度的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备注: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思考: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古(日晷;沙漏)钟表、停表2、时间单位:秒S常用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测量1、测量的工具: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米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二、时间的测量: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单位:秒.符号“s“。常用:时(h),分(min)三、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1.2运动的描述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讨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教学器材多媒体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二、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哈雷彗星、奔驰的猎豹、蜗牛,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都在运动.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备注:(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1.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教学反思:参照物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1.3运动的快慢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比较、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器材多媒体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资料:“龟、兔赛跑”的片断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m决赛的盛况.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3.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引入比值定义的方法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备注: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v=ts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练习1: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练习2:(1)10m/s=______=_____=______.(2)36km/h=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利用书中的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解:由公式v=ts可知运动员的速度为:v1=ts=sm11100=9.1m/s摩托车的速度:v2=40km/h=40×hkm11=40×sm3600103=11.1m/s因为v2v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解:由v=ts得:t=vs=hkmkm/1041463=14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h.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例题3、课本2.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师]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ts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km,求火车的速度.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ts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平均快慢程度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1.4测量平均
本文标题:新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_doc下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7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