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作-(共42张PPT)
第3部分写作专题7写作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主题1教育与成长[课标全国Ⅰ2016·18,60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剥笋抽丝法有些作文题的材料,是以形象的画面(如漫画)或生动的描述(如寓言、故事等)为主体的。面对这样的材料作文题,审题时要抓住本质,必须有一个概括与抽象的过程。而这个概括与抽象的过程通常是有层级的,一般经过两三层的概括与抽象才能接近材料所反映的本质。以此题为例,把握漫画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需要三个过程。首先,画中的100、55、98、61可概括为“分数”,脸上的唇印和手掌印可分别概括为“肯定、奖赏、表扬”与“批评、处罚、责备”。其次,进一步把“分数”抽象为“评价标准”,把“肯定、奖赏、表扬”与“批评、处罚、责备”抽象为“教育方式”或“评价机制”。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教育中的评价标准、评价机制、方式方法等问题。如此剥笋抽丝,就抓住了题目的关键。反常合道法一般来说,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有新颖之处,出人意料,但细细思量,往往又在情理之中。这些“意料之外”,是材料吸引人的地方;意料之外暗含的情理,也往往是材料的核心之处。所谓反常合道,指写作上运用不合常情、常理的表现来反映更为真实、本质的内容。从审题的角度来讲,则是指要抓住材料中的反常之处,深思其背后的原因,如此就能挖掘出材料所蕴含的深意。在这则材料中,考满分受表扬,不及格就挨惩罚,这倒常见;而考了98分被掌掴,考了61分被亲吻,却是不合常情的。由家长或教师的表现可以看出社会对待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的态度,这折射出社会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单一性、绝对性,对教育本质的错误认识,以及无法辩证看待进步与退步等问题。参考立意对待失误应宽容最好的教育是温和的,而不是苛责的“唯分数论”不可取正确对待进步与退步标准因人而异,绝非有失公平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主题2素养与培养[课标全国Ⅱ2016·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提示入手法审题的依据是材料,依材料而审题才不会如盲人摸象般片面肤浅。这道题目由四部分组成:题干、材料、提示语和要求。这四部分的分量并不对等,但凡题目中有提示语的,提示语最为关键,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命题者对考生写作的具体限定。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提示语即写作的任务型指令。就本题的提示语而言,“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是写作的根本内容,“自己”二字意味着作文内容必须来自考生的亲身体验;“比较上述三条途径”是写作的角度,“比较”二字表明了考生作文时要有理性的分析;“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强调了文章要有观点(即“看法”),要有根据(即“理由”),“你的”二字突出文章的鲜明、独特、个性化。根据这些提示限定的内容和角度进行写作,才是合乎要求的,否则,漫谈“语文素养”或“提升语文素养”,多少有点隔靴搔痒。断其一指法一般而言,有些作文题明确提出了多个写作角度,这几个角度又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当然,考生可在比较中辨明其中的主次,但这属个人观点),这时,如果平均用力,每个角度都写一通,弄不好每个角度都说不透彻,文章说理显得不痛不痒。与其泛泛而谈,不如在与其他角度比较的基础上,集中一个角度,谈深谈透。何况要求中一般都明确提出“选好角度”,那么,什么叫“好”?所谓“好”就是指自己感受最深的、体验最深的、思考最深的角度。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有内容可写且能写出深度的角度。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审题时要“选好角度”,不妨“断其一指”。立意参考立意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提升自我课堂教学,涵养心灵课外大量阅读浩瀚书海出真知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之本社会生活实践躬行出素养在生活中学语文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主题3规范与创新[课标全国Ⅲ2016·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矛盾分析法如果题目给出的材料是一则故事,很多考生就会觉得审题容易。这其实是一种错觉。故事看似简单,读完也会有完整的印象,但故事背后的主要意旨考生未必能准确把握。故事可能牵涉到很多人物,故事本身的情节也可能有些复杂曲折。这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根据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情节乃至某个细节来把握意旨,看上去这意旨是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但没有综合材料的全部内容,便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尤其当题目的要求中有“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字样时,片面审题立意就不能称得上“切合题意”。“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可采用矛盾分析法,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故事意旨。如这一则材料中,涉及的人物有小羽、造假者、政府有关部门、团队,而故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研发获得专利——批量生产——出现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公布流程标准——规模越来越大——不断创新。不难看出,小羽与造假者是主要矛盾的双方;而公布流程标准是实现故事反转的主要事件,借此实现了矛盾的转化。由此来看,通过规范来保护创新成果,通过共享来实现共同富裕,是这则故事倡导或体现的主旨。披沙拣金法很多考生审题时喜欢抓关键词,但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关键词?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考生,如根据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来确定,或者找准主旨句并从中挖掘中心词语。不过,抓关键词法更适合对议论性语段的把握。如上述这个故事,可以提取的关键词有“创新”“规范”“标准”“团队”等,但严格来讲,这些词语都不属于核心词语。抓核心词语需要披沙拣金,即从一堆词语中筛选出最为关键的词语,有时还要稍加打磨。比如上述故事中的“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最为关键,它旨在突出小羽敢于分享、以德报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精神和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这才是材料中的“金子”。参考立意小羽•创新观念,推动发展•守利不前,分享共赢•漂黑守白,坚守清立政府•规范市场,为创新护航•规范是和谐发展的基石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主题4人情与法制[课标全国Ⅰ2015·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指令导向法对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明确命题者给的指令有哪些最为关键。这些指令包括写作者、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文体等方面。如本题,写作者是“明华”,考生可结合自身成长经验,将其设定为一名高三毕业生,借“明华”之口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写信的对象是“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其他相关方就是材料中提到的警方、网友、媒体等;写作内容是“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即表达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写作文体是书信,要符合书信的格式与语体要求。审题时抓住这些指令,就把握了这道作文题的基本要求。舍主求次法一般来说,抓住材料的主体,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审题的关键,这叫舍次求主;但有时,命题者想在内容范围上有所扩大,同时也有潜在的给内容划分层级的想法,以考查考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时,舍主求次无疑会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考卷中独树一帜,从而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本题,从人情与法制的角度立论,当然是正确的,而且,这一角度也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但是,对警方行为的看法,命题者给了“点赞、质疑和讨论”等不同评价。这意味着如何评价警方的行为,乃至如何评价网友和媒体的行为,人们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考生如果能从这一角度入题,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一定会得到阅卷者的好评。当然,前提是你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参考立意•写信法规严于私情•法理不外乎人情给小陈写信•细心谨慎保平安•敬畏生命给老陈写信•保护隐私是一种道德•执法者对违法者的批评,应考虑社会效果给警察写信给网友写信•规则无可置疑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主题5位置与价值[课标全国Ⅱ2015·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多中求一法从题目看,这又是一道多角度材料作文题,多角度并不意味着可以借题发挥,无限延伸。虽然角度的开放性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但命题者总有一个核心观点,约束着各个不同的角度。如本题,三个人代表着三个不同领域——科研领域、技工领域、艺术领域。不同领域的价值表现肯定不同,不同人的认识与评价也迥异,但是命题者希望你找到的是他们的风采,“风采”正是“一”的所在,是写作的出发点。显中求隐法一般来说,考生容易抓住材料中显性的观点,但隐性的内容常常是抓不准的,这需要考生深入挖掘,只要多想一步,就可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如这则材料,命题者提出:“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就意味着三人可能都有“不风采”处。如果选定了某一人,如何表述潜在的“不风采”处,是写作深入的关键。比如,选定老王,只有正确看待他的焊接工作、他的文凭等,才能化“不风采”为“风采”。参考立意大李•敏思创新,最具风采老王•匠人精神,别样风采•爱岗敬业,平凡亦精彩小刘•美在热爱生活•美在品味自然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主题6规则与突破[课标全国Ⅰ2014·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对立统一法高考作文特别强调对辩证思维的考查,近年的作文题都有向这个方面引导的趋势。表现在作文材料上,就是有两种行为、两种现象、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这个特点,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它隐含着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但又不是纯粹地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是在合理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的赞成与反对。如本题,规则与突破规则就成了对立的双方。肯定规则,同时又要指出规则不是僵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作-(共42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7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