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临床免疫检查479页PPT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高惠英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免疫功能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细胞免疫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检测病毒性肝炎病原标志物检测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免疫检测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法(RIA)被动血凝法(PHA)颗粒凝集法(PA)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免疫双扩散法(ID)流式细胞术(FCM)一、免疫功能检测(一)血清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immunoglobulin,Ig)由浆细胞合成分泌具有抗体活性的一组球蛋白存在于血液、体液、外分泌液、细胞膜据功能和理化性质不同分五大类IgGIgAIgMIgDIgE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IgG含量最多,占70-80%,唯一能通过胎盘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IgA分两型:血清型,分泌型分泌型机体局部免疫(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起更重要作用IgM分子量最大占5-10%。初次免疫应答的Ig,最早出现的IgIgE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血清中含量最少约0.002%与过敏原测定相关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1.IgGIgMIgA均升高:见于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IgE升高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相关2.单一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3.免疫球蛋白降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血清M蛋白—单克隆Ig由单克隆B细胞增殖产生临床意义提示单克隆Ig增殖性疾病,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等(二)补体(complement,C)检测补体是一组具酶原活性的糖蛋白九种成分C1-C9参与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介导病理性反应补体功能下降、成分减少可用于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检测反映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程度补体C3含量最多是经典和旁路途径被激活的关键物质补体C4功能较多经传统途径活化促进吞噬中和病毒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补体C3C4临床意义增高: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传染病等减低:各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SLE、RA等自身免疫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AIDS、重度营养不良症、遗传性补体缺乏症补体C1q检测意义增高:骨髓炎、痛风等减低:SLE、MCTD、重度营养不良等(三)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测定T细胞数量)T细胞转化试验(体外测定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CD3+、CD4+(TH)、CD8+(TS)、CD4+/CD8+(FCM):检测AIDS、血液肿瘤分型、自身免疫疾病(三)细胞免疫检测临床意义CD3+(总T细胞)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RACD3+/CD4+(TH)降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用免疫抑制剂者CD3+/CD8+(TS)降低: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疾病CD4+/CD8+比值增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病毒性感染CD4+/CD8+比值降低:艾滋病、恶性肿瘤复发(三)细胞免疫检测B细胞浆细胞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Ig分子)的细胞CD19等单克隆抗体测定B细胞数升高见于急性白血病降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化疗和免疫抑制剂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测定判断机体抗肿瘤、抗病毒的指标(四)细胞因子(cytokine,CK)检测-CK为免疫调节性小分子多肽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测定ELISAPCR技术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受体免疫应答、抗病毒等作用肿瘤坏死因子抗感染效应、抗肿瘤作用干扰素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控制细胞增殖二、自身抗体检测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常见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血清学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1、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缔组织病(1)抗核抗体ANA——定义ANA:指抗细胞核成分(DNA,RNA,蛋白质和酶)的抗体。ANA是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ANA谱:针对不同成分,构成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antibodies,ANAS)。有助于CTD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判断疗效及预后。(2)按抗不同靶抗原成分抗体分类抗单链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抗核仁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DNA抗体ANAS分类抗组蛋白抗体抗ENA抗体(3)抗核抗体检测原理+复合物抗原抗体底物(抗原)被检血清(抗体)+第二抗(4)检测方法及荧光图谱:间接免疫荧光法IIFHep-2细胞(人喉癌细胞)作抗原底物,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方法是金标准均质型又称弥散型,染色质均匀一致,此型与抗ds-DNA、抗组蛋白抗体和核小体抗体有关。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点型又称颗粒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斑块状,此型与可溶性核抗原抗体有关。膜型又称周边型,荧光染色在核周围,此型与抗纤层蛋白和抗ds-DNA抗体有关,多见于SLE,特别是狼疮肾炎患者。核仁型仅核仁着染荧光,此型与针对核仁内的RNA多聚酶抗体、抗Scl-70和PM-Scl抗体有关。多见于SLE、SSC患者。(5)ANA临床意义:筛选实验A.出现于各种结缔组织病中SLE95%、SS20-60%、RA20-50%、SSc30%、PM/DM20-30%、MCTD99%B.出现于其它恶性疾病中,往往是低滴度阳性,如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等。C.核型的意义:均质型和膜型提示抗ds-DNA阳性,斑点型提示抗ENA阳性。表ANA在某些CTD中的阳性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95-100%非活动期80-100%药物性狼疮(DLE)95-10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95-100%硬皮病(SSc)70-90%干燥综合征(SS)60-80%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40-60%类风湿关节炎(RA)30-50%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20-40%CTD疾病ANA阳性率2.抗ds-DNA——对SLE高度特异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特异性达95%,敏感性仅70%与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相关提示肾脏损害3.抗Sm抗体——SLE标记抗体特异性达99%,敏感性仅25%可作为回顾诊断与活动无关4、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RF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抗人IgGFc段的自身抗体。分型:IgM;IgG;IgA;IgD;IgE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类风湿因子临床意义主要出现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敏感性70%,特异性60%。高滴度病情活动,有关节外表现时滴度高可出现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也可呈阳性。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不特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血清学自身抗体RF(类风湿因子)APF(抗核周因子)AKA(抗角蛋白抗体)抗CCP(环瓜氨酸肽)抗体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小血管炎胞浆型cANCA(cytoplasmicpattern)核周型pANCA(perinuclearpattern)ANCA主要靶抗原cANCA(cytoplasmicpattern)-蛋白酶3(Proteinase3,PR3)pANCA(perinuclearpattern)-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ANCA临床意义诊断系统性血管炎C-ANCA对WG高度特异(95%),且和活动相关抗PR3抗体P-ANCA可见于多种疾病:MPA、CSS等血管炎和其他继发性血管炎等抗MPO抗体6、其他组织和细胞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PBC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综合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疾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重症肌无力抗平滑肌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三、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检测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有助于:肿瘤诊断、疗效、监测复发、预后评估1、甲种胎儿球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胎儿血浆中AFP值可达3000μg/L,周岁婴儿浓度接近成人水平,一般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低于20μg/L。甲胎蛋白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癌AFP300μg/L(2)生殖腺胚胎癌,胃癌,胰腺癌AFP也可升高(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00μg/L(4)妇女妊娠3个月后开始升高,7-8个月达到高峰,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癌胚抗原是由胎儿早期的消化管及某些组织合成的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连续随访检测。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和肺部疾病轻度升高。吸烟者及肾功异常者。3、其他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前列腺癌(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糖链抗原19-9胰腺癌(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卵巢癌癌抗原242CA242胰腺癌、结肠癌、胃癌四、病毒性肝炎病原标志物检测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免疫检测A病毒性肝炎HepatitisVirus肠道传播肠道外传播F,TTV?其它ENANBBDC病毒性肝炎-背景G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肝炎病毒(HepatitisVirus)主要7型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庚型肝炎病毒(HGV)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传染源粪便血液/血源性物质/体液血液/血源性物质/体液血液/血源性物质/体液粪便传播途径粪-口经皮肤/经粘膜经皮肤/经粘膜经皮肤/经粘膜粪-口慢性感染否是是是否病毒性肝炎类型ABCDE基因组类型ssRNAdsDNAssRNAssRNAssRNA(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经粪---口传播,可爆发流行,病后免疫巩固。不转变为慢性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和HAV-RNA测定与发病前两周即可于血中和粪便中检测,对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2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IgM阳性是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提示甲肝感染期;IgG阳性是恢复期指标,终身存在。(二)HepatitisBVirus(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估计全球半数以上人口已被HBV感染过,5%的人口为HBV慢性感染中国: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的检出率达9.8%HepatitisBVirusHBVvirionTheinfectiousvirioniscalledtheDANEparticle.BothcomprisedofHBsAgHBVnomenclatureHBV:hepatitisBvirusHBsAg:hepatitisBvirussurfaceantigenHBsAb:hepatitisBvirussurfaceantibodyHBcAg:hepatitisBviruscoreantigenHBcAb:hepatitisBviruscoreantibodyHBeAg:hepatitisBviruseantigenHBeAb:hepatitisBviruseantibody抗原组成1.--HBsAg位于病毒表面,是一种糖蛋白4种亚型(adr,adw,ayr,ayw)欧美国家:adw我国汉族:adr我国少数民族:ayw判断HBV感染的指标之一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抗原组成2.--HBcAg位于Dane颗粒核心部分
本文标题:临床免疫检查479页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7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