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种子的寿命和劣变衰老Seedlongevityanddeterioration种子寿命的概念与差异种子寿命:种子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平均寿命(半活期):种子发芽率从收获后降低到50%的时间。利用年限: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农用种子规定最低发芽率要求(80-90%)的期限。种子寿命的差异性长命种子(15常命种子(3-15短命种子(3种子寿命的影响因素1、种子特性(遗传特性)种皮结构:化学成分:种子水分种子的生理状态:种子的物理性质:胚的比例:(种子的加工损伤:脱粒、加工、干燥)正常型种子(正储型种子)Orthodoxseed干燥、低温、密闭-------延长种子寿命顽拗型种子(异储型种子)Recalcitrantseed较高水分、较高温度、充足氧气干燥和低温反而加速种子的死亡(种子寿命也往往较短)中间型种子Intermediateseed可忍耐种子干燥至10-12%,继续干燥则生活力下降不耐低温储藏2、环境因素湿度:Harrington通则:种子水分在5-14%范围内,每上升1%,种子寿命缩短一半。(Roberts修正为2.5%)温度:Harrington通则:0-50℃范围内,温度每上升5℃,种子寿命缩短一半。(Roberts修正为6℃)气体:光:微生物及仓库害虫:化学物质:种子衰老的原因1、细胞膜的变化2、大分子变化3、有毒物质积累种子的衰老膜系降解酶活性下降萌发速度下降耐储力下降整齐度降低抗逆性减弱田间出苗率减少畸形苗增多致死种子寿命的预测Harrington通则(1972):Harrington系数:种子安全储藏5年的技术指标T(℉)+RH(%)≤100或者T(℃)+RH(%)≤45.5种子寿命预测方程LogP50=Kv–C1*M–C2*TLogP50----种子发芽率降低到50%的平均时间(天);半活期M--储藏期间种子水分;T--储藏期间种子温度;Kv、C1、C2为种子常数V=Ki–P/(10KE-CW*logM-CH*T-CQ*T*T)V--储藏P天后种子发芽力概率值;Ki---该种子批的起始发芽力概率值P-----储藏天数;M和T分别为种子水分和温度;KE、CW、CH、CQ为种子常数用生活力列线图预测种子寿命促进种子萌发方法种子引发(seedpriming):控制种子缓慢吸水使其停留在吸水第二阶段而不萌动,让种子进行预发芽的生理生化代谢活化和修复作用。引发的种子活力增强、抗逆性强、耐低温、出苗快而齐、成苗率高。Lettuce引发方法渗调引发(Osmo-priming)渗透调节(osmoticconditioning)高渗溶液: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其他药剂(无机盐,甘油,等)(干湿交替处理或吸湿回干处理)滚筒引发(Drumpriming);搅拌器引发固体基质引发(Solidmatrixpriming)蛭石,砂,合成硅酸钙等,加水、PEG溶液或无机盐溶液生物引发:给种子接种有益微生物种子引发滚筒Tubesfilledwithpolyethyleneglycolsolutions,togetherwithseedsSeedPEGprimingunitsReleasingseedsfromthebottomSeedPEGprimingunits种子生产(良种繁育)品种(Variety,Cultivar):具有一定特异的性状或应用价值,适应一定自然生态区域和栽培条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作物“人工群体”。品种具有以下特点特异性(Distinct);一致性(Uniform);稳定性(Stable)栽培品种的分类纯系品种(pure-linecultivar)是指生产上基因型纯合,遗传背景相同的作物品种群体。群体内个体基因型纯合,个体间基因型同质。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以及许多蔬菜等自花授粉植物的常规品种。常异花授粉品种的常规品种。玉米自交系等。杂交种品种(hybridcultivars)亦称杂交组合,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群体基因型同质。品种审定和推广区域试验:品种审定机构组织,将新培育品种有计划地在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类型地区,进行多年多点联合比较试验,对品种的利用价值、适应范围和推广地区、适宜的栽培技术作出全面的评价。生产试验:将区试中表现优异的品种,在较大面积上,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性试验鉴定。区试和生产试验是品种推广的基础!区域试验要求:1试验点的设置:分区设点代表性;合理分布。(试验站,原种场等)2确定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参试品种:10-15个,不超过20个(来源清楚,性状稳定,表现优异)对照品种:主栽品种3试验年限:2-3年表现突出的品种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差者淘汰4参试品种分组:高肥,低肥;早熟,晚熟;优质特用;水地,旱地5试验质量的控制:土壤肥力控制;实验设计控制(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不少于三次)操作技术控制;数理统计控制种子级别分类我国种子类别:(育种家种子(原原种)Breederseed;)原种(Basicseed):用育种家种子按技术规程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或我国规定按原种生产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繁殖良种。良种(Certifiedseed):由原种繁殖的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常规种子,以及达到良种标准的杂交F1种子。用于大田生产。国外种子类别:Breederseed;Foundationseed;Registeredseed;Certifiedseed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1996作物类型级别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水稻常规种原种99.998.08513.0(籼)14.5(粳)良种98.0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原种99.998.08013.0良种99.0杂交种一级98.098.08013.0二级96.0作物类型级别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小麦原种99.998.08513良种99.0大麦皮大麦裸大麦原种99.998.08513.0良种99.0黍子粟糜子原种99.898.08513.0良种98.0作物类型级别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玉米常规种原种99.998.08513良种97.0自交系原种99.998.08513.0良种99.0单交种一级98.098.08513.0二级96.0双交三交种一级97.098.08513.0二级95.0作物类型级别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棉花毛籽原种99.097.07012.0良种95.0棉花光籽原种99.999.08012.0良种95.0品种混杂和退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混杂:是指在一个品种群体中混有各种异型株(其他植物或品种的种子或植株),造成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退化:表现为原有种性变劣,优良性状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力和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以致降低或丧失原品种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某些因素打破了品种群体的遗传平衡,导致品种纯度下降、性状变劣。品种的混杂退化表现:典型性降低;整齐度下降;抗逆性降低;产量下降2.生物学混杂品种间或种间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产生一些杂合个体,在继续繁殖时会产生许多重组类型,致使原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品种混杂退化。生物学混杂在异花授粉类型的植物中最易发生,其影响会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大,因而一旦发生,混杂发展速度极快。1.机械混杂(1)种子生产过程中,包括从播种到收获、加工、运输、贮藏,或是接穗的采集、种苗的生产、调运等,如果操作不严,常使繁育的品种内混入异品种、异作物或杂草,从而造成品种混杂。(2)不合理的轮作和田间管理,可使前茬植物或杂草种子自然脱落产生自生苗,或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和堆肥中含有能发芽的种子,均可造成机械混杂。自花授粉作物的混杂退化主要是由于这种人为的机械混杂造成的。机械混杂还会进一步引起生物学混杂,因而机械混杂对异花授粉作物造成的不良后果,常比自花授粉作物更为严重。3.残存(剩余)变异和自然突变通常优良品种应该是一个纯系,但绝对的纯是没有的。自交代数不够,基因型未完全纯合,会继续发生分离,使品种群体不整齐;若育种者把尚未完全稳定的品种过早推向生产,就会很快发生退化现象。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还会发生自然突变,且突变多数情况下是表现劣变。自然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会随着繁殖代数增多而使劣变性状不断积累,导致品种退化。4.选择不当5.不良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品种防杂保纯措施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生产专门基地;种子生产技术规程1.严格种子繁育规则,防止机械混杂2.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3.去杂去劣,正确选择4.选用或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5.用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种子生产中的隔离:空间隔离:要求在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区周围一定距离内,不种植非父本品种。有的作物如十字花科作物属间也应有一定的隔离。与传粉方式有关;受气象条件(风)影响自然屏障:山岭、树木、果园、水库等风力传粉的作物<昆虫传粉的作物。亲本繁殖区>制种区。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的最小隔离要求人工套袋、网罩隔离时间隔离:通过调节播种期,使制种田或亲本繁殖田的花期与周围同类作物的生产田花期错开,从而达到隔离目的。隔离时间的长短,主要由该作物花期长短决定。一般春播玉米播期错开40d以上,夏播玉米30d以上。水稻错开20~30d。高杆作物隔离:在制种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种植玉米、高粱、向日葵、麻类等高秆作物。要求:第一,高秆作物应提前播种20d以上,以保证制种田花期到来时有足够的高度;第二,高秆作物隔离带应有一定宽度。
本文标题:种子学-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7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