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四年级基于语文要素落实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语文要素落实的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校小学教研组成员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五单元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人文主题习作: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语文要素阅读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表达要素《生活万花筒》: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事)口语交际要素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课文(包括习作、口语交际和学习园地)课时教学的内在联系《麻雀》、《爬天都峰》、《语文园地》、《习作例文与习作》6每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围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中心任务。单元教学目标1、字词句: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31个词语。2、阅读:(1)知道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3)知道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3、口头表达:(1)能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4、书面表达:(1)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2)能选择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包括课文、习作、口语交际和学习园地)《麻雀》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教学重点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教学难点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课型新授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学习兴趣1、提问:生活中,你经常见到哪些鸟?你都在哪里见过它们?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出“麻雀”,并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与麻雀有关,一起去看看。板书:16、麻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重点关注“奈、拯”等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2)出示本课生字新词“嗅到、无可奈何、拯救、嘶哑、庞大”,学生认读,相机正音。(3)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挓挲”在文中是张开、伸开的意思。2、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默读课文,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小组合作列出关系图,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并添加箭头,出示示意图。(2)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在示意图上标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一步完善示意图。在交流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梳理。预设:事情的起因:猎狗攻击小麻雀。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事情的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后退。(3)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4)提出要求:借助人物与情节关系图,理清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之间发生的事,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5)小结:我们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先弄清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然后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一件事,就要像作者这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才能让人看得明白(6).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三、指导书写1、出示“嗅、齿、躯、庞”,引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适时点拨。(1)提醒学生注意笔画与笔顺,写正确:“嗅”和“庞”不要漏掉最后一画“点”。“齿”字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笔顺来写。(2)提醒学生注意细微的变化,写美观:“躯”中的“身”字作偏旁时要变窄,撇画不出头。“幼”的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斜。2、学生练字。展示、师生互评、在练写。3、学生自主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词语间距离合适,行款整齐。4、展示学生书写成果,相机点评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词。五、板书设计16、麻雀《麻雀》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知课文,能把事情说清楚。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课型新授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对按一定顺序写的认知1、带领学生回顾:《麻雀》一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相机板书。起因: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结果:猎狗退缩3、引导学生借助板书,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4、启发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梳理、小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有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二、发现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勾画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2)用词语或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3)想一想你主要是通过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做好标记。2、分小组交流、讨论。(1)组内交流: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组内达成共识。(2)小组合作:给这些关键词句归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全班一起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梳理。4、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5、讨论事情的经过。(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4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把看到的写下来:动作、姿态---猎狗:慢慢地靠近、嗅了嗅、张开了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慢慢地向后退;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浑身发抖。把听到的写下来。声音---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把想到的写下来。猎狗:好像嗅到前面有什么野物、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3、小结: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这件事的重要内容,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或者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三、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学以致用1、总结方法:通过《麻雀》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2、学生课堂练笔(1)播放一段2-3分钟的有趣视频,比如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排队过马路,学生尝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2)教师巡视指导,选出2篇写得好的展示(3)全班点评,重点关注是否把“想到的”写出来了。(4)学生修改完善自己写的片段。四、板书设计16、麻雀老麻雀救斗吃小麻雀猎狗《爬天都峰》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10个字,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2、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重点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难点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课型新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并介绍“鲫鱼背”名称的有来。师:大家看了挂图,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自古就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所以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勇士爬天都峰的故事。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并用笔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出示学习要求: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梳理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整理交流的内容:合并同一个方面的内容,保留最重要的词句,删除无关紧要的词句,达成共识。二、生字词反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4)全班开火车的形式对会写的生字进行组词练习。三、初读课文,弄清写作顺序预设:(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3)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1、教师示范,学生照样子填写表格,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小结:通过提取关键词句,我们知道了《爬天都峰》写的是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封顶后的顺序来写的。4、启发学生:《麻雀》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封顶后的顺序来写的,把“我”一步步爬上峰顶的过程写的很清楚。那么,写一件事,还有没有别的写作顺序呢?5、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不同的事,可能有不同的写作顺序,但是,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本文标题:小学四年级基于语文要素落实的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8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