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爱弥儿》解读-----孤独者的幸福追求一、作者简介《爱弥儿》的作者------让·雅克·卢梭(JeanJacguesRousseau;1712—1778),被称为“教育界中的哥白尼”,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反封建思想曾经深刻的影响了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卢梭的教育思想也为他的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社会政治主张有密切的联系,这应当归因于卢梭本人的亲身经历和生平所遇之事给其带来的深刻影响。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齐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苦的钟表匠家庭中,父亲是一个信奉共和主义,信仰新教的钟表匠,他的母亲在他出生不到,母亲就离开了人世。这便是卢梭坎坷一生的开端。也正是因为母亲早逝,他从小手父亲的影响较深。卢梭自幼聪明过人,3岁便开始识字,7岁的时候就已读了一些文学和历史的书籍。但是卢梭未接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10岁直30岁是卢梭思想形成的关键期。在他10岁那一年,父亲因受到一个贵族的诬告被迫逃亡远方,卢梭被舅父送到日内瓦郊外,跟随一位牧师学习拉丁文、绘画和数学。他喜欢与村童一起在大自然中游玩活动,并要养成了他爱好自然的天性,也从此孕育出了他的自然思想教育。12岁时开始学徒谋生,从事过多种职业。1724年,卢梭开始学习律师书记业务,后来又转学雕刻手艺。由于匠师的虐待,16岁的卢梭弃业出走,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在法国开始了长期的困苦流浪、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不仅当过学徒、仆役,还做过家庭教师、音乐教师、乐谱抄写员等等。长期艰难的流浪生活,对卢梭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卢梭对贫苦人民有了深入且亲身的了解和体验,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对贫苦的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对法国巴黎上次社会生活的豪华奢侈与虚伪无耻,表示极大的轻蔑与愤恨。与此同时,卢梭阅读了大量欧洲各国思想家的著作,从中汲取了思想的营养。1740年,读过洛克《教育漫话》的卢梭,在里昂一位修道院院长的家庭里担任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并是他从此开始关注教育问题。1743年,卢梭担任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从柏拉图到洛克等人的许多政治学书籍,从此对政治问题产生了兴趣。卢梭还与当时法国许多的先进思想家,特别是狄德罗有密切地交往,并成为了“百科全书派”的一员,《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卢梭成名始于1749年第戎学院的一次有奖征文《论科学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他在狄德罗的鼓励下撰写了论文,并参加了征文比赛。此论文论证了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并未提高人类的品德,反而使社会道德堕落。由于论文的立意新颖、思想深邃、文笔流畅而获得头奖,从此一举成名。1753年,卢梭又以一篇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文章,参加征文比赛。在这篇文章中,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认为私有制是封建社会一切罪恶现象的根源。1754年,卢梭回到故乡日内瓦小住了一段时间后会到巴黎。1756年,因为厌倦了城市的生活,他移居了巴黎附近的乡村,埋头写书著述。三部互相联系并构成一个完整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先后问世。1761年,出版了小说《新爱露伊丝》,卢梭阐述了其理想的家庭;1962年中,他出版了政治学著作《社会契约论》和教育小说《爱弥儿》。在《社会契约论》中,他阐述了理想的社会;在《爱弥儿》中,他阐述了理想的教育,《爱弥儿》这本书,他说“构思了20年,撰写了3年”,就不难看出他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和认真的思索。但是由于《爱弥儿》一书批判了教会的腐败和荒诞,宣传新的教育思想,书一经出版,便在当时的法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受到天主教的严酷打压和禁止,宣布焚烧《爱弥儿》,并对卢梭进行通缉,年过50岁的卢梭,被迫逃亡于国外。直到1770年,卢梭才得到赦免,得以回到巴黎。卢梭的晚年贫病交迫,但依然用其锋利的文笔,与封建的专制制度和腐败的教会做斗争,于1770年写成了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此外,他还于1771年应邀撰写了《论波兰政府》,为波兰的复兴提出了卓越的见解。马克思评价“卢梭曾为波兰人草拟过最好的政治制度”。在其中也对教育设施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卢梭这位伟大的文人,终因患大脑浮肿病,在1778年7月2日逝世于巴黎的近郊。二、《爱弥儿》解读《爱弥儿》实际是写于1757年,1762年的时候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是一部五卷本的半小说体的长篇教育专著,讲述了卢梭对于爱弥儿和其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继续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而且尖锐锋利的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出追求个性解放和崇尚自然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爱弥儿》这本教育专著集中且具体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构想。卢梭自己在书中这样写到:“《爱弥儿》一书,构思20年,撰写3年。”。这本著作的副标题为“论教育”,全书分为五卷。本书的前四卷以卢梭自己设计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主角,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介绍展示了从爱弥儿出生到成年的整个教育过程,而最后一章,是卢梭为爱弥儿挑选的“媳妇儿”----苏菲,并且给苏菲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这就代表的是卢梭的女子教育和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书中,卢梭把对爱弥儿的教育分为四个渐进其具有一贯性的阶段,或者说时期皆可。在书中,他对这四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了详细且具体的论述。整本书围绕着自然主义教育这一核心思想展开,他强调教育必须是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为前提的,否则教育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为他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①第一卷主要讲述的是卢梭自然教育的主旨和婴儿期的教育,他的婴儿期年龄阶段跟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划分相近,指的是0到2岁婴儿。在这一部分中,卢梭论述了自然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自然的教育”来让幼儿真正“回归自然”。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本质是以儿童的自然倾向为基础的,是受到儿童自身发展的法则制约和支配的,自然教育是培养能够适应一切环境、适应一切人生活的教育。从自然教育的目的来看,自然教育不是培养野蛮人或者是“公民”,而是培养自由人。在《爱弥儿》开篇,卢梭就直截了当的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②这是他主张进行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自然教育的基础。在卢梭看来,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而是“文明”的社会使之堕落的。那么要使人,尤其是儿童的自然本性得以发展,就必须对他们进行自然的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主要包括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他指出:“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叫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③在2岁以前的婴儿期,教育则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三、《爱弥儿》评价卢梭的一生是不幸的,但是又是幸福的。他幼年过早的失去了双亲的照顾,孤独的行走在这个人世间,终年都很少有安慰的日子,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出走,就是因为社会和外界的压迫而被迫逃亡,①①卢梭著,李沤平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上卷:第84页。②②卢梭著,李沤平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上卷:第1页。③③卢梭著,李沤平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上卷:第3页。
本文标题:《爱弥儿》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9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