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摘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其重要的功能作用。为了发挥它的作用。一定要重视创设德育环境,寻找培养学生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情景、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它的功能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摆在学校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优化学校校园环境实际上是一种“调整”或叫做“整合”。这就是把学校中的一切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进行“调整”和“整合”。即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地方、每一棵树木、每面墙壁,创造宽松的、愉悦的、有利于塑造,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具有遵守法律,爱国奉献,诚实守信和与人为善的人文潜质的环境氛围,使环境与学生相融合,产生和谐,协调情调,使校园成为陶冶、塑造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场所。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由校园人文环境的内涵和功能决定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为加强其功能作用,要从硬件(物质)和软件(精神)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创设影响学生成长的德育环境,并寻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和途径。一、要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它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某种功能并作用于学校全体成员甚至社会。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有如下几种功能:教育功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校园文化生长、发展是在学校之中,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它必须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承担着教育的教育职能,它不仅有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它必须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承担着教育主体的教育职能,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课堂上的需要:求知益智、开发潜能、创新等,还能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发展和对成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尽早地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现代人”过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这是校园文化最显明的功能。导向功能。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时刻与环境发生着交流。在学校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思潮、理论、观念、思想以及人的心理意志、情感等彼此相互碰撞和融汇,学生们在这种比较“自由”的文化氛围内生活,难免不受其不良思想的影响。校园文化就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直到定向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虚心好学的心理定势,形成良好的学风。若能正确引导,通过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校园文化导向功能发挥的结果。凝聚功能。校园文化虽然不被个体所占有,但是它却可以对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到调控、制约的作用,显示一个学校的整体优势和整体心理状态及行为状态。尽管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能力、学识、兴趣、爱好、需要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但在校园内开展的一切活动,通过灌输、引导、启迪、熏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个体,影响个体心理世界,从而使个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群体产生认同、模仿的倾向,并尽可能改变自己的感受状态,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行为意向与群体的状态和行为相吻合,以取得认同的赞许。因此校园文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和行为倾向,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和身向心力。愉悦功能。文化活动不仅具有教育性,而且还具有娱乐性。学生的精力一方面投入到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又将过剩的精力投入到课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就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娱乐育人的场所。学生们在文化活动中找到了自我,体现了自我价值,满足求知、求美、求健、求乐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融益智、添趣于一体。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性,并在心理上满足了学生对文化生活的高层次的需要。这正是校园文化愉悦功能的表现。社会化功能。人只有经过社会化这一过程,才能与社会相互作用获得属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技能与行为模式,并将其部分内化为自身个性特征,以此不断调节自己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校园文化是社会化的延续和缩影,它创造了一种固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在思想、心理行为上潜移默化影响其生活的每一个个体,尤其是学生,使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倾向、精神状态、首先观念与集体的、社会的需要相一致,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心灵、精神、性格的自我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校园文化对人(尤其是学生)的社会化作用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塑造过程。二、要创设影响学生成长的德育情景在创设德育环境时,必须实现两个“环境”的创设:一个是“德育外显环境”的创设。外显环境的创设,主要是对身边现存环境的搭配与协调、对潜能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一个是“内隐环境”的创设,即(心理场)。美化自然环境——在滋润中享受雨露,在轻舞中享受春风,在诗意中享受温情。大自然是一位育人的师者,它没有布道的口若悬河,没有训导的正襟危坐,把一切塑造得妥帖、自然,学校自然环境建设不显山、不露水,它让一切变得这样和谐。学校修建了大型草坪,种植了大量的植物,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整洁优雅舒适的环境,学生自发地成为了大自然的建设者和保护者。地上掉下纸屑有人捡,过冬的小树有人护,地上的一片草,一个朵花,都成为学生的朋友,他们每天精心呵护着。利用人文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它的精神面貌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有所诱导,有所暗示,我们竭力所要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他主张“让学校的墙壁也能开口“说话”为此,学校在课堂内外特别注重人文环境的构建。走廊文化别出心裁:走廊、过道、墙壁上贴上伟大名人画像、名诗、名句,还有精美的书画、美术作品。这样用伟大的思想力量和潜移默化的美的内涵来熏陶学生。这种无声的育人氛围作用不可小视。教室文化展显个性:教室是首要的设施环境,其布置要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生态化的德育要求每个班有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教室里,校风、学风、班训都醒目而且美观,彰显着独特的文化。桌上有白色的或浅蓝的桌布,用脏了要带回家自已洗,养成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课桌上摆放的书籍和物品要有规则,要培养学生讲整洁,讲科学规律的精神。围墙文化净化心灵。学校本着“德育建设具有辐射力”的这一定位,在学校的围墙上写上经过精心选择的校风、学风、校训或格言、警句或名言佳句,把学校“生态建设”特色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能感受到美的熏陶,高尚品德的陶冶。创设和谐共振的心理场。教育生态化还表现在作为教育生态环境内隐环境(心理场)的生态化,即学习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内在生理的健康与心理的和谐,它是“生态德育”的内核心理素质,心态是教育生态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环境条件,它建立在人的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又是外部各种环境条件的反映,它与教育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学习的革命》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平。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所以在“心理场”的创设中,我们提倡宽容、体现民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情感交融中相互尊重,在心灵的接触中成为朋友,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三、要寻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实践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校的目标,主要就是要通过德育使学生成才,成才首先就是在学校学会做人,那么主要的途径是什么呢?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品德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对当前的职业高中学生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克服“重智”、“轻德”,给他们走出课堂,抛弃空洞、抽象的说教投身于社会这个鲜活、开放的大环境去看、去问、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这种尊重学生的思想,并尊重学生的实践过程的教育显然已成为生态德育的一大亮点。为此,我们应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乡,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这片热土,从看周围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家乡飞腾的脚步;让他们接触和了解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道德品质得以健全。构建与家长联系的机制。通过召开家长会等途径,通报每个学生成长记录,指导学生重视自己成长记录。这是开拓学生教育的新途径。学校可为学生设计《学生活动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参加教育实践,发挥学校、家长、社区、德育活动基地。各项活动的效果,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等。社会、家庭、学校的相互配合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促进他们道德情操的养成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构建一个温馨的润物无声的德育场。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渗透的,是润物无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德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生态德育首先表现为的与环境的平衡、协调、和谐、把学校构建成一个温馨的巢,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总之,优化德育环境,构建和谐的生态德育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身体力行,整合各种资源,克服德育实践中的“花盆效应。[参考文献][1]《优化德育环境,构建“生态德育场”》,《成才之路》2008年,周雄伟。[2]《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辽宁大学出版社,李景岳。[3]《职业学校管理工程概要》沈阳出版社李友林、李婉林,赵志兴。[作者简介]王百卫,男,1960年生,辽宁大连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校长,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本文标题: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9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