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导论
政治经济学主讲教师:盖凯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导论•——走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殿堂•您能谈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吗?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作为全书的导论,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及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树立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正确态度,并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本章教学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和发展性•五、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六、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学习重点和难点你知道吗:•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核心提示:“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1)中国典籍中“经济”的演义•古汉语中的“经济”一词,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贫民的意思。•现代含义•①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②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③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④节约•(2)西方:经济学(oikonomo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由oikos(家庭、家务)和nomos(规律、规则)组成,合起来就是古希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①色诺芬(430-354)•在《经济论》中首次使用”经济”(οικονομια)一词,含义是家庭管理•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3)1615年蒙克莱田(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πδλμξ-οικονομια)概念,含义为社会的或国家的经济学。•(4)小结•到了18世纪70年代,政治经济学几乎专指与国家资源相联系的财富的生产和分配。2,政治经济学发展脉络•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基本线索(1)18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贡献:标志着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的产生(2)19世纪中叶以来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分野:两种范式•(1)重商主义学派(15-17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家财富-货币(金银)-流通领域-”让渡收入”-对外贸易•东印度公司•(2)重农学派(18世纪)•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经济学,最初是由法国的重农学派创立的。•将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马克思:“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时候才开始”•马克思:“重农学派的重大功绩在于,他们在资产阶级视野以内对资本进行了分析,正是这个功绩,使他们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3)古典政治经济学(17-19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为政治家或立法者服务的科学分支,政治经济学有两个明确的目标:首先,它要为人们提供,或者更恰当地说,使人们能够为自己提供丰厚的收入或生活资料;其次,向国家或全体国民提供足以维持公用事业的财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使国富民强。”•——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①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②劳动价值论•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④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概念、范畴、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资料:亚当·斯密《国富论》考与讨论:您可以从中提炼出至少三个基本的经济学范畴吗?家庭管理国家经济管理色诺芬蒙克莱田纪元前500年至17世纪17世纪初叶至17世纪末叶法国重商主义法国重农主义流通领域生产领域17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范式特征:突出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利益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人与人的关系)——强调经济本质层面范式特征:着重研究稀缺资源如何实现有效配置、增加财富(人与物的关系)——强调经济运行层面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60年代创立的•《资本论》德文版扉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寻求合理的理论支撑②工人阶级斗争需要有力的思想武器(2)个人背景•①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原因:•马克思个人思想的成熟•1842-1843年担任《莱茵报》主编时受林木盗窃、摩塞尔河地区农民状况的辩论的影响。•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②恩格斯的影响:•恩格斯早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1842年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山篇)。•马克思评价:”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著作”•③家庭的支持•燕妮·马克思对卡尔·马克思的作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她戏称自己是马克思的“秘书”。她不仅为马克思抄写和影印了手稿.期间,她与马克思一起讨论他的文章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物质资料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①生产力(productiveforce)的内涵•a.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们适应自然、改变或改善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即生产力。•b.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c.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劳动者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状况、生产工具的完善程度、自然物质的优劣有关•在三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的因素,三者共同构成为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其中,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而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物质标志和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a,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它是被劳动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自然物质、加工产品两类)——客体b,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生产工具、厂房等)——媒介C,劳动(者):劳动者有目的、意识的活动,创造和使用工具(人)——主体生产方式生产资料(物)•生产工具是人的器官的延伸和放大•“生产工具……是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③生产力的构成: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的三大实体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决定性要素)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者(主导)劳动资料(工具是标致)劳动对象•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a,第一层含义:•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力三大实体因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是生产力。•b,第二层含义:•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构成为生产力的实体因素,它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所以它只是一种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附:生产力内部关系:•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C-D生产函数(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一种理解: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内部)结成的相互关系(斯大林三分法)另一种理解:研究特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狭义政治经济学)一种理解: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上所结成的关系生产关系所有制是其基础另一种理解:研究一切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或一般生产关系和一般经济规律)——这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向(广义政治经济学)社会生产关系(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关系图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超越落后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社会经济演进的首要规律劳动技术创新生产力发展劳动方式: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技术组织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形式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实现形式•思考:马克思是一个“技术决定论”者吗?(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社会形态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作用反作用一定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生产力作用反作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结论: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利益关系)研究范围生产力、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但它不是孤立、静止地去研究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既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又受上层建筑制约,所以,政治经济学既要联系生产力,又要联系上层建筑,来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聚焦延伸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关系既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也是在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还是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一。•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层次:•a,经济制度: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关系的制度化•b,经济体制: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在生产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要求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管理、协调体系。•——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在经济领域的实现•C,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经济有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和运行功能。•——促进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完善的发动机和润滑剂•可见,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从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3,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引言生产关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复杂系统,从动态角度看,它贯穿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中。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依赖,构成了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环节及相互联系•生产与消费--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2)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马克思——“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3)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只有当产品进入消费,生产行为才算最后完成。•2)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生产与分配--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1)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所以,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的产品和数量。2)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与生产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生产与交换:交换包括劳动活动的交换和劳动产品的交换。•生产决定交换:生产过程中社会劳动分工程度决定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2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