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高等教育学概论(完整)
..高高等等教教育育概概论论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1.古代高等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形式:专门性的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修辞学校内容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学校增加四艺---算数、天文、几何、音乐。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形式:西周大学私学(春秋齐国的稷下学宫,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始于唐末的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鹿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太学(汉武帝)宋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王安石改革太学考试制度,实行“三舍”法,择优授官。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的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学生年龄参差不齐;高等教育思想尚未从哲学、政治思想中分化出来。■2.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①★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早期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文科法学医学神学高等教育近代化教育活动的制度分层化,世俗化,国家化德国洪堡的两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成立,意味着研究型大学这一体系初步建立②★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并通过“莫里尔法案”。、“增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威斯康辛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它标志着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确立。具体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3.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1901年清政府的壬寅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1903年清政府的鍨卯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高等教育的概念表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高等学校的职能: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人才是高校之所以为高校的根本理由,也是其最古老的职能,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的各层次专门人才。②发展科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获得了越来越独立的地位,发展科学因而也成为高等学校一项相对独立的职能;③服务社会的职能。高等学校为社会直接服务的职能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等。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高等学校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一方面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的吸收当地的自愿,促进高校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保障,也是高等学校区别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服务社会职能是高等学校的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1、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主要观点: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个体社会化、公民道德教育、政治思想品德是其关心的重点。西方典型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等人。2、个人本位价值观:主要观点: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西方近代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则以卢梭、裴斯塔洛齐、斯宾塞等人为代表。中国古代的孔子和老子就分别代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古希腊斯巴达的军事教育和雅典的自由教育也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3、对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正确理解(1)两种价值观都有合理性和片面性(2)在教育价值观的选择上,不能一边倒★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如何看待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间的矛盾。1)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应以社会的理想为最终目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使个体社会化,注意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为社会服务。2)两种价值观是辨证统一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反映了人们在对于如何认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两种观点都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片面过激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辩证的理解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个人本位论忽视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提升到不适当的位置而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只一味的强调适应社会需要,否定个人能动性,有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同时极易抹杀学术的个性。3)两种价值观的共同缺陷是割裂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其实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社会的生成物,即受社会制约又改造社会,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要适应现存社会,另一方面又不断产生出高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谋求对社会现实的一定超越。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社会才能保持一种既有稳定又有发展,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态势。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实现这种结合,引导个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排斥现存社会的适应,但是这种适应应当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个体能动性基础之上的,有批判有选择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或盲目的追随。..4、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主要特点通才教育的特点: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的特点: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于应用;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5、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历史演变中世纪的大学严格说是一种职业教育。其主要通过文、法、神、医四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官吏、法官、牧师、医生。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产生使大学成为从事纯粹学术的教育和研究基地,推动大学的学术性人才培养。确立了大学成为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基本性质。美国赠地学院和州立大学的出现,确立了大学为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大学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职业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专题二大学精神与理念★(一)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大学精神文化有哪些特征,结合实际进行举例说明?答:1、文化:广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狭义:精神文化2、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3、大学精神文化:价值层面: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校训;实践层面:校风、学风、教风等★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类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精神、理念、校训等精神文化元素。另一类是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精神文化元素。大学精神文化有四个方面的特征:2)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一是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多元化性而言,就是对这种多元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并包:二是对学术自由而言.对各种各样学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行为的兼容性并包(3)大学精神文化元素的整合:一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整合:二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文化元素的整合:三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器物文化的整合:(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一般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自然生成,一种是文化自然现象,另一种是自觉追求,既文化自觉。4、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起源于大学理念,是优秀的积极的大学理念的沉淀,而大学理念更多是表达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如果一个时期的大学理念不能推动甚至阻碍了大学的发展,就不能成为大学精神的一部分。大学理念有基于大学精神,大学精神通过大学理念实现其价值,不断随时代发展。5、精神文化具有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和多元个性等特征。★(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中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本性,凡是合乎自然、人性的就是理性。人的本质就是理性。代表人物:洪堡、纽曼、怀特海等2、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20世纪初到50年代:主要观点:大学不仅要教育人,培养人,还要为社会提供服务。人们追求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代表人物:范海斯(威斯康星理念)反对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弗莱克斯纳、赫钦斯3、大学理念多样化格局的时期国家主义的代表人物:科南特、里科弗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是第一位,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第一位工具主义的代表人物:科尔4、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大学自身发展对现代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在大学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需要社会促进大学的发展。这使得现代大学开始走向“社会的中心”。★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体现在:1.现代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2.现代大学应具有针对性;3.现代大学应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4.现代大学既应有大师也应有大楼;5.现代大学应是国际化的。专题三高校教师发展★(一)高校教师发展为何必要?从职业定位来看,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学术职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学术职业性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与科研;学术职业具有崇高自由的精神气质;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所谓教师的发展是指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专业教学人才过程。高校教师要承担自己的神圣职责、扮演理想教师角色、超越诸种诱惑、防止出现各种偏差,唯一途径是不断修炼、持续提升自我,使自己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发展,因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高校教师必须获得、拥有不断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摆脱重复、低效的劳动方式,提高劳动的创造性,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二)高校教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1、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的五项基本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重点掌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自助互动型和专家介入型):按照“是否借助教学专家的帮助“为标准,将教学发展模式划分为两类:教师去群体自助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和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自助互动型:同一个学科、专业范围内,或同一个学院、系内部,老教师通过听课等方式,或借助“导师制”之类的“传、帮、带”方式,发展新教师、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专家介入型:一是围绕教学及教师教学发展收集有用信息;二是在教师和作为顾问的教学专家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这样的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发展。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和关注学生。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求生存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情高涨的专业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三)高校教师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学概论(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3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