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二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共50张PPT)
中国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中国古代艺术中国汉字是怎样起源的?(了解一下)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称为“文字图画”。1、含义与特点(了解)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2)特点: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1)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2)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的特点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不露锋芒,富于图案美(秦)隶书: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秦)楷书:字体方正,笔画规矩严整(又称真书、正书)(汉末)行书:介于楷、草之间,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晋)草书:写意性发挥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晋)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书同文—小篆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狱吏的改进—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始于汉初,东晋成熟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草书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楷书(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兰亭序》兰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晋代开始盛行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小篆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拓展: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5、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秦代——李斯;(篆书家)东晋——王羲之;(草书、行书)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怀素、张旭(草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董其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欧阳询《化度寺碑》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比画。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谨。“颜体”肥硕丰润、刚健雄强、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图为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图为《玄秘塔碑》局部。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史称张旭为“草圣”。左图为张旭草书,右图为怀素草书。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D中国古代艺术1、演变①原始社会: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②先秦两汉:盛行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等。③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返回目录(1)按表现技法分:2、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工笔写意(2)按题材分:精粹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2)按题材分:精粹人物画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风俗画,以人们的生活习俗为题材的绘画,北宋时期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宋代绘画是唐以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艺术高峰,可以说宋代是中国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2)按题材分:精粹山水画以描写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绘画,它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精粹,开始出现于魏晋南北朝(2)按题材分:精粹花鸟画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3、王维诗意画(以诗入画,被后人奉为文人画的鼻祖)地位: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特点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2、创作上强调个性,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文人画魏晋的凸显个性佛教、道教的发展,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使这一时期的绘画凸显个性。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局部)人物画家吴道子是盛唐时期中国最富盛名的画家,被历代称为“画圣”。上图为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是宋人的临摹本。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绘画的时代特色史料1敦煌壁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战争频发,所以壁画反映的内容是“宣传善行、现世悲苦”;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壁画的内容是“幸福祥和”;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世俗场景渗入壁画。所以壁画的内容变化体现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该画属于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是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积累,又是某个历史时期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化又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右图的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落款为“板桥郑燮”。这一绘画作品应该属于()①风俗画②文人画③山水画④花鸟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中国的戏曲•早期说唱艺术: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中国早期戏曲——宋代南戏:以多种表演手段演出完整故事,流行于南方•中国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昆曲中国古代艺术1.京剧产生的过程(1)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昆曲、秦腔等地方剧种的特色,京剧形成。(3)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2.京剧产生的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2)统治阶级的推动。(3)各地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京剧的特点:(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3)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4)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唱念做打生指一般男子青年男子称小生;勇武男子称武生;旦指一般妇女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武勇妇女称武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丑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又称小花脸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武丑;小结:1、含义与特点2、汉字的演变及五种字体书法3、五种字体的特点4、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5、古代著名的书法家1、演变(1)技法绘画2、分类(2)题材3、文人画(1)地位(2)特点1、演变戏曲(1)产生过程2、京剧(2)产生原因(3)京剧的特点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二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共5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3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