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吉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第1页,共17页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得分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7.0℃B.中学生身高约为160dmC.人的发声频率可为12Hz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为70𝑑𝐵−80𝑑𝐵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路程越远速度越大C.时间越长速度越小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𝑘𝑚/ℎ,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𝑚/𝑠,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运动员、羚羊、汽车C.羚羊、汽车、运动员D.汽车、羚羊、运动员5.今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细心的市民就发现,天空中有无数飞在惊恐出逃,像是在提醒人类,其实是这些动物已经听到了地震发出的()A.次声波B.乐音C.噪声D.超声波6.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第2页,共17页C.超声波清洗机D.真空罩中的闹钟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即使发声体正在振动,也很有可能听不到声音B.声音借助固体、液体、气体,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可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其速度均为340𝑚/𝑠D.按录音机的快放键,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8.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𝐵超探病;⑤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⑤D.①②④⑥9.如图所示,乘坐有轨电车出行,电车行驶过程中感到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轨道旁的行道树B.沿途的路灯杆C.有轨电车的车厢D.迎面驶来的轿车10.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要限时工作B.在市区快速路两侧安装隔音板C.纺织工厂工人戴防噪声的耳塞D.中考的考场附近车辆禁止鸣笛1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第3页,共17页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𝑠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𝑠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𝑚/𝑠,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𝑚/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𝑚/𝑠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𝑚/𝑠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𝑚/𝑠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𝑚/𝑠13.𝑃𝑀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𝜇𝑚的颗粒物,2.5𝜇𝑚=______𝑚.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______。14.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编钟因______发出声音;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能发出不同______的声音;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主要是因为声音特性的______不同。15.(1)如图甲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减少了声音的______,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2)如图乙所示,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该现象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16.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以______为参第4页,共17页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以______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这是机械运动中运动和静止的______。17.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分析图形可以判断:甲乙音调的关系是______,甲乙响度的关系是______(均选填“甲高”、“乙高”或“相同”)。18.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𝑚/𝑠,250𝑚/𝑠物理意义是客机在______,甲、乙两客机速度之比为1:2,飞行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路程之比为______。19.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______不能传声;由此原因不能用声波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但我们可以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已知光速为3.0×108𝑚/𝑠,若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84×105𝑘𝑚,则经过______s能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激光信号。20.小红同学乘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0分钟,休息了10分钟,又花了20分钟到达丙地。其中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24km,乙地到丙地的路程为16km。求小红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1.2018年11月1日,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通道--京沈高铁辽宁段已经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这就意味着建成通车后,从长春有望4小时到达北京,试由此计算:长春到北京的铁路线长大约是多少千米。第5页,共17页22.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5角硬币的直径,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测得的直径是______𝑐𝑚(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3.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此刻读数是______℃。24.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25.(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此实验说明音调是由_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更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______变大,声音的响度______。26.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甲图: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乙图: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丙图: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跳动;丁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乒乓球,兵乓球被弹起。以上实验,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____;能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______;在丁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第6页,共17页______。27.小华与同学在做“声音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将通电的音乐芯片密封在小塑料袋里,用细线悬挂于水中。请你思考回答:(1)实验过程中,小华能否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______(2)小华观察水面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声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液体中传播。28.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𝑐𝑚,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𝑐𝑚)、秒表、木块。(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______的坡度(选填“较大”“较小”),以减小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实验前要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终点时刻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______。第7页,共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0℃,符合实际,故A正确;B、中学生身高约为160𝑐𝑚=16𝑑𝑚,故B错误;C、人的发声频率为85𝐻𝑧~1100𝐻𝑧,故C错误;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为0𝑑𝐵~40𝑑𝐵,故D错误。故选:A。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答案】C【解析】【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②误差产生的原因:刻度尺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③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解答】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误;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故B错误;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3.【答案】A第8页,共17页【解析】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会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保持不变,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运动速度。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概念,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正确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解答的基础。4.【答案】A【解析】解:运动员的速度:𝑣运动员=𝑠𝑡=50𝑚5𝑠=10𝑚/𝑠;汽车的速度:𝑣汽车=54𝑘𝑚/ℎ=54×1000𝑚3600𝑠=15𝑚/𝑠;羚羊的速度:𝑣羚羊=20𝑚/𝑠;因此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符合题意;故选:A.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然后统一运动员、汽车、羚羊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本题考查了比较速度大小问题,要比较物体速度大小,要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比较速度大小.5.【答案】A【解析】解:(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有些动物能听到,而人听不到.(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医学中B超能利用超声波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综上所述动物已经听到了地震发出次声波.故选A.(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𝐻𝑧~20000𝐻𝑧,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知道超声波具有频率高、能量大、穿透性强等特点、第9页,共17页次声波的范围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体现了生活之中处处有物理.6.【答案】D【解析】【分析】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能量和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确每幅图片的意思,确定对应的知识点,是正确解答的前提。【解答】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不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D、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C【解析】解:A、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可能听到,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𝑚/𝑠,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C错误;D、按录音机的快放键,声音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变高,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故选:C。(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声音不
本文标题:2020年吉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3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