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记住乡愁》介绍材料
1长篇散文《记住乡愁》相关消息: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铁流激情撰文评论庄乾坤长篇散文《记住乡愁》书讯:长篇散文体策论《记住乡愁》问世疾呼“留住乡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三谈“乡愁”,“乡愁”一词再度炒热。然而,“乡愁”究竟是什么?“乡愁”在哪里?“乡愁”对每个人来说有那么重要吗?在无坚不摧的城镇化铁铲下,柔柔袅袅的“乡愁”还留得住吗?十年前,作家庄乾坤就关注这个问题。他到过国内外许多文化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一路观察,一路拍摄,一路思考,通过长期的积累、酝酿,撰写了十万余字的散文体长篇策论《记住乡愁》,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行。乡愁,饱含传统价值观。留住乡愁,就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价值观,使每一个家庭蓬蓬勃勃地延续下去,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庄乾坤的《记住乡愁》,站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以深邃、独到的历史视野审视“乡愁”,对“乡愁”进行深度剖析,从人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乡土民俗现象中,挑出每一缕“乡愁”的文化价值,引领人们思考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长篇散文体策论,《记住乡愁》既是一部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延续传统文化问题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长篇散文,这在当代文体文风上是一个大胆创新,通篇意趣横生,多姿多彩。这种创新文体,有效地避免了学术著作中专业术语深奥、语言枯燥乏味的学院派写法。《记住乡愁》是一部用情感、美感和理性思维编织的书,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精美的图片、犀利的观点、生动的例证告诉人们,什么是“乡愁”,“乡愁”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民族的意义何在,如何在现代化、城镇化的铁铲下保留住一部分“乡愁”,让“乡愁”存续于人心,存续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富裕起来的家庭逃脱“富不过三代”的2厄运,让子孙后代避免成为现代化路途上迷失精神家园的孤魂野鬼,让唯一没有灭亡的古老文明不被灭亡……《记住乡愁》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感,无论是欧洲各具特色的古老小城镇,还是美国琳琅满目的现代摩天大楼,无论是雕梁画栋、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还是北方古朴粗犷、雄浑的士绅宅院、遗存的秦砖汉瓦,均被引入,并进行深度剖析。面对渐行渐远的乡愁,作者用七个章节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饱蘸感情,深情呼唤,文笔纵横,迥回曲折,时而汪洋恣肆,时而冷静剖析,叙述中不时夹杂着幽默调侃,生动活泼,语言极具感染力,让人在阅读中有亲临其境之感,极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本信息:书名:记住乡愁作者:庄乾坤体例:长篇散文体策论章回:共七章字数:10万字出版单位: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8月读者定位:传统文化爱好者,美术家,艺术类、建筑类、旅游类院校师生,建筑规划专家,旅游规划专家,文化产业规划专家,民俗学家,房地产开发商,旅游开发商,文化产业开发商,各级干部,尤其是县乡级干部和国土、城建、旅游部门干部。销售渠道:各地新华书店,京东网、淘宝网、当当网、亚马逊网、雅昌网等300多家网店。作者简介:庄乾坤,山东作家,博客名“乾坤夜话”,一个在现实与梦想中客串的人。现实中,冷峻思索,冷酷刀剖,长期致力于研究农村问题、城镇建设、文化建设和书画理论,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杂文;梦想中,星空下夜游呓语,撰写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目录:序言引言中国会不会上演“逃离曼哈顿”壹没有乡愁的小镇贰文化特色也是生产力叁乡土的就是有特色的肆专业化是特色更是发展伍把祖宗留下的宝贝看好陆园林深处藏法师3柒集思广益造美城《记住乡愁》章回内容提示:引言:中国会不会上演“逃离曼哈顿”提示语——城市除了当做资本的乐园,能不能成为人类的家园?当中国上千座城市都矗立起曼哈顿高楼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上演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逃离曼哈顿”?第一章:没有乡愁的小城镇提示语——乡愁,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一个没有乡愁的民族,像一群草原上游荡的羊群,水面上漂泊的浮萍,而拥有乡愁的民族,则会爆发出强大的根植力、凝聚力、向心力。而在匆匆忙忙的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无奈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崭新的楼房越来越多,乡愁却渐行渐远,成为我们视线远处越来越淡的背影……第二章:文化特色也是生产力提示语——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建设,构筑居民的精神家园,培育自己的文化特质,创造自己的文化氛围,熏陶居民的优良品格,进而把这种文化品格转化为生产力。文化特色既是养心的风景,又是绿色GDP。第三章:乡土的就是有特色的提示语——建设有文化特色的小城镇,需要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恢复、汇集、概括、提炼、创新。乡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脚下和日常生活中,就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觉、用而不知的习以为常中,就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便是珍贵的;散落的,细碎的,最不起眼的,提纲挈领,整理出来,便是点亮眼球的;曾经被我们自己鄙视的抛弃的,放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却成了有价值的;尘埋已久的,挖掘出来,擦去泥土,便是新鲜的;熟视无睹的,习以为常的,经过强化、提升,便是令人惊叹的;别人虽然也有,我抢先一步,先声夺人,做出名气,做成规模,便是让人震撼的。乡土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土壤和源泉,在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乡土文化厚重的土壤里,孕育出整个民族的文化。曾几何时,乡土的,因为土,被鄙视,4被排斥,被抛弃,乡土文化在广袤的乡土中国,气息殆尽。当自卑自惭自菲自毁的习气蔓延的时候,当西方风潮席卷而来,冲撞、毁坏着中华民族传统价值体系的时候,我们要重新认识乡土文化的重要价值,要像抢救濒危的动植物国宝一样,抢救仅存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里饱含传统信仰,传统信仰里饱含传统价值观,这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第四章:专业化是特色,更是发展速度提示语——专业化,就是特色。有特色,就有竞争力。小城镇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走“专业化小区域经济”发展之路。小城镇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走“专业化小区域经济”发展之路。专业化小区域经济,是指发生在一个小区域之内的具有专业化生产特征的经济。一个小城镇就是一个小区域,将小区域内分散在各个产业上的生产要素集中配置到一个优势产业上,培育专业化生产之镇,就是专业化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小城镇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第五章:把祖宗留下的宝贝看好提示语——年,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集中最隆重最丰富多彩的节日,承载了厚厚的价值信仰。但是,若干年后,人们会打电话问旅行社:年在哪里?年怎么过?或者上百度搜索:年是什么?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在现代化、城镇化之后中国人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努力为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存续空间。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名称,保留有代表性的物品,保留有代表性的风貌,如老建筑、老街道、老作坊、老树、老井等,尽量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觉上引起人们的念想,牵动人的情思。人们在思恋念想中,完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完成了对故乡的认同、归属,像风筝一样,无论飞多高,总有一丝情感牵连着放飞点。小城镇要为传统文化提供生存、延续的空间。传统文化是在传统的空间里诞生、展示、延续、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建筑为主体的传统空间,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温床和载体。离开了传统空间,传统文化难以存活、延续。中国式庭院,像一辆大车,装载了满满甸甸的传统文化,一块块砖石,一扇扇木门,一幅幅门楣、门框、廊柱,一块块匾额,也就是说,这一块块砖头石头木头,附有图文之后,在大大小小的中国庭院里,在家堂之上、学堂之上、庙堂之上、朝堂之上,被高高悬起,占据了重要位置,享有崇高的地位,洋溢着数千年书香!流淌着数千年文脉!孕育着千百万民族精英!竟然将传统文化的作用放大到极致!反之,如果不给它们点缀、镶嵌的空间,不让它们占据这样的位置,何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5第六章:园林深处藏师法提示语——小城镇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规则。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是先进的,值得我们自豪,更值得今天师法。中国古代城镇建设最起码有四个方面的“讲究”——1、讲究天人合一,遵循自然;2、讲究阴阳辨证、对立统一、因果循环;3、讲究自然、流畅、和谐、含蓄;4、讲究情调、意境,蕴涵诗情画意。这“四个讲究”,构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理念和法则,特别是在园林建筑中,体现得更充分更鲜明。由于大量古镇被毁坏,完整性不存,对这些传统的理念和法则,大多要从古典园林建筑中感悟、寻找。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园林之美,就是古典小城镇之美的浓缩版。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时尚。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理想家园。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涵盖面极为广泛,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在文化传承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借鉴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师法园林,尽量运用园林建造的规则——借藏透漏,高低错落,转承启合,柳暗花明,虚实相映,动静相生,水陆相衬。遵循这些规则,使小城镇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始终展现山景水景田园景,突出自然化、生态化,践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第七章:集思广益造美城提示语——精品才能包涵文化,精品才能传承文化。粗制滥造,只能留下建筑垃圾,而不能传承文化。小城镇建设要从长计议,立足千年定大计,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打造,精雕细刻,用潜耐淡定的心态打造一座具有文化特质的千年城镇。一任地方领导,哪怕只盖一座楼,只建一条街,也要让它成为精品,传之后世,成为未来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而不是建筑垃圾。无论一个“精”字,还是一个“美”字,都是真金白银铸造的。建筑风貌,投资巨大,对此,小城镇的领导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充分认识这样一个真理——风貌也是生产力!如同一个人一样,相貌平平,不会引人关注。小城镇也是这样,相貌平平,也不会吸引眼球,更不会变成生产力。6要特色,就必须大投入;怕花钱,就无特色。当小城镇因风貌独特而引人关注、令人向往的时候,城镇风貌将会产生强大磁力,吸引、聚集生产要素,带动经济发展,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效果,就是带动旅游观光业发展。因此,小城镇的领导者要解放思想,敢于花钱买风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下列等式可以成立:投资风貌=高效回报!精彩评论:一、《齐鲁晚报》(2015年1月17日)登载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铁流撰文评论庄乾坤长篇散文《记住乡愁》留住乡愁铁流前几日,闲暇时到书店去,被一柜上的一本名为《记住乡愁》的书吸引住了,随手翻阅几页,便决定买下来。这本署名为庄乾坤所著的书,应该说,这是一本随笔集,仅看书名,就把我吸引住了。文中的“中国会不会上演逃离曼哈顿”,“没有乡愁的小城镇”,“把祖宗留下的宝贝看好”等篇章,一下子勾起了我心中的乡愁情结。读罢此书,各种难以言表的乡愁,从字里行间里溢出来,爬上了我的神经末梢,爬满了我的心头。30年前,我告别那个绿树掩映的小村庄,来到了火热的军营,尽管故乡一度贫穷不堪,可无数个梦乡中,满满的都是故乡的影子,那村前小河里的莲叶和映日的莲花,还有村中心那棵不知多少经年的古槐。可是,如今故乡已经没有了宋朝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景致了,就连我们儿时玩耍嬉戏的小河也难觅踪迹,还有那棵见证了乡村变迁的古槐,也被后人砍伐了。每当梦乡醒来,我就在脑海里搜寻故乡那些难以磨灭的乡土“元素”,可是这些“元素”正在消失。就犹如庄乾坤先生《记住乡愁》里叙述的一样,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春天的到来”,我们周围疯长起来的都是“没有乡愁的小城镇”。几十年前,当我在远离故乡的异地读到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的时候,我一下子为家乡的那棵古槐还有那片莲叶找到了注解。这些家乡的符号,不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乡愁吗!?乡愁是一只风筝,无论游子飘泊到何处,都有一根线牵着你。近些年来,在我们面前,在我们心灵最敏感的一隅,关于乡愁的字眼愈来愈多。乡愁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流行词之一,乡愁是什么?乡愁在哪里?在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现代化、城镇化的飙风中,柔柔袅袅的乡愁还留得住吗?读了庄乾坤先生的《记住乡
本文标题:《记住乡愁》介绍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4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