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第1页共15页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2.爱护水资源(重点)了解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了解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首届山东济南泉水节拟于2013年8月28日开幕。节水环保、杜绝水污染、建设美丽泉城,是每个人的职责。水是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的重要物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提出问题水对人类有哪些用途?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我们担心缺水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分析数据、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地球上水的储量是丰富的,地球又称“水球”,但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2.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9×1018m3,但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1.07×1016m3。3.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状态。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地域分布也不均匀,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居民饮用水都有困难。知识拓展地球上的水不断蒸发到高空中,遇冷转变成雨或雪,返回地面,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探究点二爱护水资源提出问题淡水资源的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实例讨论归纳。了解水的污染及防治。归纳总结1.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⑴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⑵工业: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⑶生活: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措施节水。第2页共15页知识拓展节水徽记,它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2.防治水体污染知识点详解水污染原因①工业生产“三废”(废渣、废气、废液)的任意排放②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④城镇垃圾的堆积渗透⑤船舶航行造成的油污对水体的污染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防治①加强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④生活中使用无磷洗衣粉,并建立污水处理厂,让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知识拓展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得原本清澈透明的水面随藻类颜色的不同,而呈现蓝色、红色、红褐色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板书设计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防止水浪费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防治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的原因:工业、农业、生活(2)水体污染的危害(3)防治措施教学反思第3页共15页成功之处本堂课利用图片、数字、图表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不足之处课前没有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第4页共15页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水的净化(重点)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知道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2.过滤(重点)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3.硬水和软水(重点)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掌握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4.蒸馏了解蒸馏的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鲁滨逊流落杳无人烟的荒岛,他生活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今天我们所用的水都自来水厂。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水的净化方法提出问题自来水厂是经过什么方法净化水的呢?制得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水净化的原因: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许多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①加絮凝剂:明矾可作絮凝剂,因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使杂质沉降达到净化的目的。②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不溶于水的杂质。③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除去异味和色素。④消毒: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也可以消毒杀菌。3.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序):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知识拓展(1)在净化水的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用氯气和漂白粉消毒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2)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杂质,属于混合物。第5页共15页提出问题过滤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吗?生活中是用纸过滤制自来水吗?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2)过滤器的准备: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之紧帖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3)过滤的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4)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a.液面低于滤纸边缘;b.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时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a.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b.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c.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且形成液柱,加快过滤速度。知识拓展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漏斗中待过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等。探究点三硬水和软水提出问题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概念:(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2)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2.检验方法取等量水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为软水;产生泡沫很少,且有较多浮渣的水是硬水。3.硬水的危害(1)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2)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3)饮用硬水口感不好,且对人体健康有害。4.硬水的软化①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②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探究点四蒸馏第6页共15页提出问题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用什么方法除去得到纯净的水呢?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蒸馏: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2.应用:用于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将混在液体中的杂质除去。可以用蒸馏法制纯水。3.注意事项:①加热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不能用火直接加热。③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玻璃片),以防加热时暴沸,使蒸馏平稳进行④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因为蒸馏时需控制的因素是出口蒸气温度。⑤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采用逆流冷却可以收到最大的冷却效果。⑥弃支开始蒸馏的液体,因为里面可能含有低沸点杂质和仪器表面的杂质。板书设计课题2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二、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三、硬水与软水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2.硬水与软水的检验:用肥皂水。3.硬水的危害:4.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教材中有关水蒸馏的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第7页共15页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2.水的组成(重点)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重点)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2.化学性质:(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3.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探究点二水的组成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探究实验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点燃第8页共15页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课堂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探究点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分类单质化合物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①由同种元素组成②不能发生分解反应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判断依据前提是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前提是纯净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举例氧气(O2)、碳(C)铁(Fe)二氧化碳(CO2)、水(H2O)、高锰酸钾(KMnO4)联系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知识拓展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⑵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物质的简单分类第9页共15页板书设计课题3水的组成一、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氢气+氧气水二、水的组成1.实验现象: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2.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单质、化合物、氧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5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