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旱半夏病虫害识别及防治—蒸令祥下载DOC
旱半夏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曾令祥!,李德友(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摘要介绍了旱半夏8种常见病虫害症状识别及其防治方法。关键词旱半夏;病虫害;防治方法赫章旱半夏是贵州地道中药材,病虫害常造成减产,时有出现绝收。现将旱半夏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种球腐烂病半夏种球腐烂病是半夏产区最重要病害。该病一旦发生,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即使有收,一般也不能作为再次繁殖生产用种。1.1症状受害半夏种球主要表现为部份或全部腐烂。根据受害表观症状分为干腐和湿腐干腐病球干燥,着生大量腐生菌(青霉、绿霉等),手掰病部呈粉块状(图1)。湿腐病部组织呈水渍状腐烂,有的有异味(图2)。图1种球腐烂病(贮藏期干腐)图2种球腐烂病(种植期田间湿腐)1.2病原病原原菌为一种镰刀菌真菌。1.3发病条件病菌属土壤中栖居菌,条件适宜随时都有可能侵染引起发病。在半夏种植和贮藏期生产全程均有发生。赫章gap基地)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病害多发生时期,田间伤或机械损伤可加重该病发生。持续应用无性繁殖种球栽种多年易发生病害且受害重,产量低。图3茎腐病地下害虫危害造成腐烂1.4分布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赫章县及威宁县。1.5防治方法○1留种采收时应精选,剔除被虫伤或机械破损种球后入库。入库后,注意温度,湿度管理,并定期翻动检查入库种球,及时剔除染病种球。○2选用健康无病种球做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5min立即播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加植株抗病力。○3半夏种植1-2年后必须轮作。○4药剂防治。发病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灌施。若有地下害虫如金针虫等要及时施药防治。2茎腐病(猝倒病)2.1症状危害半夏幼苗的地上或地下部嫩茎。地上部染病苗出土后在茎基部近地面处产生浅褐色水渍状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溢缩呈环线褐色状斑,幼苗常倒伏死亡(图4)。图4茎腐病地上部染病苗湿度大时,生白色绵絮状菌丝。地下部染病苗出现基腐(图5)。常以病苗为中心向四周发展,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2.2病原病原菌多为尖孢镰刀菌,有的为疫霉真菌。2.3发病条件半夏茎腐病的病原真菌镰刀菌和疫霉菌,图5茎腐病地下部染病苗均属土壤栖居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镰刀菌多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疫霉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组织在土里越冬。雨水飞溅和水流起主要传播作用。降雨频繁,局部潮湿等发病均较重。地有积水,半夏茎有伤口(虫伤、机械伤等),病菌即可侵染发病,造成腐烂。在半夏种植全程均有发生。赫章GAP基地4月下旬-5月下旬是病害多发生时期,田间虫伤或机械损伤可加重该病发生。2.4防治方法2.4.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要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改良土壤。2.4.2选用健康无病种球做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5min后立即播种,可推迟发病约个月。2.4.3合理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必要时进行中耕,使土壤疏松,创造半夏生长发育良好的条件,使半夏向抗病方面转化。2.4.4清除病源。病害流行期及时摘除病株,防止再次侵染危害。2.4.5!轮作。半夏种植.%/年后必须轮作。2.4.6药剂防治。发病期可选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硫悬浮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陪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灌施或喷洒。3叶斑灰霉病3.1症状危害叶片。染病叶片初为水渍状退色病变斑(图6),有的呈灰白色点状或条状病变斑(图7),后扩大呈褐色不规则大型病斑,多个病斑可愈合成更大型病斑,通常造成叶扭曲,或覆盖全叶造成叶过早枯死(图8),叶背面病斑湿度大时形成灰色霉层病原孢子(图9)。3.2病原为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有3-5个分枝,其顶端簇生葡萄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至淡褐色,卵圆形或球形,单胞。菌丝生长后期形成菌核。菌核黑色,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0.5-1.4mm。3.3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初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侵染,以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再侵染,适于发病的为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3()以上。通连续阴雨,病情扩展快。赫章GAP基地6月-7月上旬雨季为发病期。贵阳、毕节未发现此病。3.4防治方法发病田及时清园消灭病原。发病期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或50%农利灵1500倍液等药剂喷施。4病毒病4.1症状染病叶部症状常表现为花叶不规则褪绿或出现黄色条斑,致叶脉纵卷畸形。田间常有2种症状。4.1.1花叶状。病叶扭曲畸变并有下卷曲趋向,叶组织皱缩不平增厚呈花叶状(图10、图11)。图6叶斑灰霉病初期水渍状病斑图7叶斑灰霉病中期条状病斑图8叶斑灰霉病后期褐色大型病斑4.1.2斑驳状。病叶扭曲畸变皱缩不平增厚呈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花叶状(图12)。4.2病因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害可通过虫媒、摩擦等方式传播。4.3发生特点半夏生长期3-7月在贵阳(海拔1040左图9霉病后期病斑处形成霉层图10病毒病花叶图11病毒病花叶图12病毒病斑驳状右)、毕节(海拔1500)、赫章(海拔1900)此病均有发生。此病在桃叶型叶上发生较多,柳叶型叶上发生较少。赫章GTP(基地田间此病发生分散,危害较轻。病毒病通常是通过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虫媒、或摩擦等方式传播。)2006年研究分析,半夏种球传毒可能性很大。染病株叶部叶绿素受阻,正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影响种球产量、质量。4.4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毒病的种球留种。○2半夏生长期及时灭杀传毒虫媒。○3发病症状出现时,若需要施药防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隔7天/次,连用3次,促叶片转绿、舒展减轻危害。采收前10d停止用药。5白点斑病5.1症状染病叶片在叶部一般产生多个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白点斑病斑(图13),大小1~2mm。当多个病斑融合可致叶片成段干枯,或全叶枯死。图13白点斑病叶部不规则白点5.2病因生理性病变(经多次病原学镜检无病原菌,田间病健株互交叉接触检测无相互感染。)5.3发生特点半夏生长期3~9月在贵阳和龙里(海拔100m左右)、毕节(海拔1500~1650m)、赫章(海拔1900)此病均有发生。在桃叶型叶上发生较多,柳叶型叶上发生较少。田间此病发生分散,危害较轻,但会造成倒苗。病株倒苗后再生新叶,很多再生新叶不产生前倒苗株叶病状。5.4防治方法○1一般可不作特殊防治。○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促进病株倒苗后再生新叶生长。6紫叶或紫斑病6.1症状叶出现紫斑(图14)。通常紫斑仅限叶面,少数叶背也有紫斑。有的叶面全为紫色(称紫叶)(图15),但叶背为绿色。图14紫斑病(叶面)6.2病因生理性病变,原因不明(经多次病原学镜检无病原菌,田间病健株互交叉接触检测无相互感染)。6.3发生特点生长期5~7月在贵州省毕节(海拔1500)、赫章(海拔1900)偶有少量发生。此病田间发生分散,图15紫叶病(叶面)病株倒苗后再生新叶,很多再生新叶不产生倒苗株叶病状。6.4防治方法○1一般可不作特殊防治。○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促进病株倒苗后再生新叶生长。7半夏蓟马7.1危害症状蓟马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半夏幼叶片正面,以锉吸式口器锉伤半夏幼嫩叶片正面组织,吸取叶片汁液取食危害。被害叶片呈白色或黑色小斑点并向内卷缩呈筒状,植株严重矮化,严重者干枯死亡(图16)。图16蓟马危害症状7.2形态半夏蓟马成虫和若虫很小。付成开等(2006)报导贵州长顺县半夏蓟马初孵若虫乳白色,后渐淡黄色→粉红色→红色,成虫1.5mm左右,黑褐色,腹部末节背面有一长尾须。李泽善等(2004)报导四川省阆中市田间采集的半夏蓟马,经采集害虫接虫至盆栽健康半夏植株观察,该虫使健康半夏复出现叶片卷缩、枯死危害症状,镜检确认为缨翅目皮蓟马科的某一个种。7.3分布贵州省赫章半夏GAP基地,长顺县,四川省阆中市。7.4习性李泽善等(2004)报导四川省阆中市半夏蓟马在4~6月和8~10月2个阶段危害半夏叶片。付成开等(2006)报导贵州长顺县半夏蓟马主要危害由珠芽繁殖出士的第2批幼苗。赫章半夏GAP基地4~5月出现少量为害,月中下旬危害严重。7.5防治方法○1清除田间杂草,做到田园清洁。可减轻半夏蓟马的迁移危害。○2药剂防治。蓟马危害高峰初期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40%七星保乳油600~8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等喷施。8细胸金针虫8.1学名细胸金针虫,异名鞘翅目,叩头虫科。别名细胸叩头虫、细胸叩头甲、土蚰蜒。8.2形态特征末龄幼虫体长约32mm,宽约1.5mm,细长圆筒形,淡黄色,光亮。头部扁平,口器深褐色。第1胸节较第2、3节稍短。1~8腹节略等长,尾节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和(条褐色纵纹,顶端具4个圆形突起。8.3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福建、湖南、贵州、广西、云南。8.4寄主各种农作物、果树及蔬菜作物等。8.5危害特点幼虫在土中取食播种下的种子、萌出的幼芽、农作物和菜苗的根部,使作物枯萎致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图17)。图17细胸金针虫及其危害状8.6生活习性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在东北地区约4年1代。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表土内。在黑龙江克山地区,卵发育历期8~21d。幼虫喜潮湿及微偏酸性的土壤,一般在5月份10cm土温7~13%时,危害严重,7月上中旬土温升至.7时即逐渐停止为害。8.7防治方法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灌杀,可有效地兼治蛴螬、地老虎、跳甲幼虫、地蛆等地下害虫。参考文献刘爱华,王嵩,周富!半夏根腐病药剂防治筛选试验[8]!安徽农业科学付成开,文永刚!长顺县半夏主要病虫害及治理技术[8]!植物医生李泽善,廖中元!阆中发现半夏害虫新的为害种类[8]!四川农业科技侯典云,崔向波,王荔!半夏组培苗栽培技术初探[8]!安徽农业科学
本文标题:旱半夏病虫害识别及防治—蒸令祥下载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7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