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幼儿教师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高尔基第一节幼儿教师概述01040302明确幼儿教师的职能和作用。知道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知道有效师幼关系的特征及创建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教学目标一、幼儿教师的职能二、幼儿教师的作用四、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三、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目录五、师幼关系一、幼儿教师的职能幼儿教师是专指在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利用专门的设施,按照特定的章程,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各类幼儿园、早教中心等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的教师。幼儿教师职业和其他教师职业一样,是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其根本职能是育人。幼儿教师对于社会培养人才起着重大的奠基作用,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幼儿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正是他们把人类文明的接力棒传到孩子们的手中。从这个角度讲,幼儿教师对人类文明具有传承作用。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实施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养,对幼儿品德和行为习惯进行精心培育和训练,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起着主导作用。1.促进幼儿认知和学习发展。2.影响幼儿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3.引导幼儿个性和社会性行为发展。4.影响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二、幼儿教师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3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幼儿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作用幼儿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作用1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在幼儿园保育工作是居于首位的工作。幼儿行为的观察研究者幼儿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研究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想法,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阶段、幼儿的性格特质、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等。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幼儿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决策者和设计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支持者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思考、探索、发现,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尤其是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需要教师引发,幼儿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中会获得成就感,树立对活动的信心,能更愉快地接受教育。预览延迟符可删除三、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01020304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者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成了对幼儿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在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和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才能引发幼儿积极的探索活动。家长的合作者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家长的合作者,幼儿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自身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幼儿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三、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050607四、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010203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幼儿教师的教育任务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幼儿教师的劳动是全面而细致的,具有复杂性。在面对幼儿时,幼儿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寻求和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既是对幼儿教师应变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的挑战。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在这种模仿中,教师会在无意中影响教育幼儿,在无形中收到教育的效果。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幼儿在不断成长,这种成长是渐进式的,有时甚至是反复的。幼儿某一局部的身心方面的发展变化也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这正是幼儿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在。五、师幼关系(一)师幼关系的概念师幼关系也称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二)师幼关系的意义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只是表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谐、良好,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在经验、信息、情感、认识等方面的分享,能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01良好的师幼关系能让幼儿获得安全感。02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发挥榜样作用。03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04(三)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01教师不能凌驾于幼儿之上,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以教师为中心,不替幼儿做主,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平等性02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权利与自由,注意倾听幼儿的“声音”,彰显幼儿的“话语权”。应尊重儿童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解水平。民主性0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是单向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应该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互动性04教学相长,优质师幼关系能让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激发。教师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甚至激发幼儿的潜能。激励性(四)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0102030405关爱幼儿关爱幼儿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在关爱幼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幼儿平等交谈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话题与幼儿一起平等、真诚地交谈,这种形式的互动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参与幼儿的活动教师能够以普通的活动参与者的心态参与到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教师应该设法与个别幼儿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并以个人关系影响与其他幼儿的关系。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对幼儿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回应,不仅是对幼儿行为本身的一种评价,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师幼互动,强化师幼关系。第二节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学目标掌握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素养是指幼儿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是指幼儿教师从事育人职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智力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艺术活动素质。幼儿教师的修养,是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就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一、幼儿教师素养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01040302(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健康的身心素质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教育效果,还会影响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热爱幼儿“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扎实的专业知识010203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需要掌握作为公共基础知识的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还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育和保育知识要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教育和保育知识,掌握幼儿发展知识,全面了解幼儿,把握他们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规律、学习方式与特点。教学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和教学经验。主要体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三)较强的专业技能0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0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03组织管理能力04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06激励与评价幼儿的能力07反思与发展的能力05沟通与合作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沟通01不否认孩子的体会02不批评孩子,引导说出错误所在03给孩子选择和说话的机会04真心实意,以诚相待06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07以换位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能听懂家长的话05言辞委婉,以礼相待第三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目标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途径。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化的含义(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业教师的过程。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化的含义(二)幼儿教师专业化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一)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终身教育思想的要求。(三)社会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四)幼儿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背景预览延迟符可删除(五)专业发展成为幼儿教师自身的需要。020103040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接受的各类信息的数量激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科技的发展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为培养人才,为适应社会,更应该具有终身教育思想,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前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不断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和实践知识的理论化,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西方一些幼儿教育家倡导的幼儿教育思潮、模式和理念迅速涌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引起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一)顺应阶段(二)适应阶段(三)发展阶段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四)专业化阶段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预览延迟符可删除(一)专业态度1.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权益。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不断提升专业能力。4.做学习知识的典范。(三)专业能力1.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2.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4.教育活动计划及其实施能力。5.激励与评价能力。6.沟通与合作能力。7.反思与发展能力。(二)专业知识1.幼儿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2.专业学科基础知识。3.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4.锤炼高尚的师德师风。职前培养是指幼儿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接受的专业教育和培养。(一)职前培养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预览延迟符可删除入职指导,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职学校主持实施的,指任职学校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的教学实践指导。(二)入职指导园本培训与教研是为了改进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依托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培训和研究过程。(四)园本培训与教研在职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整个任职期间都应该接受的扩大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三)在职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并通过反复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学习的过程。(五)自我学习与反思THANKYOU谢谢观看!预览延迟符可删除
本文标题:第八章幼儿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5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