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名文化姓名:姚凯学号:2011134161专业:对外汉语摘要: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地名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以及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本文主要运用阐释法和描写法从七个方面对地名文化进行具体的阐述。关键词:地名地名文化一、地名与民族迁徙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迁徙是带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因素,一方面传播了文化,另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交流,产生新的文化。这些变化情况从各地流传下来的地名可以反映出来。1.地名印证汉族人重宗族的观念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人们的宗族观念很强,在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时,他们也会将宗族的观念印证到所居住的新地区的名称上。在东北地区,有许多地方的名称冠以姓氏,这就是宗族观念在地名上的体现。东北的移民大多是从山东来的,他们从山东来到东北后,先建一个窝棚,以此为基础,同族同姓的人越来越多,形成村落。窝棚的集合以同族同姓为基础,这样,宗族制度也就从山东输入到东北,而村落的名字便以聚居的宗族大姓命名。如:以李姓为主的地名有李村、李庄、李家店、李家镇、李家桥、李家山、李家湾等。“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形成一种姓氏制度。”[1]在中国,姓氏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是宗法制度的体现。地名冠以姓氏正是宗法制度影响人们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2.地名印证军事战事历史在向前发展,古代征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可以从地名中追溯古代战事的足迹,它是军事战事的见证。例如,明王朝平定云贵之后,留守驻军实行兵屯,许多村落的名称就留下了兵屯的遗迹。明王朝为了开发边疆,在全国设立了十多个都指挥司,都以下设卫、所,所以下设堡等。云南陆良县有左所、右所、后所;刘家堡、李家堡等地名。“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地方的名称都带有“都”字,这也是军屯留下的痕迹。“都”是晚唐的军队编制的单位,每个“都”的官兵数额从一百至一千不等,如浙江的八都、福建的六都、湖南的三都、广东的四都等。这表明此地曾经有驻军或实行过军屯。”[2]二、地名与地域经济地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这种经济情况可以从各地的地名体现出来。1.地名反映行业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都以本地的行业为地区命名的依据。杭州在历史上曾用过的地名,反映了杭州地区的行业发展情况。如:盐桥、炭桥、菜市桥、柴木桥、柴垛桥、卖鱼桥、卖马巷、米市巷、布市巷、剪刀巷等。中国的经济是以一家一户的手工业作坊开始的,北京的许多胡同的名称都源于某种著名商品。如:麻线胡同、砂锅刘胡同、豆腐陈胡同、烧酒胡同、大酱坊胡同、白纸坊胡同等。2.地名反映商业贸易情况追溯各地区的经济贸易情况,可以从各地流传下来的地名去考证。在我国清代,内地经济呈放射状向边区发展,自然也就将商号分店开到边区,于是店号就作为当地的地名。如:在内蒙古有天巨德、长盛号、天兴隆、兴盛茂等,这都是北京大商号的名称。三、地名与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文化社会现象,它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以对自然的神灵的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信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的共同特点。在我国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许多地区的命名都以宗教为主要依据,这也反映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在西藏,有许多同佛教有关的地名,反映了西藏地区的宗教特点。如:北禅寺、南禅寺、大昭寺、小昭寺、塔尔寺、楚布寺、色拉寺、喇嘛林寺、昌珠寺等。”[3]在北京地名中,有一些建筑名称取自于道教,如:龙王庙、药王庙、关帝庙、宣灵庙、城隍庙、白云观、老君堂等。四、地名与意愿感情1.地名反映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决心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又处在大自然的威慑中,因此,对大自然充满着敬畏和崇拜,从地名的命名中,就反映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如:辽宁境内有一条河叫辽河,经常泛滥,为使辽河地区永远安宁,人们将辽河地区叫辽宁。北洋南面的永定河,以前叫无定河,为使无定河永不泛滥,清代康熙皇帝下昭将无定河改为永定河。2.地名寄托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祈求太平、富寿、昌盛,是人们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也从地名中反映出来。福建省的67个市名和县名中,取“福、泰、安、宁、和、平、清、明、龙”字的占二分之一。广东省的街名中,带“福、禄、寿、恩、惠、华”的也很多,如同得路、同福路、惠福路、平安里、和平里、太平庄、太平街、安定门、万寿山、永定路等。在全国,取名“太平”的地方有54处,取名“永安”的有29处,取名“永宁”的有26处,取名“昌盛”的有25处,这都表明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思想观念。五、地名与民俗民风人们的风俗习惯是代代流传下来的生活的行为表达方式,它是民族制度化的产物,也是一个群体的承诺。地名与民俗民风有着很重要的关系。1.由俗变雅的地名北京的“胡同”是民族相互接触的产物。“胡同”源于蒙古语,意思是水井,元代北京人喝水靠水井,许多胡同因水井而得名。这些胡同的名字因下层百姓的风俗习惯和所从事的职业而命名,虽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习俗,但其中也有一些不雅的成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不雅的胡同名字进行改造,主要采用汉语谐音的方法。鲁迅《华盖集.咬文嚼字》说:“在北京常看见各样好的地名:辟才胡同、乃兹府、丞相胡同、协资庙、高义伯胡同、贵人关。但探起底细来,据说原来是劈材胡同、奶子府、绳匠胡同、蝎子庙、狗尾巴胡同、鬼门关。”2.地名是社会政治观念的缩影地名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随着时代政治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变与不变有着深刻的政治渊源。(1)民族团结的需要而改变地名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地名含有殖民统治的色彩,现在都已改过来。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曾命名为归化、归绥,意为受汉族的统治。解放以来,为了民族团结,用了蒙古语的意义为呼和浩特,即绿色城市。”[4]广西与越南交界的镇海关,改为睦南关,现改为友谊关,表现出同越南人民的友谊。(2)社会政治需要而更换地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过了许多动荡,但每次动荡,都会在地名中留有痕迹。如:十年动乱时期,许多城市的街名都改为具有革命色彩的名称。北京王府井改为人民路,长安街改为东方红路,东方民巷改为反帝路,北新桥改为红日路,新街口改为红云路等。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这些地名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六、地名与地形地貌大自然是变化的,但是依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区,却是我们推断当时地形地貌的语言化石。如武夷山第一峰的大王峰,雄镇九曲溪口,拔地擎天,上丰下敛,因“具王者威仪”,故名大王峰。而玉女峰亭亭玉立,娟秀挺拔,宛如一位明丽动人的少女方罢沐浴,傍妆镜台而名玉女峰。水帘洞因其崖壁硕大无比,并自上向下凹陷,形成洞状,崖顶上常年有泉水飘洒而下,犹如水帘,故名水帘洞。七、地名的稳定性与演化地名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是其特征之一。相对来说,地名是稳定的。一个地名的使用,历时不仅长于人的寿命,甚至比创造它们的民族和最初使用以表达它们的语言的寿命还长。尽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民族迁徙或消失,语言分化或融合,但许多地名依然不变。大的地理实体如山、河、湖、海的名称。地名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就在其习惯性,或称之为先占权。地名一经命名,便习惯沿用,因此,地名常保留已被人们遗忘的语言现象,被人称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古文献。例如:美国密西西比州借自密西西比河之名,在印第安人阿尔贡金语中,“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密西西比之名尚存,而创造这一地名的民族及其语言早已消失。地名有其稳定性,但也有演变。地名的稳定与变化是对立的统一,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演变的原因可以是前面六个方面的具体阐述。地名作为一种既可悟又可观的文化景观,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衍生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和保留。地名文化既包含社会科学,也包含自然科学,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因此,研究地名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还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旅游事业。参考文献[1]钱杭.《中国宗族史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王文.《中国少数民族地名文化》[J].中国地名,1997(3)[4]扬清.《蒙汉地名文化刍议》[J].前沿,2003(3)
本文标题:地名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8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