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绪论1.马克思主义狭义上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和基础,它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归宿,它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社会根源: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两者均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从属马克思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属于剩余价值学说,而剩余价值学说从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消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等有价值的主张,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代替,从属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跨越两个世纪之交的岁月,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即从总体上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5.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小结: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人的主观意识(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的产物,代表人物是贝克莱。“物是感觉的复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说法。客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作“理念”、“宇宙精神”或“绝对观念”等,代表人物是黑格尔。2.古代朴素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黑格尔重点引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P36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意义P39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使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性的可靠基础之上(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如“守株待兔”);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也要重视并善于利用机遇(如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偶然因素紧密相关)。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42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P43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7.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直接规定性。例子: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高级动物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来表现的。例子:一支步枪,既有材料方面的质,也有功能方面的质,还有工艺方面的质。一个战士,既有健康状况方面的质,也有政治思想方面的质,还有军事技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质。8.量与事物不可分离但不是直接同一的关系。在度的范围内的量变,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基础和前提,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9.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飞跃(火山爆发、原子弹爆炸、南昌起义、战争);非爆发式飞跃(科学的进步、语言的更新、物种的演变、猿到人的转化等)。10.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民主革命总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我国改革开放从“部分先富”再走向“共同富裕”就是从局部性部分质变到全部质变。11.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P45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全盘抛弃。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恶劣典型:尼采的历史虚无主义、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2.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如水有三态,但它们都是水的表现或现象,其本质仍然是:Η2Ο,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13.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己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谈谈你的体会。(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对这一段话加以哲学的分析。(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P64认识主体: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的感性物质活动的人,它具有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认识客体:纳入人的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的改造、打上了人的实践烙印的对象性存在,它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2.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由认识回到实践的飞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3.认识的反复性: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两次飞跃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等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72认识的无限性:即使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具体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得到了正确的认识,但是客观事物及实践过程本身的推移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人们又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新的事物进行新的认识。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属性,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P76(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性真理都包含有绝对性真理的颗粒,没有离开绝对性真理而存在的相对性真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没有不包含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真理。(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5.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辩证统一P83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一点是确定的、绝对的;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都包含了不可推翻的认识因素或成分,新的实践可以丰富它、完善它、发展它,却不能推翻它,这一点也是确定的和绝对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一个过程,一种认识的真理性即使已被目前的实践所证实,也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承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不能代替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只能是实践标准的必要补充。6.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具体的、辩证地统一的,具体表现:价值的实现以遵循相关真理为前提。获得正确的价值认识以掌握相关真理为根据。真理必然具有价值。真理和认识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2.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其他各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两对矛盾彼此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3.英雄史观:帝王将相或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0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