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卖白菜——莫言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错的(×)15%(1)在弱光下看书()(2)边走路边看书()(3)不要把小东西塞到耳朵里()(4)洗澡时不要让水跑到耳朵里()(5)经常吃糖()六、连一连(15分)6五10九5七9八4六8三7四3十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童年是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的。说起童年,我们有滋有味,那些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童年的我们,最期盼的就是过年,直到现在这种过年的期待并没有随着时光而消减。只不过童年的我们更迫切,更向往过年。为什么呢?因为过年有我们平时不能吃到的好多美食。那么如果时光倒回40年前,大家猜一猜过年的时候能吃到什么?一、新课导入大家喜欢过年吗?在过年的时候都能吃到什么好吃的?时光倒回40年前,大家猜一猜过年的时候能吃到什么?一毛钱能买什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那个时候,1分钱就能买到一颗水果糖,还能买10根缝衣针……一毛钱属于“巨款”。如今,一毛钱的作用越来越小,一元钱成了最为普遍的小钞票。1毛钱的钞票仅限于银行、菜市、超市等小范围。社会上几乎不再使用1毛钱的零钞,就连停个自行车、上个厕所,起价都是5毛钱。莫言曾说:“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困和饥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卖白菜》,看看在他的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和记忆。二、温故知新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环境、情节、人物形象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三、走进作者莫言(1955年-),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2011年《蛙》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在我的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时候。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会比现在聪明,当然也未必。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所以最早的记忆都与食物有关。那时候我家有十几口人,每逢开饭,我就要大哭一场。1960年春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一个黑暗的春天。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死的。——莫言四、写作背景《卖白菜》的故事发生在六七十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本文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文中从“我”与母亲卖白菜的不同心态写起然后写到母亲和“我”对卖白菜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最后写到母亲因“我”的过错而流下伤心地泪水。文章中刻画了一个坚强、自尊、朴实、诚实的母亲形象。五、基础知识瞥一眼piē湿漉漉lù哽咽gěngyè衣襟jīn抽噎yē侍弄shì木橛子jué打了蔫niān牛犊dú洋溢yì嘟哝dūnong啰嗦luōsuō踽踽jǔ凛冽lǐnliè乍zhà绺liǔ黑黢黢qū冻疮chuāng溃烂kuì拽zhuài戳chuō撇piē箢篼yuāndōu暴躁唾沫tuòmo六、整体感知1、复述这个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967年冬天,我十二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家里、集市母亲、我、老太太卖白菜的全过程2、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以白菜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写的。3、以“白菜”为中心词,概括故事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开端(第1—9段):母亲决定卖白菜。发展(第10—25段):母子俩运白菜,卖白菜。高潮/结局(第26—30段):母亲哭白菜。开端(第1—9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发展(第10—25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高潮/结局(第26—30段):写母亲因我的过错而流下了伤心的泪水。4、对比概括课文内容(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1、故事的开端写了三方面的内容:(1)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时的前后心理活动(2)我对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的心态(3)母子俩对自己亲手栽种的白菜的深厚情感七、重点研习2、阅读小说开端部分第一方面内容并思考:“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3.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4.“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5、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描写对最小白菜的特殊感情?①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②为了表现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难以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痛苦。我对白菜的情感体现了物质匮乏时代人们对自己辛勤劳动成果的无限珍惜。1、故事的发展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去集市路上的情况;二是写在集市上与买主讨价还价的情况。课文通过详写我和母亲对待买白菜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来表现母亲和善朴实的思想品质和物质匮乏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2、阅读小说以下并思考:“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①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②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3、怎么样理解“终于挨到了集上”的“挨”?体会:“我”不愿意将这三棵白菜卖掉,所以几次磨蹭,离村只三里远,对“我”来说,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痛苦,因此,这里的挨字十分形象地写出“我”不情愿之情。怕来到集上,因此磨磨蹭蹭,到了集上将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这三棵白菜,“挨”字表现了我的怕、无奈及不情愿,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4.“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①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的老太太形象。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非常挑剔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三是为了表现当时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的整个生存状态。5.“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说明了那沓面值并不大的纸票对老太太意义重大,也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同时,为下文因一毛钱而白菜被退回和母亲的流泪埋下了伏笔。老太太的动作以及她和母亲“一张张地数着”说明了什么?(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八、小结莫言说:“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困和饥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作者借助《卖白菜》中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失掉自尊,再穷也不能丢掉诚实。
本文标题:《卖白菜》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2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