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企业文化学概论课程引入:思考题1、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会出现裸捐?2、为什么中国企业家热衷于财富传承,甚至转移国外?为什么王石、马云如此捐款不积极?3、为何我国“三聚氰胺”、“豆腐渣工程”等类似不顾消费大众、社会、利益的问题层出不穷?4、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体制、制度问题,企业与社会关系问题、企业与消费者关系问题、企业与内部员工关系问题,企业与环境发展问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怎么样才能解决呢?什么是文化?什么叫做“文”?古籍文义,知道天地相交、阴阳互依、刚柔并济、相反相成之道,通其变化,知其必然,并以之律己、齐家、治国、平天下,谓之“文”。“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无论何种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是哲学,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存思想与方法的各方面体现。思考: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质,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文化从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割不断的历史传统性质。虽然,文化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可以使其性质逐渐地得到改变,但这种改变,需要蔚成一种社会风气,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改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历史过程,往往是人们对它并不多么在意。文化传统的性质一经改变,哪怕是部分的改变,就将反转过来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或祸或福。”第一章企业文化导论7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第二节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1.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一、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背景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阶段三、跨国公司文化的扩张策略1、日本经济奇迹的启示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在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却在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经济增长源于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活力和竞争力依赖于独特的管理模式。在日本企业获得成功的多种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既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更不是资金、设备和科学技术,而是独特的“组织风土”,即企业文化。一、企业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2、美国管理思想的反思与调整。3、近现代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在社会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管理学与经济学,从泰罗制、组织行为理论、企业成长、战略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取得重要发展,在此基础上,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在美国管理界能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认同。4、新教伦理及家庭观念被重塑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企业文化这种基于“价值观”的管理理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卡尔·马克思“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不过,资本主义确实等同于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马克思·韦伯一:对资本主义不同的见解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本部分了解)二: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于新教伦理韦伯说:只要稍稍看一下其职业情况的统计数字,几乎没有什么例外地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著名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市场经济的诞生跟对金钱的贪心一点关系也没有,反而跟特殊的文化宗教有密切的关系。他考察了各国经济发展史,得出的结论是,在基督教新教诞生的地方,如荷兰、瑞士、英国、美国,最早诞生了市场经济,是新教伦理催生了市场经济,为什么说是这样呢?1、新教伦理更主要观点:一是新教的积极入世倾向:神学家加尔文说:“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作光作盐”,也就是要基督徒在社会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作标杆、作明灯、作防腐剂。这样一种积极入世的信仰观念,无疑能最大限度地推进地区、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二是天职观:即某种由上帝安排的任务,新教的核心内容。他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修行而超越尘世的空洞劝解和训令,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所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天职。新教在客观上为证明世俗活动具有道德意义起了作用,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发展。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马克思。韦伯三是预定论:一个人甚至在他出生前就已被上帝判决了他的来世命运。而且,作为尘世中的人,他无法获得对上帝这种判决的了解。基督徒在尘世中的活动,包括为日常服务的职业劳动,都只是为了遵从上帝的戒律,完成上帝的旨意。于是,紧张的从事世俗活动,争取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便成为建立获救信心的惟一手段。一靠坚信,二靠社会生活中证明你是上帝的选民,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上见证神的荣耀、找到自己得救的凭据。它一方面表现为积极参加世事,勤勉的从事职业劳动,另一方面表现为最大限度的节俭,抵制一切享乐性消费,认为积累财富的勤俭在道德上是无可指责的,骄奢纵欲是有罪的。所以,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们应该尽力在凡事上、在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中荣耀上帝,用上帝之道指导社会中的经济、法律秩序,并在工业、商业、贸易等职业中尽力工作和不断扩大再生产,在增进财富上荣耀上帝,就如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所说“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把挣钱上升到天职、上升到神圣的责任伦理的境界。为上帝的荣耀尽力挣钱,为上帝律法的缘故尽力省钱,为耶稣的爱和邻人之爱而去捐钱。预定论使基督徒积极地介入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事务,并用这些事务上的符合上帝心意的果效来验证自己基督徒的名分。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它是一种对职业活动内容的义务每个人都应感到、而且确实也感到了这种义务。至于职业活动到底是什么,或许看上去只是利用个人的能力,也可能仅仅是利用(作为资本的)物质财产,这些都无关宏旨。依靠勤勉,刻苦,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精心计算,把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领域,从而获取预期的利润,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经济合理性的观念和习惯。这种合理性观念和习惯还表现在社会的其他领域,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精神气质,弥漫于近代欧洲。2.资本主义精神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近代资本主义是一种理性的资本主义形式,是资本主义精神决定着近代资本主义形式。而新教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阶段企业文化既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言,“企业文化”:作为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作为实践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内部因素提出的要求,是中国企业发展面对市场经济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一阶段:企业文化理论建设的兴奋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冷却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第三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理性期(21世纪初至今)加入世贸组织,促使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进入理性思考阶段。2004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大庆召开了首次“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2005年3月,国资委下发了62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2005年3月,企业文化师被正式确认国家认可的从业资格,为我国企业管理新职业。概念模糊,国有企业中存在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职工文体活动”的认知;或表现为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规章制度。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流于口号、表面现象。1、企业文化发展三阶段2、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上的成功探索1984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企业形象建设为重点,涌现出了一批形成了先进企业文化模式的企业,如海尔、联想、首钢、小天鹅、西安杨森、长安汽车、华为、白云山制药、同仁堂、全聚德等等。2004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大庆召开了首次“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200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加大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三:跨国公司扩张的文化策略2004年数据:全球100个最大经济体:53个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资本扩张三部曲:1、跨国兼并重组(贸易进入转为资本进入)成功概率大概30%2、文化整合(案例)对于跨国并购的企业而言,文化融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公司文化层面的融合,另一个则是民族文化层面的融合。3、本土化(案例)第一、提高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增强子公司所在国的信任感。第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经营管理上的损失。第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1.2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三、现代管理丛林理论四、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五、当代管理思想: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和六西格玛理论古典管理思想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科学管理组织管理科层制个体效率企业组织效率社会组织效率效率最大化目标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理论产生背景1).社会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激化,急需通过管理来缓解劳资对立,协调劳资关系;2).经济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规模和市场迅速扩大,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3).生产技术方面,生产技术进步,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变得复杂,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合理利用资源。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杰曼顿,自幼酷爱科学实验与研究,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找出“一种最好的方法”,在法国和德国念过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被哈佛录取。但由于他十分刻苦,以至得了眼疾,不得不缀学。1875年,泰勒离开哈佛大学到费城的恩普利斯水压工厂当模型工和机工学徒工。1878年,他进入费城的米德瓦尔钢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从一名普通工人开始,泰勒升为职员,后又升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制图部主任、总经理;1884年,因为他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他被升为总工程师。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与他的这种经历有很大关系。1911年,他发表了代表作《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经济人”的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人天生厌恶劳动,不愿负责任。因此管理者注重物质刺激,并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领导方式。“胡萝卜+大棒”(马戏团行为)的管理方式。三个著名的实验: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金属切削实验泰勒的主要观点:科学制定工作定额:对工人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定额,实行工具和机器标准化。培育“第一流的工人”(合理用人):挖掘人的最大潜力,人尽其才。推行标准化管理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督促和鼓励作用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对组织管理的最大贡献: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实行“例外原则”其核心——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①科学管理理论的前提是把人视作“经济人”。②科学管理理论术语“机械模式”的理论。③科学管理理论仅局限于解决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的研究,而忽视了高层经营问题。法约尔跟泰勒的背景、经历不同,泰勒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而逐步向上发展,理论适用于企业;法约尔在大部分时间里则都担任管理人员,其中在总经理的位置上一干就是30年,他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而向下发展,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管理思想:
本文标题:第一章企业文化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