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重修和报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现在你们所参观的是重修后的圆明园。OK,现在我们正站在复建后的绮春园的门口,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圆明园之旅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组成。园林规模比长春园略小,由数个小型湖泊和山冈组合而成,山冈穿插,水系回环,布局自由散漫,但颇受嘉庆帝的赏识,并命名了“绮春园三十景”。绮春园的宫廷区设于东南角,依次为新宫门、迎晖殿、中和堂、敷春堂、后殿、问月楼。宫廷区北为凤麟洲、旁为春泽斋、生冬室、卧云轩,中部有春泽斋、四宜书屋、清夏堂,西有鉴碧亭、涵秋馆、畅和堂、澄心堂、绿满轩、展诗应律、松风萝月等景点。园内还布置了正觉寺等宗教建筑。大宫门后原有一道月牙河,河中有汉白玉石桥一座,过石桥是五间穿堂门殿,规格略小于迎晖门,俗称“二宫门”。二宫门两边各建有角门一座,与大宫门一样皆为王公大臣及太监、杂人出入。迎晖门后小院的位置,应当是绮春园中皇帝的正殿。嘉庆时称“勤政殿”,道光帝即位后更名为“迎晖殿”并亲笔御书匾额挂在大殿外檐下。迎晖殿为五开间,四周设有围廊,殿前有月台,殿内有宝座。道光时期每到皇太后万寿节,皇太后便由畅春园搬至绮春园,在此殿内接受群臣、众妃们朝贺。道光二十九年孝和睿皇太后病逝,咸丰五年(1855)康慈皇贵太妃病逝,都先后在迎晖殿内停灵祭奠。从绮春园新宫门区最北部的寿山穿过,首先看到的是宫门三间,俗称内宫门。进入内宫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殿五间,外檐悬挂嘉庆御笔“集禧堂”,道光后更名为“颐寿轩”。集禧堂实际上是一座穿堂殿,殿前东西各有朝房三间,也是穿堂殿,出西朝房可到西路花园,出东朝房可通往东路各殿宇。穿过集禧堂便来到正殿敷春堂。敷春堂始建于嘉庆时期,起初为嘉庆皇帝寝宫。也是绮春园中最大的皇帝寝宫。道光朝时,由于畅春园长久得不到修缮,很多殿宇破旧不堪,已不适宜皇太后居住,道光帝便下旨将皇太后搬至敷春堂居住,并将敷春堂更名为“永春堂”。敷春堂是一座前后各五间的工字形大殿,在前殿与后殿明间及东梢间均设有宝床,殿内在道光朝后期还设有火炕,前殿与后殿都有仙楼。敷春堂前后殿都有游廊通往北面及西面的花园。西面花园由南向北分别是淙玉轩、镜绿亭、蔚藻堂及占黛亭。蔚藻堂景色最为优美,修建在高高的假山石上,假山东面有爬山游廊与敷春堂后殿相连接。蔚藻堂内设有宝座床,每到旧历八月十五日,皇太后在此赏月。在敷春堂正北有五间二层楼,楼上外檐悬嘉庆御书“问月楼”匾。楼前有青山石罩壁,楼后有临水码头,从码头上船可通往绮春园其它景区。楼下设有宝座床,楼上楼下均有廊,站在楼上可欣赏整个敷春堂景区。敷春堂东路为太妃、太嫔寝院,包括西住所、东住所及西南所。敷春堂与东路各组建筑有宫门相连接,称东宫门。东宫门为三门,门檐悬挂匾额“翠云崇蔼”,门外北侧就是东二所、西二所,门南侧是西南所。东西二所的建筑形式完全一样,东西对称,前后为六排。第一排为门殿,共九间,为首领太监居住。第二排殿是五间穿堂殿。西二所第二排为佛堂与库房,而东二所则是宫女所住。第三层、第四层为主殿,各有五间。据史料记载,道光皇帝的彤嫔、祥嫔及八公主和硕寿禧公主、隐志郡王的福晋等都住在第三、第四层正殿内。第五层为七间,住的都是一些贵人、常在、答应等一些等级较低的主子,最后一排为库房。东南所位于东西二所以南,西南与集禧堂东配殿相通。东南所由六座大院组成,共六七十间房屋。主要居住的也是一些嫔、常在等级别较低的主子,陪同他们一起居住的还有一些宫女。在这几组院座内还建有为皇太后服务的寿膳房、寿药房等。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这里的太嫔及宫女大多并未随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再加之当时守园军队早已逃离,这里完全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的人逃离,有人则被突忽其来的事件所惊吓致死,像住在东南所中部的道光帝常嫔就因过度惊吓一命呜呼。死后尸体也无人管理,最后与东南所一起被焚毁,英法联军退后,才将其烧焦的尸体暂存京西田村,后埋入西陵地宫。敷春堂在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仍有一些建筑尚存,同治十二年(1873)曾有计划修复此处做为慈禧寝宫,将敷春堂改为四卷大殿。按照慈禧的意思,更名为“天地一家春”来纪念自己早年发迹的地方。工程开工还不到一年,就因为国库空虚而不得不停工,光绪二十二年慈禧曾两次从颐和园来敷春堂遗址游览。心镜轩位于绮春园东南角,是一处集山水人文为一体的景观,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心镜轩建造时间与西面的新宫门及迎晖殿为一个时期,正殿心镜轩,坐落在迎晖殿东配殿以东的小岛上,四面环水,西有木桥与岸相连接。心镜轩由两座三间临水殿和一座凉亭组成。在岛的南岸还有一组临水榭与其成为对景。心镜轩四面湖水环抱,风景秀美,是当年皇帝纳凉休闲的佳处。敷春堂以北的南湖中有由东西二岛,嘉庆初年,在绮春园大规模的修缮和改建中,两岛上也规划了新的建筑,并於嘉庆十二年(1807)初完工。嘉庆帝根据其周边形势,将其命名为“凤麟洲”,成为绮春园中一处著名的景群。凤麟洲景名取自道教十洲之一,《十洲记》中记载:“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嘉庆帝将绮春园湖中双岛景群命名为“凤麟洲”,自有其会心之处。凤麟洲正殿坐落在西岛,七间两卷接前抱厦,殿外檐悬挂嘉庆御笔“凤麟洲”匾。殿内设有宝座床,在正殿东还建有三间两卷套殿,套殿前为一小院,院南建有月亮门。正殿前还建有敞厅三间,外檐悬挂嘉庆御笔“绣漪轩”匾,锈漪轩东西建有游廊与正殿相连,绣漪轩南为临水码头。东岛是一个带垂花门的简单四合院,为太监值班房及寿膳房。凤麟洲一直是太后夏日避暑纳凉之处,太后一般是由南面问月楼码头乘船至锈漪轩码头登岛,在凤麟洲殿内用膳休息。凤麟洲北岸还有乾隆四十六年前后建成的重檐四方亭一座,名曰“浩然亭”。1860年“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1992年在原址复建为重檐六方亭。嘉庆帝与凤麟洲有很深渊源。嘉庆九年,皇帝在《题清夏斋》诗中有“书斋新创建,旧额凤麟洲”之句,在诗注中写道:“是斋在西爽村,原额曰凤麟洲,本非宸翰所题,曾经皇考赐成亲王居此。余在潜邸时,常至斯地吟射燕游,叙友於之乐。今成王别赐园居,西爽村已归入绮春园禁籞之内。即其地置书斋,额曰清夏,几闲涉趣,略志其梗概如此。由此可知,早在乾隆帝赐给皇子成亲王永瑆居住的西爽村中,就有“凤麟洲”的题额,嘉庆帝继位之前经常到此游玩会友。嘉庆四年,惩处和珅,籍没其府第赐给成亲王永瑆,成亲王原居住的西爽村归入绮春园。西爽村归入绮春园後,嘉庆帝将其用为书斋,剔除原来悬挂的“凤麟洲”匾额,代之以新的“清夏斋”。因此,对於“凤麟洲”,嘉庆帝应该相当熟稔。当绮春园南湖双岛工程接近尾声,需要为其命名题额时,嘉庆帝自然而然地想到“凤麟洲”这个名字。自从凤麟洲建成,嘉庆帝经常光顾,或游赏,或读书、或凝思,留下了大量关於凤麟洲的诗作。据统计,从嘉庆十二年的《凤麟洲有会》诗起,到嘉庆二十五年的《凤麟洲》诗止,嘉庆帝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共写下二十五首吟咏凤麟洲的诗作。二百多年前,嘉庆帝在《绮春园记》中记述凤麟洲曰:“园北平湖百顷,碧浪涵空,远印西山,近连太液,洲屿掩映,花木回环,殿宇五楹,高深明达,楣额曰凤麟洲。”从嘉庆帝的描述,凤麟洲的迷人景色跃然纸上。遗憾的是,这一景群在150年前英法联军劫掠之後的纵火中焚毁殆尽,胜境不再。走过绮春园,往西就是九州景区,即圆明三园之一的圆明园。可能是为了区别大小概念圆明园,免得搞混,现在这小圆明园已开放游览的部分就被称为九州景区了。进得景区,圆明园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先去看看“正大光明”。从资料上看,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而眼前的景象,就是一片草地,有块大石躺在那,刻了正大光明几个字。从“正大光明”往前走,过一片林子,是一个大湖,湖的周边,有一串景点。金鱼池缕月开云曲院荷风天然图画接下来就是游西洋楼遗址景区了。当年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1900年八国联军[这八个土匪强盗是: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西洋楼很多建筑材料使用了大块的石料,历尽两次洗劫后,也只剩下断墙残壁了。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
本文标题:带图片解说词圆明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4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