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社会制度第一节、社会制度概述第二节、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第三节、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一、社会制度的定义及分析的视角二、社会制度的类型三、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分析四、社会制度的特征第一节、社会制度概述第一节社会制度概述考勤制度奖励制度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孔子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封建的“礼”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承袭的社会制度一、社会制度定义及分析视角总体社会制度:用来指称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或社会发展阶段一个社会不同领域的具体制度,体现着社会中某一层面的社会关系及其活动的特定规范某种规定的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的程序规则,由各种具体工作部门研究制定学者对社会制度的界定诺斯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是人类设计出来的形塑人们互动行为的一系列约束”。塔尔科特·帕森斯则认为,从技术上看“制度是规范的一般模式,这些模式为人们与他们的社会及其各式各样的子系统和群体的其他成员互动规定了指定的、允许的和禁止的社会关系行为的范畴”。罗尔斯从政治学意义上来界定制度、罗尔斯把制度理解为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并认为“社会的制度形式影响着社会成员,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个人,以及他们所是的那种个人”。一、社会制度的定义及分析视角社会制度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规定社会关系、制约社会行动的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规则。各种制度界定的共同点1、社会制度是一种规则。2、社会制度是用来规范行为、协调关系的。(一)理解社会制度1、社会制度的核心是制度规则与制度理念2、社会制度内在结构的完整性3、社会制度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的基本社会平台1、社会制度的核心是制度规则与制度理念(1)自然状态下,个体行为存在的反群体倾向对社会合作构成了潜在威胁。为有效消解这种潜在威胁,人类通过构建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以便使社会合作得以正常展开。但这种约束不是全面约束,而是带有通约性的约束,即只约束可能给社会交往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2)规则是社会制度发挥的基本特征,特定制度体系下人的行为不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受控的,人类社会行为逐渐呈现出模式化特征,社会行为模式由此产生。(3)社会制度功能的实现要求制度必须具有被接受性与约束力。而人的理想决定了只有建立在一定思想基础之上,并满足相应价值诉求的社会制度才能被人们从心理上接受,进而在实践中发挥功效。(4)社会制度的构建者总是从自身及其所代表的民众的利益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现状所提供的可能出发,选择相应的思想为制度理念,以此来支配社会制度的构建。2、社会制度内在结构的完整性前者指一项完整的社会制度是由制度对象、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系统、权威与地位结构、社会机构与设施等要素组成。后者指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互补性,通过互补来实现社会制度的整体功能。(二)理解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与社会群体区别:群体是社会成员组成的实体,制度是引导和制约成员活动的规范体系任何群体的内部关系是制度的特殊性体现,而制度则是对同类群体内部一般关系和基本活动模式的抽象规定。联系:任何群体的存在和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受一定的制度的影响,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于相应的群体之中,以一定群体的存在为前提。二、社会制度的类型(一)按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来看:一类是本原的社会制度一类是派生的社会制度本源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在适应环境、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它主要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需要。它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其它社会制度产生的母体。派生的社会制度:是从本源的社会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需要,受本源性社会制度的发展阶段的制约。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政治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二)从社会需要的类型、人类活动的领域、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功能综合分类经济制度旨在满足开展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政治制度旨在满足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持的需要教育制度旨在满足文化知识与观念传授的需要婚姻家庭制度旨在满足人类自身再生产、性行为以及感情的需要宗教制度旨在满足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的需要(三)从制度的形成方式和表现形式正式制度:经过人们的理性思考、分析论证和组织制定而形成的制度,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明确的目的,经过一定程序制定出来的制度。非正式制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习而成的行动规则,是没有明确文字表述和条文款项的制度四、社会制度的特征1、公认性2、相对稳定性(制度的自我维护特性)3、集体约束性4、变异性5、可重复性第二节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二、社会制度的多重功能三、社会制度的构建四、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五、制度功能的失调六、制度化和制度改革1、制约对象2、价值理念3、行动规则4、预期目标一、社会制度的构成二、社会制度的功能(一)、制约社会行动(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社会秩序(三)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四)社会制度的预测、整合与排斥三、社会制度的构建(一)社会制度的构建指人类选择与设计具体社会制度的活动或过程。具体社会制度理念或制度价值取向,制度对象,制度规则、制度载体的选择与设计、社会制度体系的构建,即选择与设计相关的制度组成相应的社会制度体系。制度构建的特征1、社会制度的构建是在价值理性的作用下开展的一种社会活动。2、社会制度构建是历史的展开的过程。(1)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性质社会之间社会制度构建在理念选择、制度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2)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对现有制度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可能发生社会制度构建的重大调整3、社会制度构建的自主性与功利性(1)社会制度构建的自主性体现为社会制度是人类自身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对解决所面临问题对策有效性的理解而构建出来的。(2)社会制度构建的功利性体现为人类通过制度构建来维护和提升自身的利益,促进自身的发展。人际间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利益实现对社会制度的依赖性以及特定社会制度对不同个体利益满足的非均等性决定了民主社会中一般社会制度的构建是博弈的结果。金融制度—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变迁利益博弈对规则的影响利益集团:是因某种共同的利益需求或因共同存在的问题而形成,企求通过一致的有效行动来影响其他社会群体或个人,从而获得集团内部共同利益的实现诺斯等国家主义流派提出,制度演进的方向与一个社会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过程和结果相关,是由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利益集团决定的。强势集团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制度演进的方向,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使本集团的利益能获得国家政权强有力的支持现代政治经济学对政府监管的分析认为,政府对不同行业的规制是不同利益集团政治斗争和利益较量的结果,反映了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的要求。1979-1984年,我国先后恢复并重建了四家国有专业银行,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因此,政府强势规制下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四大国有银行寡头垄断格局基本奠定。1984年,重建后的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市场份额各项指标占比基本达到100%1995-2002年:市场金融制度的探索期。在这一探索阶段,制度创新与机构整顿成为金融改革的主线,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随着市场准入、业务限制和资金管理规制的放松。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三大国家金融垄断基石在瓦解,新的制度逐步萌生,中国银行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银行业强势垄断格局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3年至今:市场金融制度的构建期。这一阶段的制度构建主要围绕金融风险治理化解、金融秩序整顿、国有银行产权改革、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调控体系变革等方面进行。在金融业逐步开放的大背景下,通过市场准入放宽、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等路径,国有银行的产权模式与中国银行业市场主体和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银行业从100%的国有独家寡头垄断转化为四大银行占比51%的寡头竞争格局,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博弈。中央政府及其相关部委办会更加着眼金融资源、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的掌控,着眼于中央及整体收益的体现;而地方政府则更希望在金融资源与监管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着眼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利益与政绩的体现二是代表国有、民有与外来经济势力的三种经济利益主体的博弈。改革开放以来除国有金融力量外,另外两种金融力量也在逐步崛起。三种经济利益主体瓜分着中国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这三方面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也在形成,并以各自的渠道影响着政策取向和规则三是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博弈。高工资、高奖金、高补贴、高公积金、高养老保险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在人类社会的大棋盘上,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行动准则,这些单个准则的集合不同于立法者所选择的准则。如果这两个准则一致,并且作用于同一方向,人类社会的博弈将容易并和谐的进行,人类社会也最有可能幸福和成功。如果这两个准则对立或不同,博弈将是痛苦的,人类社会必定始终处于极大的混乱之中。”四、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1、从性质的角度考察社会制度的功能:正功能和负功能正功能是社会制度的积极功能,也就是一项制度对维持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所具有的积极贡献负功能:是社会制度的消极功能,即对社会系统的其它要素实际上所起的消极作用和意义。考察一项社会制度是正功能还是负功能,可从三方面进行考察:(1)一项社会制度对某一社会要素而言在发挥正功能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负功能。(2)一项社会制度对某一社会要素起得是正功能,对别的社会要素却可能起的是负功能。(3)一项社会制度曾经起的是正功能,但有可能随着社会的变化演变为负功能。2、从层次的角度考察社会制度的功能显功能:是社会制度被人们认识到的具有主观意图的客观效果潜功能:是社会制度所表现出的人们没有意识到的,也没有主观意图的客观效果,它是一种客观的自发的力量,往往处在我们的认识范围和控制范围之外。对潜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理解:(1)哪个层次上的潜功能。有的制度的潜功能是在同一制度的内部发生的,即制度实行的结果对制度本身有影响。有的制度的潜功能是发生在与其它社会制度的关系中的,即一项社会制度的实施后果对其它制度的实行产生了影响。(2)对哪些成员而言的潜功能有的社会的潜功能可能是社会中的全部成员而言的潜功能有的社会制度的潜功能是对一部分成员而言的,对另一部分成员而言则是显功能。(3)潜功能是正功能还是负功能某些潜功能对制度本身和整个社会都有积极作用,是正功能;某些潜功能对制度本身和整个社会有消极作用,是负功能。对社会制度潜功能的分析的意义(1)它能够使我们在制度制度时,注重调查研究,尽可能全面的考察到影响制度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使所制定的制度更切合实际,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在一项新制度正式实施前,一般应在小范围先进行试点,以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3)一旦发现制度产生出未曾预料到的负功能时,就应及时修改和完善原有的制度,以使制度与目标真正达到一致。3、从联系的角度考察社会制度的功能考察社会制度的功能,主要关注的是该社会制度的功能与其它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以及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一项社会制度的功能的正常发挥,往往需要其它相关社会制度的支持,并与其它的社会制度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联系的角度考察社会制度的功能可以使我们对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4、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制度的功能制度的生命周期,一般表现为四个阶段(1)开始阶段。制度的初创阶段,有许多不完备和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2)效能阶段。比较能够适应社会现状,有效性强,是制度发展的黄金阶段(3)制度的形式主义阶段。制度的有效性减弱,开始走向形式主义,制度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4)制度的萎缩阶段。这一阶段制度的概念系统不明确,规范系统不健全,群体系统不协调,制度完全不能发挥其功能,需要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实现制度的更替例: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出台了两项重大制度,一项是粮食统
本文标题:第六章-社会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7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