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讲堂-150DOC
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讲堂目录城市建筑篇……………………………………………………………1正在“褪色”的城市…………………………………………………3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沈益人色彩·城市·建筑·住宅……………………………………………21主讲: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一个城市160年的浮光掠影——上海老洋房借鉴元素之我见…………………………………………………………29主讲:同济大学教授卢永毅近代都市文化环境中的上海建筑…………………………………39主讲:中科院院士郑时龄现代建筑演变………………………………………………………47主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陆志成建筑美学……………………………………………………………61主讲:同济大学教授沈福煦组景手法……………………………………………………………67主讲:同济大学教授沈福煦高层建筑认知………………………………………………………73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执行总经理马力考察…………………………………………………………………91走近美国别墅——绿城赴美别墅考察……………………………93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张志强美国记行……………………………………………………………99主讲:杭州桃花源项目规划与景观设计师张汛翰德国建筑考察……………………………………………………117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总规划师、北京兴业万发公司总经理王朝晖视觉日记——澳洲8日行………………………………………131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沈益人日本建筑考察…………………………………………………139主讲:绿城建筑设计公司王静吴为民设计篇……………………………………………………………153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阶段的品质控制…………………………155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执行总经理马力创建住区的情感空间……………………………………………167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袁笑雨住区景观设计浅析——以绿城·北京百合北寓为例…………177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沈益人住宅景观工程的营造……………………………………………187主讲:浙江绿城房地产景观工程公司董事长卜照晖会所设计…………………………………………………………193主讲:香港PLA设计事务所总裁梁景华解读北京星河湾…………………………………………………201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总规划师、北京兴业万发公司总经理王朝晖从弗莱明戈的销售神话看龙湖公司的企业精神………………221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陈明浅谈绿城第三代别墅产品特征……………………………………229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执行总经理郭晓明编后………………………………………………………………247正在“褪色”的城市主讲: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沈益人正在“褪色”的城市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也逐渐进入了高潮,按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M.Northam)对城市化过程的划分,已进入“加速阶段”。城镇建设,无论其规模还是速度,都可以说史无前例,这一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有较长的持续期。1992年7月1日,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1999年11月11日夜,国家历史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宁波保税区和开发区的建设使宁波的历史人文资源损失了80%……90年代的上海仅用5年时间就建成了2000多座高层建筑……截至1996年,全国有86家城市喊出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建筑史学家吉迪翁(S.Giedion)说:“只有城市的形态才能确实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建筑成就,以及在那个时期人们组织自己生活能力所达的水平。”整个20世纪是个“大发展”也是“大破坏”的时期。大规模的技术和艺术革新造就了丰富的建筑设计作品,同时,现代城市的进程,也就带来了诸多的难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城市环境特色逐渐隐退和消失,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和特色危机。正如前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长帕金森(Parkinson)所言:“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在趋向同一个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乐趣来自多样化和地方特色。”城市开发和改造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特征的破坏。据英国文物建筑文物学会的一份资料,20世纪70年代城市发展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炮火所摧毁的还要多。战争时期的炮弹和和平时期的推土机都会对建筑遗产具有直接的威胁和破坏力。北京的四合院与胡同、上海的里弄与骑楼,分别构成了各自城市独特的城市景观,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时空背景和历史文脉。对于北京的意象,林语堂先生曾以诗意的笔调在《迷人的北平》中写道:“北平是清净的。这是一所适于住家的城市,在那里每一所房屋有一个院子,每一个院子里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棵石榴树,那里的蔬果是新鲜的,要生梨有生梨,要柿子有柿子。这是一个理想的城市,那里有空旷的地方使每个人得到新鲜的空气,那里虽是城市却调和着乡村的清净,街道、狭胡同、运河,这样适当的配合着。”今天,我们就很难找到林语堂先生心中迷人的北平了,因为北京这座“世界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语)被现代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暴”得差不多了。同样,这种困扰和危机现象也出现在上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近代建筑被拆毁。如金陵东路外滩的原法国领事馆、长江剧场、大舞台等等。在城市建设中追求时髦,不从实际出发,对有特色的城市建设成果依葫画瓢,结果事与愿违。上世纪末,“欧陆风”情结和盲目“模仿风”(仿古、仿洋、仿大等)曾席卷全国各大、中城市,在我国城市及建筑中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形式盗版”浪潮、许多新兴中小城市或文化内蕴较少的城市明显出现赶时髦,大杂烩的局面。盲目地模仿大城市高楼大厦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有部分城市对传统形式生搬硬套,四处是仿古一条街,以至于一眼望去,难以分辨它们是历史的记载,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化装舞会”。工业化和信息化为这类模仿提供方便的同时,城市的趋同化倾向也越发明显。城市环境特色建设中出现“主题公园”和“主题化空间”倾向。“主题公园”和“主题化空间”只会给城市带来虚假、矫饰和浮华,作为商场和娱乐公园招揽生意的伎俩另当别论。最为不幸的是我国一些城市历史保护区强调旅游获益的最大化,不惜牺牲本属于它的原真生命和鲜活状态而沦为一种以出卖“当地历史”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城市环境特色建设来源于城市生活本身,来源于世代相传的城市文化特征,而决非“做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举世瞩目,我国入境旅游连续10年以高踞世界前列的速度增长。旅游本身强调城市生活差异的体验和城市环境特色的欣赏,时下的城市建设留给旅游者记忆深刻的画面越来越少。回想我们曾经到过的城市,看到的是大同小异的街景立面,人们走在相似的街道和城市中,近乎千篇一律的风光,已很难分辨究竟是南方,还是北方。我们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和追求中建设我们的城市,推土机式的大拆大建,高强度的快速开发,造成了人们对城市空间形态所传达的城市人文意象的断裂和空白。57岁的张老楷在自己的《狗说狗讲》一书中,这样描绘着昆明的变化:“故乡昆明如今已面目全非,有如熟悉的长者一个个与世长辞,那昨日的老街道正一条条消隐死灭。时过境迁情随景移,老昆明人迷失在新昆明城中徘徊嘘唏……我这一辈人正好碰到了老昆明荡然消失、新昆明突然拔起的场景转换时期,在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多少有点像第3幕话剧就该退场的人物,到了布景已全然换过的第5幕,却还呆在舞台上犯傻。”我们的城市在“褪色”,褪去的无非就是特色。特色就是指某一事物所具备的突出的或独有的性质、特征。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全球化在给我们创造频繁交流的今天,城市环境特色尤为重要,造成我国城市特色流失,风貌趋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发达的信息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负面影响在过去的世纪中,大多数建筑物是当地材料建造,其形式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和气候,只有那些最重要的建筑才由建筑师或建造专家设计,而他们常使用进口的和更耐久的材料。而如今,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正越来越国际化和标准化,它们更多地随时尚的指示而变化,而不是其实效。(二)国际投机资本的利益驱动投机者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的投资往往十分成功,这种投资有时采用与当地一家公司联合承担风险的形式,以避免在投资途径上可能会遇到政治和官僚的阻碍,而政府对于大型投资也常网开一面,为保证外资的引进,不得不在城市建设的某些方面妥协和让步。(三)学术研究工作的滞后目前正值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转折时期,城市建设要求错综复杂,各方面都在探索前进,理论研究的滞后,我们目前的城市特色建设大多数只是停留在记录的层面,缺乏清晰的概念和方法论,反映在作品中往往显示出拼凑的痕迹,造成城市整体形象不完整,城市特色不系统、不突出、不完善。(四)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我国城市建设从高层管理到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方面人才缺档和不足情况显著,尤其在中小城市。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城市环境特色建设理论研究不足和滞后,缺乏清晰的理论指导和方法研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信息媒介,种种城市建设理论和作品纷见杂陈,但对于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却莫衷一是。我国近年来也意识到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地域特征、场所感、可识别性成为一些设计的创作追求,但在城市迅速变迁的过程中,仍显得措手不及。城市环境特色建设中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差异。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面对各城市的不同背景和现状,因地制宜地指导城市环境特色建设的实践。与城市环境特色建设相关的内容和矛盾繁多、复杂,涉及经济、交通、生态、文化等各个层面。城市意象之于城市特色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许多设计师经常把自己对一个地方的感知和描述代替当地居民自己的感受,许多建筑师都习惯只依靠着场所描述一样,忽略感受作用中的重要元素。意象研究使我们更实在地从使用者和体验者的角度去获取城市特色的内容及信息,同时发现和总结塑造城市特色的方法及规律。当然,城市意象并非是研究城市特色的惟一途径,但它一定是城市特色研究的重要因素。城市意象是人们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对城市直接或间接经验的认知,是通过大脑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是对客观存在的城市现象的主观反映;是人们行为决策的基础。它有助于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解读和评估,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环节。城市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是创造供众多人使用的良好的城市环境,因此城市规划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即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活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城市意象研究是维护和培育地方特色的一项有效举措。地方特色是城市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林奇看来,地方特色就是使人能区别地方与地方的差异,能唤起对一个地方的记忆,这个地方可以是生动的、独特的,至少是有特别之处,有自己特点的。尽管地方特色的涵义更深、更丰富,但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人们对城市或某一地方的体验和感受,它应该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意象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空间指认和方向辨别的层面,只有当它拓展到城市特色的领域才充分有效地发挥城市意象的研究作用。城市意象的提升过程是对资源挖掘的一个文化的扬弃过程。要创造一个城市特有的、惟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甚至具有垄断资源的文化主体,并加以开发和光大,在城市意象的提升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各种层面进行整合,使这些资源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一)凸显差异城市所在地城市意象性的提升是建立在对城市形态个性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凸显它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尤其在城市风貌日渐趋同的今天,提升城市意象就是寻找差异、建立差异、凸显差异。城市是由它所在的自然基地建立的人工产物,由水面、山体、旷地和风景区、街道、建筑组群等要素组成的。城市形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城市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受不同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产生了城市文
本文标题: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讲堂-150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