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提纲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阳光)。2.植物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泥土等。(需要“阳光)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植物的根会向潮湿的方向生长。芭蕉的叶非常阔大,适应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仙人掌的叶变成了针刺,减少水分流失,适应生长在干旱的沙漠。4.蚯蚓适应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不同动物对环境有不同需求(学会举例说明)。5.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如:草兔子鹰。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如:草),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如:兔子、鹰)。6.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7.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8.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9.制作生态瓶:水要从自然水域中取,放生物顺序应先放植物后放动物。减少水量或增加动物都可能造成小鱼缺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加,甚至造成一些小鱼死亡。10.对比的实验方法:改变的条件只能有1个,研究与什么因素有关就改变什么因素,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我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改变的条件阳光不改变条件温度、空气、水、相同的绿豆种子实验方法找6颗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其中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透明的盖子,另外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黑色的盖子,同时放在阳台上,观察哪一组先发芽注:绿豆种子发芽与水、阳光、温度的关系;绿豆芽生长与阳光的关系;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生态瓶中鱼浮到水面次数与水量、植物的多少、鱼的多少的关系,都是这个单元的对比试验,实验计划都要会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复习提纲1.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3.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位于背光的那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位置角度改变而改变,光线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光源近,影子大;与光源远,影子小。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的位置高低变化而变化,清晨、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古代的人们曾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5.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6.影子的形成: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8.运用光的反射例子:镜子、汽车后视镜,医生的额镜、潜望镜……9.对于同一种热光源,光线强,温度高;光线弱,温度低。10.形成强光和获得高温的方法:凹面镜(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和凸透镜(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加热制氧气)。11.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光滑程度,太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颜色深,表面粗糙,和太阳光线垂直升温快;颜色浅,表面光滑,太阳光斜射升温慢。12.光的特性有:光沿直线传播,每秒30万千米,传播速度非常快;光会反射;光会产生影子;光线越强,温度越高;13.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课本P40)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1.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2.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压力越大,温度会越高。4.地球外壳的岩石圈由几个大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形的巨大变化。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地震和火山也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之间。5.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6.引起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9.土壤是小石子(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盐分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10.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的生物,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残留体,蚯蚓使空气和水分更容易进入土壤,生物的残体(植物的根、茎、叶和动物尸体)和排泄物是腐殖质主要来源。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影响土壤被侵蚀因素的对比实验设计。)1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土地容易被侵蚀,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因为沉积形成平原,侵蚀和沉积改变着地球上的地形地貌。14.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因素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复习提纲1.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它们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形状恢复后弹力消失。4.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5.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6.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力。7.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要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1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轻重和运动方式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滚动摩擦力小,物体滑动摩擦力大。12、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当需要摩擦力时,人们就想办法去增大摩擦力:鞋底、轮胎、地板砖印有花纹,在结冰路面撒沙子、铺稻草,给车轮加上防滑链等等。当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去减少摩擦力:给锁、拉链、齿轮添加润滑油,行李箱加装轮子,搬重物使用滚木等等。13.自行车上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表面、刹车橡皮、车把手柄做有花纹,刹车时刹车橡皮与车轮滑动摩擦等等;需要减少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使用滚珠轴承和润滑油,齿轮和链条上添加润滑油,等等。14.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本文标题: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9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