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声慢李清照•走进《声声慢》体悟一代词宗的夕阳岁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生平及作品风格,学会知人论世,品味诗词;2、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体会词人情感。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词自成一家,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被称为“易安体”。其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婉南渡后: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内容——怀旧悼亡、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凄婉哀怨走进作者自由放声朗读,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初读感知—抓情语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情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再读感知—品情语提示:形象情感、语言表达形式这三句十四个字七组叠字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它好在哪里呢?试着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感受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寂寞冷清凄苦无告沉痛凄厉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凄惨愁苦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1.具有音律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2.起强调作用(景与人物更形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首句运用叠词的作用:再读感知—品情语1.内容上:巧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寻觅无着、四顾茫然的女词人形象及其当时孤寂凄苦的心境;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2.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用了很多意象来间接抒情。品味意象,领悟诗情酒雁黄花梧桐借景抒情细雨细雨1、选择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愁情的意象;2、结合学过的相关诗词句,总结这些意象的审美内涵;3、体味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品味意象,领悟诗情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酒是“愁”的象征酒淡愁浓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登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足传书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寄托。雁,一种思念音信的企盼。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又暗指词人孤苦飘零的晚境。黄花,孤傲高洁的象征。黄花,孤独寂寞的寄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丝丝清凉,衔愁生恨。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酒:常言借酒消愁,特别是离人更爱饮酒。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月下独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确:常言道:借酒浇愁,愁更愁,本句中作者却不说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敌急风,实则非指酒淡,更指愁浓,浓到任何烈酒都化不开,可见其词之含蓄婉约。雁:雁为候鸟,秋日南飞,春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意象,人们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明确:于是“雁”就成了诗人用于寄寓离别伤情的典型意象。高考意象类举黄花:菊花。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傲然不屈,隐逸,愁绪。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梧桐细雨: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诗人运用这些典型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国恨家仇,表达了自己的孤苦寂寞。如:薛涛的《别李郎中》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愁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词眼)直抒胸臆(意象)借景抒情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意境)艺术手法主旨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半世漂泊感生平一般愁字别样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阅读比较分析下列三位词作家表现“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当堂达标:1、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喻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bc诗歌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情趣盎然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2、揣摩关键词语叠词形容词3.通过独特意象来表现别样情感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课堂小结1.积累本课涉及的诗词,及特定意象的内涵;2.完善导学案。课外作业
本文标题:声声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30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