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GB50300第4.0.4和4.0.5条主体检验批划分原则:多层或高层建筑工程中主体分部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或施工段来划分检验批,单层建筑中的分项工程可按变形缝等划分检验批。送检项目:砂浆混凝土强度、钢筋机械性能、钢筋焊接—闪光对焊、钢筋焊接—电弧焊、钢筋焊接—电渣焊、钢筋焊接—气压焊、预埋件钢筋T型接头、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钢筋力学性能、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丝、锚具夹片夹具连接器、金属(螺旋)波纹管外观质量尺寸、结构用无缝钢管、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性能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氯离子、砂浆抗压强度、砼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设计、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拌合用水、石灰、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烧结空心砖空心砌块、混凝土实心砖、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砼砌块、钢筋比重、钢筋型式鉴定现场检测项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构鉴定评估、钢筋探测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结构实体检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检测、植筋拉拔试验、建筑变形测量、高支模检查与监测、主体施工工序:钢筋混凝土工序:首层柱→二层梁板→二层柱→三层梁板→三层柱→四层梁板→四层柱→五层梁板→五层柱→六层梁板→六层柱……→屋面梁板→天面机房层柱→天面机房层屋面梁板砖墙工序比较混乱,哪一层先拆除模板,先清扫干净垃圾整理出工作面,哪一层就可以先砌筑,各层之间互不影响。方法一:从上而下砌筑方法二:从下而上砌筑方法三:哪层楼层内垃圾先清理干净,哪层先开始砌筑。主体抗渗部位:天面水池柱子的工序:1、基线复核2、钢筋加工3、钢筋安装(送钢筋焊接/机械连接接头试件)4、钢筋隐蔽5、模板安装6、混凝土浇筑审批7、混凝土浇筑(坍落度检测、留置混凝土试件)8、模板拆除(一般1~3天只要不缺棱掉角即可拆除)9、混凝土观感及尺寸偏差(拆除模板后看到的混凝土面)梁板的工序:1、模板安装2、钢筋加工3、钢筋安装(送钢筋焊接/机械连接接头试件)4、钢筋隐蔽5、混凝土浇筑审批6、混凝土浇筑(留置混凝土试件、坍落度检测)7、模板拆除(一般10至14天待拆模试件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申请批准后拆除,拆模试件采用同条件养护方式养护)8、混凝土观感及尺寸偏差注:1、钢筋接头试件在钢筋开始安装时送检,在钢筋隐蔽前取回。2、坍落度检测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检测3、柱筋隐蔽在模板安装之前4、梁板钢筋隐蔽在混凝土浇筑之前5、构造柱在砖墙砌到顶时开始浇砼。6、所有的混凝土部位均需要留置标准养护试件。所有的梁板均需要留置拆模试件。7、结构柱、梁板、楼梯需要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构造柱、圈梁、过梁、栏板则不需要留置同条件。8、钢筋(原材及其试件)、混凝土试件均要做10%的监督抽检,钢筋进场时,混凝土浇筑时须及时通知监督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抽检。9、广州市浇筑混凝土有混凝土动态追踪系统网站,现混凝土试件、钢筋试件执行芯片植入和条形码等新技术所有送检的结果一经检测室检测,马上公布网站上。如检测室检测不合格,须当天即刻送至检测室进行检测。10、解决方法一:买通检测室人员,方法二:确保试件合格。不建议采用第一种方法。11、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的养护需要在工地建立起试件养护室或养护箱,对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同条件试件养护须在试件拆模后放到浇筑部位连同浇筑部位一起养护,不得放入水池、养护室或养护箱。12、墙体砌筑中,外墙除送物理性能检测项目之外,还需要送建筑节能分部检测项目:密度、导热系数等。内墙砌筑则不需送节能检测项目。物理性能检测项目、密度、导热系数三项检测项目须同时合格方为合格,否则都要退场处理。13、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与地下结构绝大部分表格完全一样。主体结构除屋面水池有抗渗要求外,其他部位基本无抗渗要求。沉降观测:目的:观测此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分为1、主体施工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观测。2、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过程中完工后竣工后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稳定后方可停止观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观测。垂直度、标高观测:目的:观测此建筑物是否垂直(建筑物有没有做歪斜了)、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观测。广州市混凝土追踪监控操作系统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1、相关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沉降观测要点:(1)鉴于沉降观测是一项技术性强、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工作,以下工程的沉降观测工程,除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沉降观测工作ⅡⅡ外,建设单位必须委托专业测量单位完成。○1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2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3体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4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5位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区的建筑物。○6因地基变形或局部失稳而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损需研究处理的建筑物。○7因地质条件、基础(桩基)类型等特殊情况,设计单位确定的工程。(2)从事专业沉降观测的单位应具备专业测量资质和计量认证资格,同时拥有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沉降观测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规程,沉降观测资料将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保证资料之一。(3)水准点的设置要求: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性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在一个观测区内,水准基点不应少于三个。(4)观测点的设置要求: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六个点。(5)水准测量要求:○1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和锢钢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固定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2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水准测量宜采用闭合法。○3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沉降观测的次数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民用建筑每增加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整个施工时间的观测不得少于4次(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2年,黏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4在基坑较深时,可考虑开挖后的回弹观测。(6)沉降观测控制: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3、工程竣工时应提供以下沉降观测资料:(1)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和其逐次沉降量(沉降观测成果表)。(2)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详见图2-1)。(3)计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4)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5)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其中应附有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4、经有资质的测量单位出具的沉降观测报告必须签名、盖章(公章)齐全,结论明确,并应在报告后附企业的资质证明。地基荷载五层四层三层二层一层0延续时间(t)199.2.299.2.1299.2.2399.3.299.3.1299.3.2299.4.22345678I910沉降量(mm)图2-1沉降观测曲线示意图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1、相关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施工测量工作的内容及其完成情况的准备程度,对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及其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颁布了系统的工程测量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以指导和规范工程测量技术工作。应高度的重视施工测量技术、测量管理。3、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1)工程场地施工控制的测量,主要包括建立建筑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2)建筑主轴线测量及定位放线。(3)主体施工测量,包括轴线股测及高程传递。高层(超高层)建筑物主体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垂直度,即是须将基准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要求各层相应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因此,控制轴线投测的竖向偏差,并使其偏差值不超过规范、规程允许的限值,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一件很重要的工作。(4)建筑变形测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建筑物实体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及裂缝观测等。(5)施工偏差检测。各种结构构件及建筑设备,其就位、垂直度、标高等状态,难免会因施工及环境等原因出现偏差。因此,施工规范、规程及质量验评标准都规定了要对结构施工偏差情况进行检查,并规定了允许偏差值。4、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竖向(垂直度)控制的规定要求。从以上对建筑施工测量有关内容分类可看出,对于建筑物施工过程,其施工过程的竖向(垂直度)控制,也即轴线投测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轴线投测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对于超高层建筑物来讲尤其重要。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6规程》(JGJ3-2002)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测量放线作业及其允许误差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7.2.3条,规定了测量竖向垂直度时,必须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若干竖向控制轴线,并应由初始控制线向上投测。对于轴线投测的误差,规定了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且对应于不同高度范围的建筑物,其总高轴线投测偏差有不同的规定。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按这些规定的要求对轴线投测误差进行控制,并详细记录。另外,对于特别重要的超高层建筑来说,为避免由于测量仪器、手段、人为原因或环境原因出现总高度轴线投测误差过大,除了在首层±0.00处测定建筑物基准轴线外,有必要视情况采用专业的、精确的仪器及手段将建筑物总高分为若干轴线投测控制段,分段投测、分段锁定基准轴线,以便于施工又避免出现总高度轴线投测出现较大误差。5、关于对结构构件(实体)施工垂直度偏差、标高的检测规定。我们知道,在确定了建筑平面轴线及结构构件(如墙、柱)等具体位置之后,由于施工操作及外部环境影响等诸原因,结构墙、柱构件实体在对应轴线位置、垂直度、标高、截面尺寸等方面有可能出现偏差。为此《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现浇及预制装配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允许偏差作了具体的规定。如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墙柱构件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分为层间与全高两方面同时控制,层高≤5m时及5m时的层间垂直度偏差分别不能大于8mm及10mm;总高偏差不能大于H/1000及30mm(H为建筑物全高)。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墙柱构件的标高允许偏差,分为层间与全高两方面同时控制,层间标高±10mm;总标高偏差±30mm。这些规定,是对具体工序操作技术及质量的要求,也需进行检测及记录。什么叫全高?全高指的是室外地坪到屋面女儿墙顶的总高度。
本文标题:04主体施工工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31137 .html